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视域论文范文资料 与政府回应性视域中环境件成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视域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3-12-24

《政府回应性视域中环境件成因》:本文是一篇关于视域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 政府对民意的回应是 政治的本质要求.环境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近年来环境 件频发,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从政府回应性的视角来分析,因环境污染引发 件的频发和逐年递增,和地方政府未做好职能性回应,政府前瞻性回应欠缺、责任性回应不到位等有关.因环境问题引发的 件,不仅无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地方政府应避免被动回应的局限性,负责任地主动回应,通过加强政府不同层面的回应性建设来应对并解决环境 件.

关键词: 政府回应; 环境 件; 民意表达; 回应性

中图分类号: D0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2-0053-07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对当前严峻环保形势的积极回应.据介绍,自1996年来以来,环境 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环保领域重大特大环境事件呈高发频发趋势,2005年以来,环保部直接接报处置的事件共927起,重特大事件72起,其中2011年重大事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0%,特别是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2]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和浙江宁波等地仍接连爆发了三起环境 件.环境 件和违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一起,已成为国内引发群体事件的“三驾马车”.

环境 件在学界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指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 件.从行动爆发的时间角度,可分为“事后救济型”和“事前预防型”环境 件.前者是指因环境污染造成对人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的侵害,如尾矿库事故、尘肺病等引发的 件,针对的都是权益已受侵害后的维权.后者“事前预防型”环境 件是指环保项目尚未启动或未建成,获知信息的公众基于预期利益受损而聚集 ,如2007年的厦门PX事件.概括而言,如果说以前的环境 件是“要糖有糖吃”的“抗争—物质赔偿”模式的话,如今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 件则凝聚了更为宽泛的诉求:公众不仅仅需要救济性的物质赔偿,而需要更高的环境权和健康权,要求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因为地方政府对环境 件的重视和回应力度不够,环境 件正陷入“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中国式循环.这种恶性循环无益于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无法形成“共赢”局面,而只会形成一种“多输”局面:即类似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和蔓延,容易导致公众和企业、公众和政府之间的对抗,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社会秩序和稳定.那么,该如何走出政府应对环境 件的“多输”局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人们,因此需要我们在深入了解现实的基础上,从理论高度去探寻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症结,找到根本的化解之策.

一、政府对民意的回应是 政治的本质要求

在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针对公众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做出积极、灵敏的反应和回复,完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称为政府回应.回应性是政府 性的体现,是建设服务型的必然要求.回应性是构建和完善良好公众和政府关系的渠道和方法,增强政府的回应性对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具有积极重要意义,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现代政府对民意需求的回应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如下图),即“民意需求的形成—民意被输入进政治体系—利益整合—政府制定特定政策回应民意”.纵观政府回应的全过程,可看出政府的敏感性和有效性、公民社会的成熟度以及民意表达渠道的通畅性这三方面决定了政府能否有效地回应民意.

回应性反映了政府组织内部的 化取向以及政府和公民的 合作关系.如果政府组织内部关系不以 化为主要取向,在民意需求的强大压力下,若政府对民意反应迟钝,且没有能力解决民意所指向的具体问题,那么这将导致政治系统的不稳定和崩溃,严重破坏政府和社会持续的互动和动态的平衡.同时,为了准确地应对和回复社会需求,政府需要从公众那里获取连贯且准确的信息,政治参和能够传递这种信息,将其注入政治系统中.若政治体系对社会需求不予回应或是回应不利,将会导致日益紧张的国家社会关系.

同时,从“主权在民”的思想基础来看,政府作为执行国家意志、实现人民利益的权力载体,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通过社会公约(宪法和法律)等授权并委托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履行公仆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回应民众的诉求和意愿是 政府的本质要求,政府回应性同 政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如果说‘民治’是不可能的,那么,借用利普哈特的话说, 意味着“要为民享,也就是说,政府要和人们的偏好一致”.在其“共识 ”模式中,回应是 的重要原则.在 的回应原则上, 理论的各家各派似乎空前一致.达尔说 的根本在于回应民众需求.萨托利也说 说到底是为了回应选民的诉求.民享首先是一种政治价值,又不失工具意义.在工具意义上,民享就是政府在民众的压力性输入下满足民众利益诉求的政治过程.回应只是 政治的一项原则,也是一个政治过程.但是,政府的回应应该是有选择的、负责任的,否则就是民粹主义政治, 也就真的变成了“多数暴政”.[3] 因此,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只有将政府回应性和 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以 政治为前提的回应性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在中国,随着政治 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加强政府回应性建设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历史上长期管制型行政模式的惯性,政府回应总体上是单向性的、滞后的、低水平的,尤其是在环境领域的政府回应仍然处于一种偏低水平的状态:地方政府忽视和民众的沟通,对民众的需求不予以积极回应造成沟通渠道不畅,导致 件不断增多,其中有些直接升级为暴力事件.这必然不利于政治 化进程的推进.因此有必要从政府回应性的视角来探讨政府回应失范和环境 件爆发的内在联系,以便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之策.

视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政府回应性视域中环境件成因为适合视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在…视域下是什么意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