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行政区划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型城镇化和行政区划层级体制调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行政区划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1-31

《新型城镇化和行政区划层级体制调整》:本文关于行政区划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行政区划 制度变革 流程优化

导 读:新型城镇化更多是一个制度变革的过程,行政区划作为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的一项基础性、框架性制度,必须在政区空间框架、政区建制转换、政区组织方式、政区调整方式、政区层级体制五个方面做出调整,以顺应并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和2102年*经济工作会议都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面对全球经济环境深刻变化的新背景,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新阶段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新趋势,*聚焦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从改革的角度而言,本轮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政策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行政区划改革.

行政区划作为国家统治集团意志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习俗等各种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客观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且是一项基础性、框架性、综合性的制度安排①.研究新型城镇化与行政区划改革的关系,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方面,行政区划作为上层建筑必须依据新型城镇化引发的各要素空间重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必须考虑更为适度的政区空间规模,而不是越大越好;城乡统筹的城镇化要求政区建制转变(村改居、乡改镇、县改区等)不能一蹴而就;注重生态环境的城镇化要求政区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行政区划制度的基础性使得其与户籍、土地、财税等制度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制度关联.例如,城乡户籍的差别和城乡土地的差别就主要依据城市型政区和农村型政区来进行划分的,而财税分配体制主要依据政区体制中的行政层级进行操作的(例如省直管县),其他例如行政审批制度、社会保障体制、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管理程序等都与政区体制密切相关.本文将沿着这两条分析理论,从五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区体制改革的趋势特点做一初步探讨.

一、政区空间框架:从以产为本到以人为本

政区空间是行政区划体制中的核心要素,行政区划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地域进行大小和形态的划分,所谓“体国经野”、“山川形便、犬牙交错”等区划名词多指政区空间的划分及形态.就城镇化对行政区划的影响而言,我们首先要从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产业发展出发做分析.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发展,从政府需求出发,产业结构特征易于呈现以大工程、大项目、大产业为特征的重化工业形态,并且随着产业链条的拉长,产业上下游所需的产业体系也越来越庞大,而在“行政区经济”思维下,政府从配置资源的便利性出发,往往通过政区合并,以特大型区域的政区空间框架推进开发建设.

例如目前六大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面积1210平方公里)、滨海新区(面积2270平方公里)、两江新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舟山新区(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兰州新区(面积806平方公里)、南沙新区(面积803平方公里),都是方圆近一千公里,甚至超过2000公里的特大型区域构架.此外,深圳特区的扩容(1948平方公里)、南京市的“四区合二、两县改区”、苏州市的“三区合一、一市改区”、合肥市“拆巢湖并入合肥”以及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上海黄浦区等区划调整,加上新世纪初大规模的乡镇撤并、县市改区,等等,都预示着政区空间不断扩大的趋势.

尽管每个扩大政区空间的区划调整案例都有其个性原因,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为产业空间搭框架、为配置资源做前提、为区域排名打基础是政区空间扩张的一个重要动因,即“以产为本”的政区空间调整.然而,从新型城镇化的特点而言,以人为本、产城互动、节约集约、高质量、提水平等是其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显然与“以产为本”的指导思想有所不同.工业化、城镇化都是手段,不是目标,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福利改善才是目标,与政府需求主导下的产业呈现重化工业不同,百姓需求主导下的产业发展将以服务业为主导,并且从政府提供优质社会服务角度出发,适域偏小的空间规模(例如在基层构建15分钟服务圈、在开发区推进产城融合和开发区与行政区的融合等)才是新型城镇化要求下“以人为本”的合理政区空间.

当然,从制度关联的角度而言,如果政府不是以政区为单元安排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财政资金等,而是按照各社会服务内容的内在合理规模安排服务单元(如美国存在的大量与政区不重叠的特别区②),政区空间的大小也不甚重要,然而,在目前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下,还难以实现这一假设.因此,淡化“以产为本”的政区空间调整,强化“以人为本”的适域空间划分是未来行政区划体制顺应新型城镇化要求的改革趋势.

二、政区建制转换:从以城为主到城乡统筹

政区行政建制的转换是随着地域性质和管理特点发生量变到质变后,政区的专名发生变化,以实现区域管理发生根本变化的调整,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而言,从农村型政区向城市型政区转变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建制变化还包括行政升格和降格的调整以及政治更迭后的变化,例如古代的县升郡、郡改州等).尽管中国城市有4000多年历史,但在市制产生之前,国家对城市的行政管理并没有设立单独的建制,而是实行城乡一体化的行政区划建制.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创立城镇的规划,划城镇建制独立于乡村而实行城乡分治,拉开了近代城市建制的序幕③.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通过村改居、乡改镇、镇改街道、县改市、市改区等城乡建制转换,中国的城市型政区数量也不断增长.例如,上海浦东区域在大规模开发建设和城市化的推进下,由1984年的4镇27乡,通过乡改镇、镇改街道以及乡镇撤并,1996年进入“无乡时代”,2006年街道数量首次超过镇(原浦东).此外,我国最稳定的县建制也在不断的县改市、县改区中数量锐减,县建制由1981年的2001个锐减到2011年的1456个④.原本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型政区大量增加也是情理之中的趋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城乡土地和城乡户籍制度的不合理,“假性城市化”、“虚拟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半城市化”的问题相互交织、矛盾凸显.例如,由于土地利用制度和财政体制的滞后,作为中国最稳定的县域经济,在市管县体制下常常被过快甚至盲目地“改区”,导致大量优质农用地被低价征用、农民被强行“动迁”、城市生态系统被破坏等大量问题.由于户籍制度的滞后,2011年,我国虽然城市化率超过50%,达到51.3%,然而,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6%,大量农民工将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城市,但最需要资源支持的幼年和老年则在农村度过,新时期城乡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双重“剪刀差”绝不亚于解放初期农产品“剪刀差”,城乡的这种不公令人心酸.

行政区划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新型城镇化和行政区划层级体制调整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行政区划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全国2018行政区划调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