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禅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牛头宗法融禅学思想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禅学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08

《牛头宗法融禅学思想探析》: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禅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牛头宗是早期中国禅宗的重要一支,作为该宗的初祖,法融以般若真空为本的禅学思想,不同于菩提达摩一系以妙有融摄真空的理路,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独特之处.通过对其传世文献《绝观论》和《心铭》的梳理,明确其禅学思想的核心要旨在于“道本虚空”、“无心合道”,其“无心用功”、“绝观忘守”的修习方法,以及“无情可成佛”、“凡圣亦不二”的佛性思想,无不体现了其对三论宗义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牛头宗;法融;无心;绝观

中图分类号: B9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6004306

法融,润州延陵(今江苏镇江)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卒于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据道宣的《续高僧传》所载,法融在十九岁的时候,就达到了“翰林坟典,探索将尽”的程度,当他受到般若义学的熏陶后,即认识到“儒道俗文,信同糠粃,般若止观,实可舟航”[1],进而弃儒、道而从佛.据唐慧祥的《弘赞法华传》记载:法融“负笈寻师,不远千里,乃依第山丰乐寺大明法师,听‘三论’,及《华严》、《大品》、《大集》、《维摩》、《法华》等诸经,伏膺累年,妙探机奥”[2]18.法融出家后师从的明法师,承袭了三论宗兴皇法朗的道统,学问修为极高,明法师入灭后,法融又历事多师,均属于三论一系.法融的著述多已不存,唯有从敦煌遗书中发现的《绝观论》和存于《景德传灯录》中的《心铭》两篇,是目前为止保存最完整的著述.本文通过对这两篇传世文献的梳理,揭示在法融的禅学思想中,他以“虚空为道本”作为万法的本相;因道本虚空,不可以言诠,不可以心思,所以他主张采用“无心用功”、“绝观忘守”的悟道方法;又因“道无所不遍”,所以他认为“无情亦可成佛”;也正是基于“无心合道”的悟道前提,在凡圣关系上,他持“凡圣不二”的主张.从史实来看,法融之学系出三论;从其禅学思想来看,他更多地继承了三论宗实相为空,缘起不废性空的中道观.

一、虚空为道本

《绝观论》开篇即言:“大道冲虚,幽微寂寞,不可以心会,不可以言诠”[3]87,这也就是宇宙万象的真理无形、无言、无声,既不能用心智来体会,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只有借助“空”来体现和认知,也就是说“道本虚空”.

“道”本是老庄玄学的术语,它代表着宇宙本源,万物本体,是人类乃至自然万物所应遵循的规律.当佛法初传中国,为了理解上的方便,译经师就借用了“道”这一中国本土化的术语,代表着菩提、觉知,以及修行的方法.尽管后期的译经师为了避免佛道混淆也做了一些修正,但在江东和清谈玄学盛行的地方,佛家依然喜欢用“道”一词,法融亦是如此,特别是在他的《绝观论》中多处都运用了“道”这一词,而这个“道”在《绝观论》中主要代表了万法本相、佛法根本的意思,指的是我们要契悟、觉证的内容.

“空”作为佛学术语,应从无自性上去理解,这一点和玄学的“无”有很大的不同.老庄玄的“无”能生“有”,“有”成万化,万物的根源为“无”;而佛学的“空”代表真空,是和假有相对,指的是万物缘起性空.在这里,性空不是万物本源,也没有说性空能生万有.

法融以道作为万法的本相,那么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呢?《绝观论》中入理和缘门有如下讨论:(在悟道程度上,“缘门”要低于“入理”,通常“缘门”代表弟子所问,“入理”代表师父作答,在这里“入理”代表法融的思想,以下均同.)

问曰:夫求道者,为一人得耶,为众人得耶;为各各得耶,为总共有之;为本来有之,为复修成得之?答曰:皆不如汝所说.何以故,若一人得者,道即不遍;若众人得者,道即有穷;若各各得者,道即有数;若总共得者,方便即空;若本来有者,万行虚设;若修成得者,造作非真.问曰:究竟云何?答曰:离一切限量,分别贪欲.[3]88

可见作为万法实相的道,不是一人可得,不是众人可得,不是分别可得,不是总共可得,既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是后来修行得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若为一个所得,那么就违背了无所不遍的属性;道若为多数人所得,那道就是有穷尽的,这也违背其无穷无尽的宗旨;道若明确地分别为人所得,那么道则有了数量,这也违背了至道唯一的宗旨;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得道,那么一切修行方便就等同无用;如果道为众人所本来具有,那么一切修行万法就没有意义了;如果通过修行得道,那么这就属于刻意造作,破坏了它的本真状态.否定了一切,那如何求道呢?法融指出,要远离一切数量限制、言语造作,同时又不会消泯任何方便万行所存在的必要性.

事实上,在这里,法融并不是说道不可得,方便修行的法门无用,而是意在强调求道的关键是远离刻意的限制、造作,因为“虚空为道本”.而关于空为道之本的判定,法融又是这样解释的:

缘门问曰:道究竟属谁?答曰:究竟无所属,如空无所依.道若有系属,即有遮有开,有主有寄也.问曰:云何为道本?云何为法用?答曰:虚空为道本,森罗为法用也.问曰: 于中谁为造作?答曰: 于中实无作者,法界性自然.夫言实相者,即是空无相也.三界如幻实空.[3]89

事实上,作为万法真相的道,如同虚空那样无所依属,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如果有所依属,那么就会有偏离,有依寄,虚空才是它的本然状态,森罗万法才是它的功用,其中没有任何造作者,万法的本性就是那样自然而然,所以说三界幻化空无实相才是宇宙的真实面貌,道本虚空,由道而变现的森罗万象即一切法的本性也是空寂的.

然而据此理而推衍,宇宙万法的实相便和无形无象的佛的法身无有差别,那是否能说,众生只要悟到空理、实相,便和佛了无差别了呢?缘门、入理就此接着讨论:

问曰: 既言空为道本,空是佛不?答曰: 如是.问曰: 若空是者,圣人何不遣众生念空,而令念佛也?答曰: 为愚痴众生,教令念佛.若有道心之士,即令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夫言实相者,即是空无相也.[3]90

既然“空为道本”,空性即是佛性,那么是否就可以叫众生只念空,而不要念佛了?这当然不行,因为众生根器不同,体证大道的途径自然不相同,下根之人念佛悟道,上根之人体证了实相为空的道理,自然观实相即同念佛,而所谓实相,即是空相.

禅学论文参考资料:

秘书学毕业论文

实用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论文题目

生物信息学论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结论:牛头宗法融禅学思想探析为关于禅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