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金融机构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常态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行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金融机构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4

《新常态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行为》:本文是一篇关于金融机构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新常态时期,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信贷行为偏离或信贷资源配置集中化,使原有的派生信贷风险变成经济下行时期的主要风险.尤其在那些更依赖间接融资的欠发达地区,银行的部分信贷行为甚至能够引发系统性风险.本课题基于信贷周期理论,研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时期信贷行为的具体表现,分析其大量不良债权形成的微观机理及信贷行为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现实案例剖析银行信贷集中等行为导致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羊群行为;经济周期;行为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0)-0056-05

一、信贷周期理论中的信贷行为解释

信贷周期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假设,以企业与银行间的微观行为作为切入点研究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过度负债和外生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根源,银行信贷是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渠道.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并由此产生投融资双方的委托——*问题,而且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内生于经济周期,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理论将贷款供求函数引入经典的IS-LM模型,构建了含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的CC-LM模型.如图一所示,*银行变动基础货币投放,通常将引起信贷曲线(CC)和货币供求曲线(LM)同时移动.

通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信贷周期理论给出了信息不完全时信贷行为波动的合理解释.

(一)灾难短视(Disaster Myopia).研究认为,灾难短视行为使银行低估了低频率外部冲击事件发生的概率,以至于承担了与其资本实力相比较大的风险敞口.在经历过长期繁荣的经济状态之后,一旦发生金融危机,银行将毫无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

(二)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研究认为,从众心理对银行家决策的形成和改变具有特殊的影响.认知偏差导致信贷市场上出现群体性多贷和群体性拒贷两种“羊群行为”,造成信贷扩张与紧缩并形成信贷周期,信贷周期反过来又将强化实体经济的波动.

(三)制度性记忆假说(Institutional Memory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银行信贷周期中信贷员辨别审查能力的退化会导致信贷标准的降低,从而贷款给本应被拒绝的低信用水平的企业.对于管理层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而言,容忍这种放松的信贷标准可能是最优的行为,因为强制性的信贷配给可能不仅对低信用企业造成影响,同时具有正净现值项目的高信用水平的企业也可能因此不能获得贷款,极易破坏银企合作关系.

二、新常态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微观机理分析

(一)不同经济增长周期银行信贷行为的集中表现.按照经济增长速度,将我国经济划分为两个发展周期:高速增长期和中高速增长期.节点为全年GDP增速等于8%,根据表1数据,可得我国经济下行周期约始于2012年.

1.高速增长时期(1992-2011年)——盲目信贷扩张行为.此处的“盲目信贷扩张”,是指金融机构放宽贷款的标准,以低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发放大量贷款,从而导致信贷规模快速增长的行为.信贷扩张利弊相辅,而盲目的信贷扩张则是一种典型的灾难短视行为.同时,授信评估过程中信贷员在辨别审核方面的表现也具有制度性记忆假说理论的特点.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极为充裕,使其具备了大力推动信贷扩张的条件.此时的信贷扩张行为使信贷配给呈现假性均衡,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大量催生贷款,杠杆率迅速上升、信贷对经济增长点影响逐步下降以及影子银行迅速增长.然而,资信审核宽松、逐利本性和规模崇拜情结下的高速信贷增长,导致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令其面临较大的派生风险.

2.中高速增长时期(2012年至今)——信贷集中1行为、担保偏好2行为和信贷歧视行为.本文所称的信贷集中行为主要表现为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现象;担保偏好行为主要表现为担保圈贷款现象;信贷歧视行为主要表现为授信违诺3现象.以上现象均为羊群行为的具体表现.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下行状态,前期盲目信贷扩张引发的派生风险日益突出.此时,多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回避风险,将信贷资产集中投向部分优质客户,令其拿到超额贷款.这些客户在获取超额贷款后,往往不经科学考察即扩大投资,投资失败后又无力偿贷,最终导致金融机构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并且,这一时期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也表现出明显的担保圈偏好,出现了显著的关联交易特征.此外该时期银行授信违诺现象也处于高发阶段,使信用风险演变成金融甚至经济风险.

总体上讲,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授信过程中虽然也存在一定的信贷集中、担保偏好和信贷歧视行为,但由于经济基本面向好且流动性充足,因此,这种行为并未导致太大风险.然而,在新常态时期,此类行为却会导致原有的派生风险被成倍放大甚至成為主要风险.

(二)新常态时期不同信贷行为表象下的深层动因.1.追逐利润是银行作为市场“经济人”的自然行为.银行是信贷市场上的微观经济主体,天然上有着追逐利润的动机.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政府金融控制的弱化,这种逐利动机趋向明显并最终形成了非均衡信贷配给.将贷款投向政策支持且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银行就能更加安全的获得利润,可以说,无论是多头授信还是过度授信的行为,都是其追逐利润的表现.

2.信息不对称是新时期银行信贷行为偏离的根本原因.一方面,银行对企业民间借贷信息不完全掌握以及征信系统信息传输存在时间差等因素,使银行业金融机构极易因为信息不足而在授信时“一哄而上”,造成过度授信;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成功获得贷款而修改、瞒报自身资信状况,并同时在多家银行申请贷款,也导致了多头授信.

3.过度风险厌恶是新时期银行信贷行为偏离的内在动因.新常态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不良贷款双升,迫使其更加关注信贷管理以及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在很大程度上从“风险中性”变成了“风险厌恶”,甚至到了矫枉过正的程度.各机构纷纷出台《信贷风险安全指引》或《不良贷款问责制度》,这种急剧的调整以及过度的风险厌恶,为新常态时期的系列信贷异常行为定下了基调.

金融机构论文参考资料:

金融服务论文

普惠金融论文

国内金融期刊排名

金融博览杂志

金融经济杂志社

关于金融的论文

结论:新常态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行为为适合不知如何写金融机构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金融投资机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