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汉字意蕴论文范文资料 与汉字意蕴中的大学生德育教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汉字意蕴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2-10

《汉字意蕴中的大学生德育教化》:本文关于汉字意蕴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活化石”般的汉字孕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精粹.“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描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者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此汉字本身可以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符号.”[1]汉字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汉字起源的解读、内涵的剖析和底蕴的挖掘,会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并升华学生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格.

一 从“德”与“得”审视道德的重要性

备受儒家推崇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立德置于首位.古圣先贤对德性的修为可见一斑.然而,何谓德?“德”与“得”的发音为何相同?“德”,左边“彳”称双人旁,准确地说是“行”的一半.“行”的本义是十字街头、交通路口.道路是供人行走的,因此“彳”表示行走、行动.引申为行为要端正;右上方是“直”——眼睛上方有一条垂线,表示眼睛要端正,目光要正直;右下方是“心”字,这个心摆得十分周正,表示心灵要摆正.三者会合起来表示:心地正,目光正,脚步正,才是“德”.即,心地善良,目光公道,行为正派.[2] “得”,甲骨文的左上方是张开的两扇贝壳,右下部是一只手,手中拿着极为珍贵的贝,表示“得到”“获得”.金文左边又增加了“彳”,三者会合起来表示惟有切实行动才能有所收获.[3]而“德”与“得”同音,绝非偶然.它告诉我们只有道德高尚,才能得到很多,而这种收获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由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每年一次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选拔最广的道德模范遴选盛会,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敬老爱亲”等5个类型,在“公民道德日”(9月20日)隆重揭晓.全国道德模范是我国新时代、新阶段的思想旗帜与道德航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要求与集中体现.他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遵从道德规范,实践中成为楷模.他们高擎精神火炬、闪耀人性光辉的无私奉献,带给人们慰藉、鼓舞和力量.这种“典型效应”势必引发“群体效应”与“社会效应”.星火终将燎原,人皆可为尧舜.风清气正、公序良俗的社会便是对他们应有的回报.

二、从“善、孝、教”看如何锤炼道德

通过对“德”字的剖析,我们发现了古人如何全面要求自己以达到高标准的道德境界.那么,如何锤炼道德品质?“善”“孝”和“教”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古代德育之法,为我们指点了迷津.

“善”,上部是个“羊”,表示温顺友好美丽;下部两边都是“言”,说明羊因温良美丽而人皆赞誉.显然,其本义是良好、美好.[4]从“善”的构造初衷来看,古人是想告诉每个人都应当去学习和传颂羊身上的美德,唯此整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善乃德之本.当下,倘若我们能够充分领悟先人殷切期望,自觉以“羊”为标杆,以“善”为镜鉴,从善如流不行恶事,便不会慨叹人心不古、道德滑坡了.“孝”,上下结构;上半部分寓意老者,下半部分代表孩子.“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5]这种造字结构,不仅告诫我们“孝”是晚辈对待长辈应该遵循恪守的道德标准,也告诫我们长辈是晚辈学习孝顺的示范榜样.简单一个字,充满哲理和智慧,代表着血缘、亲情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百善孝为先.“善”与“孝”的造法可谓匠心独具而又用心良苦,其含义交相辉映密不可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青年学子自然要聆听先辈的心灵之声,牢记先辈的德育教化,积极行善及时尽孝.

“教”,左“孝”,右“攵”.而“攵”表示手拿着东西打.[6]二者会合表示古代教育的第一要务是教育孩子孝顺父母长辈,若其不孝要受到惩戒.泱泱中华,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出现了“孝”字.《诗经》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将孝道纳入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发展成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道德.《三字经》里“入则孝,出则悌”,《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古代教育的启蒙读物无一不在传递一个信息——孝是众德之本,修身之本,大道之基,一切教化的根源,孝是人锤炼道德品质的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最讲究孝道传承,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所担当.试想,一个人若连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又何来大爱乐助他人奉献社会?反之,一个人若对父母尽孝,就会对工作尽职,对国家尽忠,这样就能使家庭和睦、企业一心、上下无怨、社会和谐.此为孝道的深层内涵.

三 从“夏”与“夫”看大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一直占据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引领世界长盛不衰.同时,诸如玛雅文明、两河文明等古代文明却是匆匆过客.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也曾盛极一时,但唯有中国依然屹立至今.中华民族有太多值得我们后代子孙引以为傲的地方,而被誉为“东方魔块,文明奇迹”的汉字也在记录着我们的自豪.

“夏”,从金文中看,其上为“头”,中间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实际上就是“人”形.故其本义是“人”,是头不大、身手足齐全、体格健壮的人.[7]《说文》中讲:“夏,中国主人也.”所谓“中国”,即黄河流域及中原一带.所以古代中国人也称为“华夏”.通过分析可以洞察到,正是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滥觞,和周围的游牧民族相比,他们很早就开始进入了礼制社会,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中国与周围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关系,长期以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单向的辐射性的文化传播.因此,中原人颇以自己的文明而自傲.于是在“人”字的基础上,又造出“夏”来显示其民族的独特和优越.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世界潮流的长期领跑者,身为华夏子孙和当代青年怎能不引以为豪,怎能不为祖国纵情放歌?

“夫”,甲骨文下部是“大”(即正立的一个人),“大”的上部有一横,表示头簪形.即以簪束发,以示成人.其本义就是成年男子.[8]古时成年礼是对人的社会性的最初规范,也是对人的品性等的一种规定.成丁仪式要让“学员”在心理品质上变得坚毅、勇敢,在体质上变得强壮有活力.在原始部落成年的习俗中,要经历严酷的考验才能完成从儿童向成人的转变.比如,远离家园自建茅屋独立生活;日夜翻山越岭做长距离行军;认真聆听长者教化;还要接受皮鞭抽打、划破皮肤等皮肉之苦的考验.总之,成人意味着长大成人,必须承担责任.可见,古人在造字之时也是感念万千心怀大义,遗志昭然以警醒后世.刚刚跨越成人门槛的天之骄子,理应领会并铭记先辈遗愿,积极建树强烈的担当意识,主动承负更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将一己绵力汇聚到滚滚向前的社会洪流之中,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汉字意蕴论文参考资料:

汉字文化期刊

汉字文化杂志

结论:汉字意蕴中的大学生德育教化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汉字意蕴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汉字意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