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华文文学批评论文范文资料 与文化诗学和华文文学批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华文文学批评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4-08

《文化诗学和华文文学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华文文学批评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文化诗学是近年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之一.把文化诗学引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批评,是一些学者追求的目标;同样,把文化诗学引入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我们的理论期待和批评尝试.作为一种理论资源和方法学,文化诗学将在何种程度和哪些方面给予华文文学的诗学建构以启发和丰富?这是我们所关切的.这里,我们尝试提出“华人文化诗学”概念和初步构想,期待华文学界的批评.

突出华人性和批评重心的转移

提升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品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它包括形式诗学和文化诗学两个层面.文化诗学是近年文学研究从形式分析向文化深入的一种新的范式转移.虽然华文文学的形式分析远未充分和成熟,但仍然无法回避文化诗学这一新的研究范式的诱惑.因为它是进入华文文学内面世界的一个有效通道,是华文文学自洽性的理论需要.

“华人文化诗学”是由“文化诗学”延伸出来的概念.当我们尝试以文化诗学的观念和方法进入华人文学的批评实践时,我们首先遇到两个问题:一、华人文学何为?作为少数、弱势的华人族群,为何执着于自己母语或非母语的文学?二、华人文学书写如何迥异于其他“散居族裔”文学的“华人性”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答案的寻索,把我们导向华人文化诗学.在这个意义上,华人文化诗学不是论者随意的附加,而是内在于华人历史变迁和华人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之中的.

环顾当今世界,华人和黑人、犹太人,都是影响最大的“散居族裔”.战后半个多世纪来,黑人学、犹太学和华人学的相继兴起,是后殖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们各有自己族裔形成的特定历史和命运遭遇.在以白人为中心的权力话语结构中,后崛起的这些少数族裔,都以他们强烈的族性文化,为自己在这个多元和多极的世界中定位.因此,对他们历史的研究,也是对他们文化和文化行为的研究.美国的非裔黑人文学研究者,曾经引入怀特、詹姆逊、福科的理论,分析非裔美国黑人文学的叙述文本.在《蓝调、意识形态和非裔美国文学》、《非裔美国文学》等著作中,成功地揭示出非裔美国文学中的“潜文本/潜文化”,从而以对“黑人性”和黑人文化行为的分析,把黑人文学批评提升到黑人文化诗学的境界.同样,犹太文学以其享誉世界的崇高成就日益获得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从犹太族裔流散的历史、文化渊源、身份变移、母题转换以及文化融合和文化超越等方面,来揭示犹太文学中的文化政治行为和族性表现,从而走向犹太文化诗学.这些研究都启示我們,作为少数族裔的文学书写,不仅只是单纯的审美活动,还包含着更复杂的文化政治意蕴.在研究华人族裔文学时,分析和认识其表现文化中的“华人性”和文化行为的政治意义以及“华人性”的诗学呈现方式,是华人文化诗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题中之义.

“华人文化诗学”的提出首先意味着华文文学批评重心的转移———从重视中国文化/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到突出华人主体性、华文文学主体性的转移,从中国视域为主导的批评范式转向以华人为中心的“共同诗学”和“地方知识”双重视域的整合.我们认为华文文学是华人性的一种表征方式,华文书写是最为重要的华人表征文化实践之一,对华文文学“华人性”的形成、变迁、结构形态及其美学呈现形式的研究构成“华人文化诗学”的核心命题.华人文化诗学是凸显华人主体的诗学建构.华人在文学书写中的主体性地位,构成“华人性”的首要涵义.华人散居世界的历史波折、身份变移、文化迁易、生存吁求、冲突和融合等,形塑了华人文学的主要内容.华人既是这一文学书写的创造主体,又是这一文学的书写的描绘客体.它从文学创造的精神层面和文学表现的对象层面共同构成了华人文学的主体性内涵.其次,“华人性”是华人表现文化的一种族属性表征.它是在华人从原乡到异邦身份变移和文化迁易中形成的文化心理、性格和精神,以及表现文化和行为方式的特殊性之体现,成为区隔不同族裔之间族属性特征的标志.第三,“华人性”还是华人文学反映华人生命历程和精神历程的一系列特殊文学命题.诸如华人对文化原乡(文化中国)的审美想象问题;华人文学现代化建构中的中华性、本土性和世界性关系问题;华人原乡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的继承、借用和转化问题;华人文学母题中的漂泊/寻根和中华文学游子/乡愁母题的联系和变化问题;华人家族母题中父子符号的文化冲突象征和母子符号的文化融和象征问题;华人文学意象系统(如东南亚华人文学的热带草木意象和欧美华人文学的都市意象)和华人族群生存的文化地理诗学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特殊命题所呈现的“华人性”特征,为华人文化诗学拓展了广阔的批评空间.对这些问题的充分诠释,不是单纯的审美分析所能完成,而必须打通文本内外,将文本分析放诸具体历史语境的权力话语结构之中,即通过文化诗学的路径,才能抵达这些特殊命题诠释的深层.

“华人文化诗学”强调“共同诗学”、“地方知识”以及“个人知识”的整合,既重视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共同的诗学规律,从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裔的文学创作中抽象出海外华文文学共同的美学和普遍的特征,又关注不同地域、国别、不同阶层、性别、个体的文化差异即特殊性.长期以来,华文文学研究一直偏重于对以抽象的“中华性”为中心的“共同诗学”的追寻,而多少忽视了对“地方知识”和“个人知识”的具体阐释.在这种普遍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对“华人性”的认识有可能产生同质化和抽象化的弊端.在“华人文化诗学”的视域中,“华人性”则是一个普遍和特殊统一的概念,它既是结构性的,也是建构性的概念.一方面,“华人性”包含了普遍的“中华性”,也蕴涵着“本土性”、“个人性”等具体的特殊的内涵;另一方面,“华人性”又是不断建构的历史性范畴.对“华人性”的认识和阐释必须返回到海外华人生存的具体性之中,返回到华文文学所置身其中的文化政治场域之中.

华人叙事的文化政治诠释

“文化诗学”强调重新认识文学的文化政治功能.文学是文化的构成要素和记忆方式之一.按照葛林伯雷的看法,在复杂的文化网络中,通过作者的具体行为的体现、文学自身对于构成行为规范的*的表现以及文学对这些*的反省观照,文学承担着话语的流播、论辩和文化的塑造功能,这种塑造是双向的政治性的活动.文学是一种建构活动即格林布拉特所谓的“自我塑造”,而自我的建构是主体和社会文化网络之间的斗争和协商.一方面,文化网络以“一整套摄控机制”(control mechanisms)对个体进行摄控;另一方面,文学以一种特殊的感性形式瓦解或者巩固文化系统的“摄控机制”.这就是文学话语的文化政治功能或意识形态性.

华文文学批评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杂志征稿

文学杂志排名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文化诗学和华文文学批评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华文文学批评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学批评论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