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医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医传和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医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0

《中医传和承》: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医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入口松了,管理就必须进一步收紧,一松一紧,才能确保我国中医药能够得到良好传承.

本刊记者 聂姚

在位于成都市一环路旁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中医附院)三楼的呼吸科门诊病房里,年过七旬的杨仁旭正在给一名四岁多的小女孩进行诊治.

小女孩的姨妈说,她的家人生病时都会选择来中医附院看中医,到小女孩已经是第三代了.

“老”带“新”

47年前,杨仁旭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中医大),毕业后,就开始从事中医方面的工作,现在是四川省名中醫.杨仁旭学习中医,源于父亲对她的影响.

在杨仁旭幼年时期,她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卧床不起,无奈之下,她的父亲查阅古籍、医书,开始自学中医.在父亲的医治下,杨仁旭的母亲“拖”了十多年,在周遭人看来,这是件了不起的事.

父亲去世前传给她一本医书——《辨证录》,并把自己多年的治疗心得和书籍典故制作成小卡片留给她.杨仁旭觉得这些东西至今依旧实用.她叹道:“中医确实需要传承.”

传承,一方面是“传”,一方面是“承”.

对于“传”,除了父亲对杨仁旭的影响外,还有一些中医名家.她曾师从于著名眼科专家陈达夫,直到现在她使用的一些药方都是当年从他们那里学来的.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用.杨仁旭在“承”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患者病情和药材的理解,调整原有药方,变成自己的方子.

如今,她又作为老师、前辈,向年轻的中医进行着“传”.

小罗是中医大研一的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伴随着课堂学习的还有为期三十个月的规培——到医院不同科室轮流见习,这几个月她跟着杨仁旭学习.

杨仁旭在给病人看病时,时常会让小罗参和到和病人的互动中.她拍着小罗后颈的下部位问病人,“是从这里咳吗?”接着,她再往下拍问道,“还是从这里咳?”在这一拍一问中,不仅让病人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也让小罗的学习课程更加生动.

虽然杨仁旭已经年过七旬,但她每周要坐诊五个半天,每天有40个左右病人.她乐于和病人交流,因此上早班时,她往往要从早上八点一直看到中午十二甚至是一点.

和名中医忙碌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稍显“清闲”的年轻中医.

现年三十岁的李斌是中医大临床医学院的内科老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医附院老年病科医生.每周他都要到医院坐诊两个半天.对于病人数量,他表示一周还是能达到二十个左右.

李斌和杨仁旭选择中医的原因很相似——受家人影响.李斌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中医,而且他发现,他的本科同学,几乎有一半人选择中医的原因和他一样.

漫漫成长路

李斌说他很看好中医的发展前景.虽然他的病人和名中医相比较少,但“回头客”找他复诊时,他很高兴能得到认可.对于年轻医生病人数量少问题,他认为这不是中医独有现象,只是中医比较突出,因为中医更依赖于医生本身的“功力”.

李斌并不否认他和老中医之间的差距,他会跟着老师上门诊学习.学校也对医生开展继续教育,李斌去年就参加了五六次继教.继教并不仅局限于医生的本专业,李斌同时学了骨科、妇科等,以提高综合能力.

因为中医注重积累,那些基层的年轻中医发展之路就走得很难.

李斌说:“很多病人更信任大医院,这样,基层医生锻炼的机会就少了.有时候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有挑战性的病人,结果还没怎么医治,病人就转去大医院了,这非常打击基层年轻医生的信心.”

“当初和我一起到镇卫生院的15个人,最后只剩5个人,却要为中都镇5万名群众提供服务,困难可想而知.”在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卫生院工作了18年的医生向伟无奈地说.

基层难以留住医生,收入是主要原因.一名中医工作者表示,名老中医的月收入可以达到五位甚至是六位数,而年轻中医的收入则相对低很多,基层医生更是如此.

中医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的大四学生李松桃说,他的一个学姐本科毕业后到简阳一所医院工作,如今工作了两年,月薪大约三千元左右.考虑到中医漫长的职业成长期,她的收入状况可能持续很多年,坚守不住就会选择离开.

对于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李松桃还是选择中医.他的父亲是一名西医医生,他说,“没有学中医之前,我对中医还是抱有偏见的,但我的专业要学习中、西两套医学,有了对比,我才更坚定自己的选择.”对于就业,他认为难度不大,但成都的很多医院都需要博士毕业,他说会努力学习,尽力留下来.

谁在误解中医

李松桃认为,中医要想实现更好的传承,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信任.“只有患者和家属相信中医,才会形成推动中医发展的良好氛围,也才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加入到中医的传承中来.”但现实是,愿意选择中医的人并不多.“在成都,大多数人生病时不会首选中医.”李松桃说.

至于为什么中医不被信任,李斌认为是一些不够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一些客观因素,让中医逐渐失去光环,甚至被边缘化.

对中医、药的认识,人们更多来自于广告和宣传.但不少广告和宣传会把中医和中药过度拔高,甚至“神化”,使得其和实际疗效相差甚远,从而慢慢失去了人们对中医和中药的信任.

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也影响了中医的疗效.杨仁旭表示,“有一种说法是中医亡于中药.除了药材年份不够和人工养、种植导致药效减弱,还有些不法商家用染了色、发了霉的药材冒充合格中药材.这些劣质药材一旦充斥市场,对中医和中药的发展冲击很大.”

年过八旬的部队退休老中医姚庚明对杨仁旭的说法表示肯定.他虽然早已退休,但偶尔还会有以前的病人到他家里看病.每次他都坚持自己去附近药房抓药,因为他知道哪家的哪种药材好,有时候配一副药需要跑两三家药房.

“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医不够科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实际上中医也在进步,往标准化方向发展.”李斌说.

宽进还需严管

杨仁旭的诊室里摆着一台电脑.

在给一名咳嗽的病人检查时,她通过把脉、问询和检查判断病人的咳嗽源于肺部,用西医的说法是有炎症.她让病人做一个CT检查,检查结果验证了她用中医诊疗方式得到的结论.

严格意义上讲,检查仪器不属于中医,但使用仪器,对中医医生检查患者病情有辅助作用,现在已广泛运用于中医附院.

而且仪器也有利于中医标准化发展.标准化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推动标准化,2015年,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主任杨泽世认为,只有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再现中医理论和医疗技术,中医学才能更广泛地和现代科学相融合,也才能更快实现现代化,也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在决策者眼里,中医走向世界并不是一句空话.

去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就中医院校而言,也对政策有所响应.“目前,全国有24所中医院校,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以及我国中医人数的短缺,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中医药院校成立.”一名中医院校校长表示.

和此同时,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相继出台,一些人抓住了机会.

曾在成都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担任医生的周翼表示,他辞职后一直想开家中医诊所.今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出台,用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中医药行业,也保障了从业者的权益.颁布后不久,他的诊所顺势开馆.

“目前医馆有6名医生,刚开始一天有20多个病人,现在能达到30-40个,但按目前的病人量,医馆仍处于亏损状态,中医是靠口碑积累,需要时间,希望我们能活下来吧.”周翼感叹到.

而今年发布的《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更是放宽了对中医开设诊所的限制,对此,李斌认为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医医生对检测仪器的依赖性不强,没有仪器也可以行医,政策的放宽有可能会出现中医从业者良莠不齐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在监管上狠下功夫.入口松了,管理就必须进一步收紧,一松一紧,才能确保我国中医药能够得到良好传承.

中医论文参考资料:

中医杂志投稿

四川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医护理论文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

结论:中医传和承为关于对写作中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医是最成功的骗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