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职院校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9

《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探析》:该文是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起着引领带头作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必须构建其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以“专业+岗位”方式制定教学计划;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以岗位职业技能为依托的课程体系,合理利用校内外教学场所;校企合作优化师资结构,提高专任教师技能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校企共赢进行职业培训,服务社会、共谋发展是实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3-0096-0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起引领带动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更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机制就是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与方法[1].实施校企合作机制建设重点需要关注四个关键要素:校企合作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这也是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主线.其有效途径将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四个方面实现.

一、校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构造样式和评价方式的总和[2].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探索开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适合企业岗位的优秀人才.

(一)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坚持“招生即招聘”的理念,组建订单培养班级.企业向院校提出人才订单培养计划,校企协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院校负责落实订单培养计划中的招生指标,企业协助学院的招生工作,向考生及家长进行宣传,介绍公司与订单培养的基本情况.招生结束后,企业到院校进行宣介绍,然后学院、企业和学生(家长)协商确定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在入学之初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保障订单培养的顺利完成,学生在学校内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为学生设立企业奖学金,采用不同形式为学生报销学费.

(二)“专业+岗位”制定教学计划

为了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实现“零距离”就业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计划中的内容要与合作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相协调.第二,职业院校要根据“订单”企业生产技术的变化以及生产的需要灵活调整针对订单学生的教学计划.第三,学校与企业对“订单班”学生的标准要协调一致,在培养过程中必须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前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上岗技能以及培养学生掌握企业所提供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

院校教学计划的制定还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生产一线车间主任、班组长等技术比较娴熟的高技能人才召开专门的职业能力分析会议,首先确定参与校企合作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然后按照各岗位工作流程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确定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依据职业能力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做到“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高职院校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利益的平衡,促进校合作长效机制的顺利运行.对学生来讲,可以直接与就业岗位接触,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且有就业保障,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也较高.对学校来讲,既保障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又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对企业来讲,企业可以获得接近岗位技能需求的员工,缩短培训周期,降低用工成本,为企业人才提供了保障,同时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弥补了学校所教知识与企业需求不同步的不足,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发挥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

二、校企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应该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内容,动态开发课程[3].校企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发挥企业熟悉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职业岗位任务的优势,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一)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既定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依据,并且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企业典型生产案例相结合,同时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把专业所必须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纳入到课程内容当中,从而使课程内容更加职业化.另外,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邀请课程专家根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讨论确定的各就业岗位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专业教师和企业生产技术骨干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合作进行教材编写、共同开发教学案例和课件等课程资源,在合作中,企业人员主要提供企业案例,总结操作经验,进行生产过程示范操、作制作教学录像等,而专业教师则主要负责课程资源的内容组织以及文字表达.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探析为适合高职院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高职院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