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思春论文范文资料 与钢琴曲思春音乐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思春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3-05

《钢琴曲思春音乐分析》:本文是一篇关于思春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创作于1952年的广东小调《思春》是陈培勋五首杰出的粤调主题钢琴曲之一.乐曲改编自广东艺术家何柳堂的琵琶曲《玉女思春》,引用了粤剧小调《寄生草》旋律,有着浓郁的民族音乐色彩.其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1)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与西方音乐结构原则相结合,速度变化亦在结构组织中起到重要作用;(2)粤曲小调中苦音(4↑)在钢琴律制上的上浮或下沉,形成变徵音与清角音的两种对应形式,在现代中国人习惯的清乐音阶外,又恰到好处地产生雅乐的听觉效果;(3)以四度叠置为主的旋律与织体形态打破了西方音乐三度叠置和弦的音响基础.这些特征在钢琴改编曲中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使该作品不仅成为建国初期钢琴改编曲的经典之作,对其后的中国音乐钢琴曲的改编与创作上亦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

一、曲式分析

本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开始为节奏富有变化的引子,第一部分为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中部为乐段转调变奏,再现部原样再现,最后4小节的尾声与第一部分的小引子前后呼应.

引子(1-10):类似于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散起,和声上以属七和弦为A段做属准备.前4小节静与动交替,产生一呼一应的效果;力度由f-mf-mp逐渐减弱,模拟沉闷的春雷与回声,以先声夺人之势,粗犷地拉开了乐曲的帷幕.随后,一段锣鼓节奏跃然而出:双手均以四度音程衬托着颤音,节奏骤然加密,速度渐快,情绪随着力度的不断增强而越收越紧,在引子处形成一波小,粤调风味呼之欲出.

第一部分(11-78):轻快的舞曲主题.主题旋律运用钢琴音域宽广的特点,使其在高低声部中不断交错行走,形成明暗色彩对比,在伴奏中巧用休止符,打破了节拍强弱关系,形成了具有舞蹈般的律动感.

上板后先呈现4小节结构内部的小引子,提示了两种织体形态.

A乐段(15~32):本身即如一段粤调小曲,以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为基础的五句式结构,最后一句变奏重复一次.该段音乐活泼明快,右手旋律语句短小清晰,跳音与连音交替;左手八分音符的跳音织体,以均匀的节奏和简单的和声衬托旋律,调性转换自由.起旬D宫调,落于B羽音;承句开始转入A宫系统,乐思的发展,落于E徵音;转句音乐陡然明亮,旋律形成小,织体双音加厚后级进上行,落于E徵音;合句是起句的再现,织体由单音变为双音,回到D宫系统,落于A徵音;第5句是合旬变奏,力度逐渐增强.

B乐段(33-52):起承转合为基础的五句式乐段,转句重复一次,调性在A宫系统转换.起句由右手在低音区奏出旋律,强奏出的保持性跳音坚毅、沉稳,左手交叉在中音区弹奏柱式和弦,落于E徵音;承句先旋律由双手交替完成,左手随后级进下行断奏的低音,衬托着上方歌唱性旋律,落于E徵音;转句节奏紧凑,富有张力,风格陡然一变,落于B商音;随后合头变尾变奏一次,落于E徵音;合句具有收束性质,以“z”干净利落地结于A宫音.

A乐段再现(53-78):属于综合再现,音乐连贯、柔美,与初始陈述的活泼跳动形成对比;前四句调性都在D宫系统转换,具有移调再现的效果.第一句是A乐段起句四度模进,G宫调,落于D徵音;第二句是B乐段起句四度模进,仍为D宫调,落于A徵音;随后B乐段承句模进变奏两次,在低音属持续上发挥,分别落于E商音、A徵音;第五句转回A徽调,在一串八度叠加的上行分解和弦之后,渐弱渐慢结束,兼具连接性质.

