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武术之乡论文范文资料 与阎锡山夯实定襄武术之乡基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武术之乡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2

《阎锡山夯实定襄武术之乡基石》:这篇武术之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定襄位于山西省的中北部,是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集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阎锡山的故乡.定襄也称为“武术之乡”,高手云集,人才辈出,民众习武热情高涨,而阎锡山为“武术之乡”美誉的渊源流传可谓是功不可没,开办国术馆广纳贤才、武术课程进学堂,为武术的传承和普及功勋卓著.

关键词:定襄 武术传承 河边国术馆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1-0028-03

1引言

定襄县位于山西省的中北部,三面群山环抱,境内四水贯流,地处忻定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听州地区久负盛名的“大粮仓”.定襄历史悠久,春秋后期(公元前451年后)定襄此地属于晋国,三家分晋后,又归属于赵国.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在阳曲故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始有定襄县名.随着历史的推移,历朝历代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分合合,促使中原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的交融.“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摔跤,逐渐也融入到与其接壤的中原文化节日,定襄的“挠羊赛”就是双方文化交融的历史鉴定者;同时,残酷的战争也导致这里成为双方武力冲突的交集区域,戍边民众为保卫家园逐渐形成了“忙时种地,闲时练拳”的习惯,也使得定襄家家都有习武人.明清之际定襄武术人才辈出,武进士、武举人屡见不鲜,官至都督、都尉更不在少数.定襄虽不是山西的政治中心,却孕育出近百年左右山西乃至中国政坛的风云人物——阎锡山,“建工厂,办学堂”使一个清末没落的山西旧貌换新颜,但可谓“昙花一现”,却已给燕赵之地的“武术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定襄尚武风气浓厚

山西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和广泛地群众基础.山西省位于中国版图的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紧邻内蒙,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接壤,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致使三晋民众性格彪悍,勇于公战,而武术高强之人更是数不胜数.如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三国时期的五虎上将关云长,隋末混战的单雄信,初唐的李世民与其开辟江山的战将尉迟恭等等.这都是山西的历史名将,与山西武术的流传关系至密.而晋北的定襄虽不是战略要冲,但自古以来却是农耕文明对抗游牧民族的最前沿,自古常年的战乱和游牧民族的入侵,促使人们形成彪悍的性格和坚强的民风人俗.出于保家自卫,历来崇尚武艺,故有开设拳社,延师传教子弟,以应武科之试.故明清之际,考取武进士、武举人者人数颇多.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定襄芳兰村武术高手薄渐奎,力举千斤,万人不敌,中武举人;同治三年(1864年),定襄留念村朱步云,字马午,自幼好学勤练武功,参加武举科考,高中武进士,后任命为营守备;定襄西关人乔良玉,身手矫捷,技高一筹,武举科考中武进士;定襄神汤都人于飞龙、定襄长安村人傅安邦,分别任守备、都司等职.此外,由于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西北民族的南下,使游牧民族的胡服骑射,争强好斗之风随即融入当地,致使定襄的尚武之风盛行不绝,同时晋北地区民间流行的“社火”,虽然是曲艺形式,但这种脍炙人口的表演方式,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地区武术之风的沿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阎氏治下的定襄国术馆兴衰

定襄的河边村是山西王阎锡山的故乡,这里也成为阎锡山实施理想抱负的重要“阵地”.1927年6月,南京国术馆成立.“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强国人之体魄”的目的,国术馆遍地开花,至1933年底,全国共有25个省市建有国术馆,县级国术馆达300余处.阎锡山也出于他的政治目的服务,1934年夏季在定襄河边村成立了河边国术馆.阎氏亲任董事长,并特聘请北京会友镖局镖头于鉴先生和太原靴巷葛书元先生担任总教练,从他的骑兵连挑选出冯宪臣、高翠明、张效武、刘宝山、许文斌等有武术功底的军官担任教练.并以河边村为中心,五台县设立武术点,向周边民众传授武艺,对晋北地区的武术人才的培养和武术传承意义重大.

据后期山西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的人员走访,上世纪八十年代忻州地区的武术传承人80%都曾在河边国术馆学习过武术.经过查阅《山西武术器械录》和《山西武术名人名拳录》对八十年代的武术拳种总结和归纳认为:定襄地区习练形意拳、戴氏心意拳、太极拳人数不少,同时河边村周围练习内、外家拳者人数居多.形意拳、戴氏心意拳和太极拳,此三个拳种不是发源于山西就是与山西有着深厚地历史渊源,对于其传播的广泛性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毋庸置疑,而河边村其地处定襄县城的东北方向,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为何其习练内、外家拳者人数居多,这都可以归因于阎锡山创建的河边国术馆.

阎锡山聘请的于鉴先生和葛书元先生,正是当时内家拳的代表人物,而他们被聘为教练,更是将所学本领传授于河边村周围村镇,乃至整个晋北地区,以于鉴先生为代表的三皇炮捶拳,共计九个套路,分为天环、地环、人环,一环三套,三环九套.葛书元先生所教授的是杨氏太极拳132式.他们所教授的内家拳自然而然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外家拳代表者则是来自四川的高翠明和山东人冯虎成,虽二人武技和名声逊色于武术大家于鉴和葛书元二位先生,但相对于接触甚少外家拳的定襄县习武者,此二人的外家拳已是颇为出彩.高翠明主要负责授拳,而冯虎成则是教授器械.二人分工明确,套路器械种类繁多,高某的大小洪拳、罗汉拳、金刚拳、八卦掌、五虎捶,冯某的三节棍、九节鞭、关公刀、少林刀、皇龙剑等等,通过文史考证,河边村国术馆教授的拳种高达16种、器械21种.从1934年的建馆直至1937年的解散,历时不足三年的河边国术馆在定襄地区,乃至晋北地区播撒下了武术的种子,给日后定襄地区武术的广泛开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4武术普及融入定襄学堂

中国的近代史,是我们不愿回首地苦难史.在西方列强的船坚铁炮下,曾让我们引以为荣的国粹“武术”黯然失色,武术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声,排斥到历史的角落里无人问津.辛亥革命后,民间习武开禁,尚武成为风尚,西方体育的引入和“强国强种,拯救民族危亡”的口号,使得武术传承冲破了封建保守的束缚,让绵延几千年的武术传承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传统武术进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武术之乡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阎锡山夯实定襄武术之乡基石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武术之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武术之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