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生态文明论文范文资料 与孟子的天人合一观与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态文明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4

《孟子的天人合一观与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本论文可用于生态文明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生态文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在中国学术史上,孟子是天人合一观念的重要代表.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贯穿于“性善论”、“仁民爱物”、“万物皆备于我”等主要命题中.他提出“尽心知天”说,将人的心性与天贯通起来,主张天人合一,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这可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孟子;天人合一;生态平衡;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2)01-0053-04

[作者简介]刘玉娥(1955—),女,河南舞钢人,郑州师范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先秦文学史和中原文化研究.(河南郑州 450044)

Title: The Revelation of Mengzi’s Heen-Man Oneness to Contemporary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uthor: Liu Yu’e

Abstract: In Chinese academic history, Mengzi is the initiator of the concept of “heen-man oneness”. Mengzi’s thought of “heen-man oneness” is seen through some major propositions, such as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to love all the people and animals” and “all things are prepared within me”. He proposes the theory that “if you fully explore your mind, you know heen”, which integrates human nature of mind and heen, advocates “heen-man oneness”, maintains ecological balance, and protects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s, which provides beneficial revelation to contemporary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Mengzi; heen-man oneness; ecological balance; eco-civilization

一、孟子的“天人合一”观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西周初已见端倪,如《烝民》诗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①这是产生于西周宣王时期的一首诗,诗人认为“天”是有物有则的,人民秉承、爱好“天”的美德.诗中所表达的天人合一思想,曾得到孔子的赞赏.据《孟子·告子上》引用孔子的话说:“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孔子赞同“天人合一”,但是他没有作出更多的论述.孟子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代表.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贯穿于“性善论”、“仁民爱物”、“万物皆备于我”等主要命题中.孟子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章句上》).②人的“心”、“性”受之于“天”,“天”具有人伦道德的属性,人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良的心,亦即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开端(四端)受之于“天”,但经过人在后天的主观努力“求其放心”以及教育、环境的熏陶,“四端“不断扩充,道德日益提高,“性善”日臻完备,最终达到人与天相参、天与人合一的高尚精神境界,这一论断体现出孟子天与人相通、天与人合一的思想.

孟子不仅认为人可以尽心知天,还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章句上》);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章句上》)②在上述两段引文中,孟子认为“诚”是客观存在于“天”的最高法则,而“思诚”是人之道,人反躬自省所求得的“诚”与“天之道”的“诚”达到了同一水平,此时,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相参,进入到一个“万物皆备于我”的天人相通的精神境界.

在天人关系中,孟子主张“天”、“人”之间的和谐、均衡、统一.他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里所说的“物”,是指人之外、与人相对的自然界万物(自然的天).孟子强调作为有道德的君子对于人之外的自然万物都要有仁爱之心,对人民要仁爱,对万物要爱护,后世简称为“仁民爱物”.“仁民爱物”体现出自然与人、天与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充分说明作为哲人的孟子视野之广阔、胸怀之宽大、精神境界之高尚.历经两千多年,孟子的“天人合一”观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而且深入到生态、文学等领域,表现出迥然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

二、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不仅提出“天”、“人”和谐、均衡、统一,爱护人和万物的光辉思想,而且提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的一些具体措施.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章句上》)③在这段话里,孟子引导梁惠王推行仁政,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生动物自然资源.孟子指出,作为一个君主,如果不去妨碍耕作收获的农时,粮食就不会短缺;如果不把细密的鱼网洒向大湖深池,鱼类水产就不会断绝;如果上山伐木砍树能遵守季节,木材便不会匮乏.古人为了保护江河湖泊中的鱼种繁衍生息,不至灭绝,规定鱼网的网眼密度不得小于4寸(约相当于今天的9.2厘米),以维护生态持续发展.古人对于保护山林树木有很多具体措施,明确规定伐木时间,如:“仲春之月等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礼经·月令》);④“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礼经·王制》)⑤古人从实践中认识到,自然界万物繁衍生息都是有季节性的.春季阳光和暖、万物泛青,是树木生长的有利时期,因此禁止春季伐木.孟子很赞成古人的育林思想,认为只要保护好树木生长,保护好水生动物资源不使之枯竭,那么,老百姓生活就有保障,死亡后能得到很好的安葬而无所怨恨.生有保障,死得安葬,老百姓就会安居,这是王道的开端.

孟子还主张有计划地种植林木,兼利物类,为我所用.他说:“今有场师,舍其梧槚,状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告子章句上》)⑥如今有一位园艺师,舍弃他的梧桐、楸树,却保养他的酸枣、荆棘,那大概是个很愚蠢的园艺师吧!孟子认为,治理园圃必须分主次,既要广植林木,又要突出重点,着眼于长远利益,不急功近利;要种植一些既能起到保护环境、又能带来一定实用价值的树木,以求丰富生活之所用.孟子在对树木的培育和养护方面,已经注意到了科学性,强调种植、养护树木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他说:“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告子章句上》)①仅有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让它成长成参天大树,就应该懂得如何去培养它.如果不去培养,“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句上》).②即便是天下最容易成活、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能够成长.孟子认识到,事物成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树木也是一样,必须尊重树木自身生长的规律,注意科学种植和养护,这样才能有效地养殖和栽培.

生态文明论文参考资料:

生态文明的论文

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结论:孟子的天人合一观与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生态文明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生态文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