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育叙事视角论文范文资料 与教育叙事视角下新升本院校英语教师身份转变其构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叙事视角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6

《教育叙事视角下新升本院校英语教师身份转变其构建》:本文是一篇关于教育叙事视角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引起了很多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个案研究法,探讨新升本院校英语教师身份转变和构建.教师身份并非某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多种制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和变化.整体来说,教师身份构建主要受社会环境和教师个人成长史两大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教育叙事;新升本院校;英语教师;身份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558(2015)05-0092-05

一、引言

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影响着学生英语总体水平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师资队伍是影响高校生存、成长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内生变量,是核心的竞争力.高等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面临着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专科院校升为本科院校便应运而生.升本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广大教师带来了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此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升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须尽快转变理念,从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旨在从教育叙事视角下探讨新升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转变和构建.

二、理论基础

(一)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被广为接受和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借助叙事、案例、日记、传记、自传、叙事采访、口述史等来研究自己的认知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我、调整自我以及改进其教学实践的有效渠道.加拿大学者Clandinin和Connelly(1986)[1]指出,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建构的方式构建知识.本研究采用的是叙事研究法.Hinchman(1997)[2]认为叙事应定义为表达给特定观众的、有意义的、有明确连接顺序的话语,从而提供一些经验的见解.尽管只选择1名参和者进行分析有可能会被认为其研究具有随意性,但Lieblich(1998)[3]提出,叙事研究的研究对象的研究数据一般源自生活故事,而且在数量上比传统的研究方法中的研究对象要少得多.叙事研究的关注点在于经验的意义.夏纪梅(2009)[4]强调,教师研究的最佳范式是教育叙事研究.

(二)教师身份构建

教师发展研究的重心是教师在职期间的变化过程,即教师身份的变化过程.教师身份构建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5].中国教育研究者对教师身份建构的关注起步较晚.虽然有学者对教师的身份构建发展开展了相关研究,但针对外语新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则更多针对中小学外语教师,对新升本院校教师身份转变和构建的相关研究还太少,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这些教师的专题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法来探索新升本院校英语教师的身份转变和构建,探索英语教师身份转变和构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大学外语教师以及从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的研究者有所启示.

三、研究方法

为了对升本后教师身份转变进行个案分析,本研究选取了新升本综合性院校的教师王晴(化名)进行了相关 研究.

(一)研究对象

因为身份是伴随个人终身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想研究教师身份,就有必要先了解该教师的个人成长史,其中包括其教学经历、重要的人生故事和教育背景等对教师身份有重要影响的因素[6].本调查的研究对象王晴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母亲是老师的缘故,对其学习要求很严格,所以使她从小就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那个时期是到初一才开设英语课程,从最初王晴就表现出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几乎每次都是年级第一名.初三时,王晴的英语老师不仅授课有道,而且经常把坐在第一排的她放进要翻译的例句中,使她更加喜欢英语课.受到母亲和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时候王晴就想以后要当老师,最好是英语老师.高三毕业后,王晴报考了山东的一所师范类院校,2005年从该师范大学获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某专科高校,担任英语教师.因为王晴和笔者同一年进入学校,工作和生活中交流较多,这些都是王晴成为本研究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

(二)数据收集

半结构式访谈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本研究的叙事探究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数据一为作者和王晴的5次访谈.笔者对王晴进行了5次半结构式访谈,笔者每次都准备了10个问题.经研究对象的同意,作者对访谈的内容作了录音,并转录成文字,交由王老师本人阅读和核对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每次访谈大约40分钟,主要包含以下主题:教育背景、学习经历、升本后教师身份转换、升本后教师教学和科研观转变、教师对升本后学生、学校和教学环境的评价.访谈旨在追溯记录教师对自己的成长和身份转变的感受和看法.数据二为作者和王晴的部分同事和学生进行的非正式交谈及所做的笔记,主要是他们对王晴工作的看法,以期从不同的角度对前期和王晴访谈材料加以印证.

(三)数据分析

完成访谈撰写后,为了讲述参和者的故事,形成个案数据,作者反复回顾王晴老师的故事和相关的背景,然后通过跨个案研究,找出升本后教师身份构建的共性以及相关的对升本后高校英语教师身份构建产生影响的因素.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

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回答了升本后教师身份转变和构建,并探究了教师身份构建的影响因素.

(一)升本后教师身份转变和构建

升本前(王晴工作后前四年,2005-2009年),王晴主要负责大学英语教学.回想起当时的教学工作,王晴只记得教学工作量过大,教师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用于综合素质和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由于教师缺编和学生扩招,每周16-20节课,日常教学压力较大,周末备下周的课,有时在上课的前一天才勉强把第二天要上的课备完,更谈不上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教师们仅上课就感觉身心疲惫,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坐下来读点书或者学习新知识,这使得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更新迟缓.因为授课学生都是专科层次,基础相对较差,教师们甚至觉得备的再好,学生也消化不了.长期以往,出现了懈怠心理,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期中和期末的出题和评卷,基本上以考试为主.期末考试的比重占总成绩的80%,而学生的平时成绩只占10%,期中成绩占10%.在出试卷的时候,主要集中考察学生对词汇和阅读的掌握情况,考试题目大多为选择题.评卷时,把试卷改完、录完分数就算完成任务了,没有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老师之间对分数的比较也几乎不关注,也没有特别留意个别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王晴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甚少鼓励学生共同建构知识,也很少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王晴一直扮演着给学生传道授业的课堂权威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科研方面,王晴是研究生毕业,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几篇论文,也有几篇相关研究的积累,所以在入职后经其稍加改动发表到国内承认刊号的期刊上,这是研究生评职称的最低要求.就这样,两年后,她顺利从助教成为讲师.成为讲师后离副教授职称还有很长的距离,所以在其评上讲师后的连续两年都没有发过任何文章,也没再踏下心来读书,生活陷入两点一线的教书匠模式.

教育叙事视角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

教育叙事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廉洁教育论文

国家级教育类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论:教育叙事视角下新升本院校英语教师身份转变其构建为关于对写作教育叙事视角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叙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