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政治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政治学和语言缠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政治学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4

《政治学和语言缠绕》:这是一篇与政治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编者按: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政治和语言的勾连就紧密难分.无论是古希腊先贤对语言得以构筑城邦政治生活的界定,抑或是以20世纪中叶为分野,在法哲学、政治哲学领域影响堪比哥白尼革命的语言分析学转向,又或是20世纪后半叶至今,所谓规范政治哲学对前述语言分析学转向的反动,都深刻说明了语言的政治性和政治的语言性之间的深刻镶嵌.本期“名家谈语言”栏目,我们邀请了四位政治学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研究旨趣为我们呈现一期精彩的“语言和政治”思想争鸣.

稍微具有一点政治学常识的人,只要一谈论政治,都会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学知识积累稍多一些,且对东西方政治生活方式差异有些了解的人会反驳说,亚里士多德这话只是针对城邦公民而言的,并不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因此天生的政治动物并不是针对所有人而言的.其实,亚里士多德在这句名言后面紧接着就讲了另一段同等重要的话.他说,“很显然,和蜜蜂以及所有其他群居动物比较起来,人更是一种政治动物.”这就超出了城邦范围来看待人的政治天性了.这种政治天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主要是因为“人是唯一具有语言的动物”,人会使用语言来表达利弊和公正和不公正.超出城邦范围,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政治天性的界定,就将政治和语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人是群居动物,这是城邦意义上人的政治天性的体现.人必须借助语言表达趋利避害、判断处境公正和否的意志,这是群居生活能够调适的前提条件.只有借助语言,人们在群居中才能维护个体自身和所在群体的生存,并抵御外敌的侵害——因为群体成员之间只有在语言中才能促成共同体认知;只有借助语言,人们也才能在群居中表达自己是不是受到公正待遇的政治意愿,并以公正为基础建构高度稳定的政治体——因为只有正义感及其成员间的共识才具有维护政治共同体的强大力量.政治生活借助语言方才可能.进而言之,政治学借助语言方能诉说政治生活并规划政治未来.这种紧密关系,为语言的政治性和政治的语言性紧密镶嵌提供了深厚理由.

在政治生活中,运用的常常是习惯性语言.但这种语言具有一种无须理论分析而让成员间清楚明白的指令性.在专制政治权威那里,一切语言都带有对自身威严的维护以及对成员发挥支配作用的强制性.在 的政治生活中,政治中的语言尽管仍然带有某种权威導向,但权威不再成为掌控权力一方的发号施令,而是成为掌握权力和保留权利双方较为平等妥协的结果.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即便是带有明显强迫性的语言政策,尤其是推行国家统一语言的政策,也会因受到少数族群的挑战,而做出相宜的调整.

政治学中的语言,运用的常常是人工语言.这里所谓的人工语言,不是在人机关系角度讲的,而是在约定性意义上讲的.这类约定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20世纪中叶之前的、以表达政治真理、张扬政治学家特殊才干为目的的语言模式;一类是20世纪中叶以后,在哲学领域发生语言学转向时的、以擅长语言分析而致力揭露语言上的混乱的模式.前一类是人所熟知的政治学语言模式,后一类是20世纪后半叶以降的政治学主流语言模式.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后一类语言模式于20世纪中叶强有力挑战前一类语言模式的时候,也有不少政治学家表示难以认同,拒绝放弃表达真理和张扬政治学家特殊才干的语言模式.到了20世纪后半期,似乎后一类语言模式具有所向披靡的力道,但规范政治哲学的复兴,又让前一类语言模式卷土重来.由此可见,政治学和语言的缠绕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很难清理出政治学圈外人士一目了然的清晰线索.

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的一帮政治哲学大腕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批受到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深刻影响的政治学家,拒绝传统政治学的研究进路,也拒斥传统的政治学表述方式.他们声称,蔚为大观的主流政治哲学所主张的基本观点,其实得不到印证——政治哲学家并不见得能够制定和推翻政治原则,不见得他们做出的断定就能影响政治家的决策,也并不见得就有资格对立法方案、改革政制、管理国家提出有益的意见.这几个断定对传统的政治哲学家、政治理论家来说,有釜底抽薪的作用.因为他们将这几类工作视为自己的天职.

倒也是,政治哲学家从来就没有揭示类似科学真理那样的能力.所谓先验的综合政治原则不过是政治哲学家的说教而已.借助他们尊崇的非经验主义推理,完全无法证明高尚美德的正确性.反而让人们远离实际的政治生活,陷入虚无缥缈的状态,满足于抽象谈论实体、国家、个人、社会、公众意志和公共利益.当他们强调这些抽象原则时,就阻止了人们对他们提出的说明理由和进行解释的要求.“不言而喻”“毋庸置疑”成为他们应对政治讨论的通常借口.对原则的一再强调,就变成原则自身的同义反复.不过恰恰这些所谓的原则、原理,是需要证明的东西.

一旦人们习惯于将政治原则或原理视为天经地义无须证明的东西,就一定会将人们引入歧途.比如在公有制政治处境中争论私有制价值,就得不到合理的答案.因为前者拒绝任何争议地认定了私有制的掠夺性.反之亦然.因此,一切政治原则或原理都不应免除进一步证明的要求,对语言不加批判的使用显然是引起误解和混乱的重要原因——先验的综合的语言并不优于经验的分析的语言.于是,政治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揭露和阐明语言上的混乱,目的在于将一切政治原则都放到质问的平台上,那些完全表达私人意欲的东西不能再冒充为公众所普遍接受的东西.

这是对旨在宣示真理的传统政治哲学的宣战.志在进行政治原则的语言分析的政治学家,就是要颠覆志在建构不易规则的规范政治哲学家的知识殿堂.但问题在于,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人们致力辨认政治语言混乱的时候,总是基于一种好坏判断的基点,才能出发去讨论某一政治原则究竟是不是值得确信.假如只是重视可辩护性和说服力,很可能就无法达成政治的原则共识.一旦将政治哲学仅仅视为语言分析,就可能陷入另一种混乱之中——政治讨论变成了全无标准且无好坏的剧烈政治裂变.

分析政治哲学家前门送走了抽象规范,规范政治哲学家后门就开怀拥抱了这些规则.超越特定时空限制的政治抽象原则,对政治学来说并不是多余的负担,而是必须担负的理论责任.因为在激烈反对政治哲学就是语言分析的政治哲学家看来,起码有两个理由可以自我辩护,一是所有政治行动都受较好的或较坏的思想所支配,二是政治哲学并不是占有真理而是寻求真理.这等于将前者的两个宣告作废:既然政治行动免除不了思想支配,那么诸神之争的政治价值宣示就必不可免;既然政治哲学是寻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那本身就是一个思想批判之旅,不会陷入不受批判的政治思想原则之绝对主义泥淖.由此可以理解,20世纪70年代西方政治思想界何以会迎来一个规范政治哲学的复兴之潮.

做一个有点错位的类比,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类在政治生活中使用语言来表达善恶、公正和不公正,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出了语言的直接表达功能,二是暗示了语言相关表达背后的预设条件.前一方面正是分析的政治哲学所要进行的语言澄清工作,后一方面则是规范的政治哲学所要完成的价值宣导任务.这些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人类的栖居之所.承认两者的内在相倚性,对分析政治哲学家和规范政治哲学家都不存在什么害羞之处.

政治学论文参考资料:

政治学论文

政治学硕士论文

政治学期刊

结论:政治学和语言缠绕为关于政治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政治学与行政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