中部(79-110):抒情优美的旋律,由两个移调变奏的乐段组成.引用粤剧小调《寄生草》旋律,在织体上还借鉴了西方“合唱”式的和声写作方式;如歌的旋律与第一部分形成音乐形象的鲜明对比,符合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征;总体上形成了“舞蹈——合唱——舞蹈”的体裁模式,表达了人们喜迎春天,幸福美满的心情,音乐动感十足,富有新意.

c乐段(78-92):节拍转为4/4拍,速度放慢为行板,音乐柔情优美,在F宫调上陈述.两个7+7对比乐句组成的乐段,节奏统一,内声部多采用平稳级进,协和、轻柔地衬托着高音旋律的进行.构成“合唱”式饱满立体的和声织体,如同一首歌颂春天的混声合唱.最后力度由mf逐渐弱到PPP,落于C徵音.

c乐段移调变奏(93-110):降D宫调,前乐句旋律在低音区低吟,伴奏织体则在高音区通过大量十六分音符的密集滚动,为主题旋律铺垫上了如同潺潺溪水般的背景音,增添动感与活力;后乐旬旋律转入高音区,明亮清脆的音色让人豁然开朗,旋律采用三度或四五度音程叠置和弦加厚,丰富了和声效果.

连接(111-120):实质是引子再现.

再现部(121-186):第一部分原样再现.特别之处在于:A乐段的综合再现中,第3-5句(170~186)的调性并未回归D宫调,反而转入关系很远的降B宫调,低音属持续,给人更上一层楼的新鲜感.

尾声(187-190):再现主调,以ff力度,急板的速度,双手连续向上作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琶音跑动,结束坚定、有力.

二、音乐特色分析

1,旋律与调式音阶:根据中国音乐线性特点为出发点.按照对中国人听觉的影响和吟唱习惯吟唱,第一部分旋律暗合雅乐音阶特征:1 2 3#4 5 6 7.究其原因,粤曲乙凡调中,凡音常较清角音(4)偏高一些,以“4↑”表示,也有文章将其称为“微调式”.而钢琴音乐中没有微分音的律制,为区别清角音、徵音,则将其用变徵音代替“4↑”,不失为一种保留粤曲特色的大胆选择,而旋律徵音的运用,则突出了粤曲乙凡调的音响效果,这是本曲最具特色、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部分,无疑起到妙笔生花的效果.这使同一段旋律的调性分析既有双宫系统的调性特征,又有雅乐音阶与清乐音阶的变换,从而引起调式调性划分的多义性.以第一部分为例,A段的初始陈述中.苦音fa处理为变徵音,音响上产生雅乐特征;A段再现时,苦音fa处理为清角音,音响上产生清乐特征.

2.调式:整首乐曲调式调性变化频繁,有通过落音在同宫系统内的转换形成的同宫系统内的犯调,调式体系一致,调性(调式落音的调式绝对音高)在七声音阶中相互渗透转换、游移变化,最常用在乐段结构内;也有非同宫系统的犯调,对中国人耳朵的听觉影响尤为明显,更常用于段落之间.这些调式的变化,使绝对音高的调性不清晰,游弋在不同调之间.但其落音大多在徵音上,突出了广东音乐擅用徵调式的特点.

3.结构:在调性总体布局、主题的展开与再现等方面体现了西方音乐的结构原则,但在很多细节上都与中国音乐结构功能相一致.如第一部分每个乐段虽均为五个乐句,但却都留有鲜明的中国音乐起、承、转、合印记;中部看似两个乐段,实则乐段转调变奏构成,通过声部对换及动力化变奏在同中求异;无论是散板性质的引子,还是段落之间的速度变化,均与音乐语气、风格的变化相对应.

(责任编辑 张晓燕)

思春论文参考资料: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思修和法律基础论文

我的理想思修论文

思修论文格式

大学思修论文

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

结论:钢琴曲思春音乐分析为适合思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思春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