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安东尼奥尼论文范文资料 与安东尼奥尼,一个纪录片导演中国式颤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安东尼奥尼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4

《安东尼奥尼,一个纪录片导演中国式颤栗》: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安东尼奥尼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1974年2月1日一大早,长宁区一所小学的升旗仪式之后,突然,工宣队领导宣布,全校师生回教室,收听 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广播——这种集体收听广播的情形,在那个时代并不鲜见,但一大早就让小学生们统统停止上课而收听广播,还是件新鲜事(那毕竟还是响应 发出“复课闹革命”号召的时期).学生们整队同到教室,有线广播里传来一个男播音员的朗读声:“现在播送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批判安东尼奥尼拍摄的题为(中国)的 影片》等自从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五星红旗,新中国宣告诞生的一天起,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就对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抱有不同的态度等”

听到这些语句,教室里所有的孩子都显得很平静,那个时代的孩子们早已经听惯了这种充满 味的政治名词,基本是见怪不怪了.下课后,在学校操场边上,两位老师发生了_一段对话,这是一男一女两位极其普通的小学教师.

女:嗨,老××,依晓得安东尼奥尼是啥人?

男:我哪能晓得,反正上面叫批判,那肯定就是“牛鬼蛇神”呗!

女:那怎么批啦?他既然是“牛鬼蛇神”,拍的就肯定是反动电影,电影里说什么?

男:嘘等(用眼角的余光扫视周围,发现身后有个孩子似乎在 )

两位老师的对话戛然而止.但这几句原本属于老师之间私下交谈的内容,硬是被身后那个小学生无意中听进了耳朵.

那孩子开始琢磨:下节语文课写作文,肯定又是《深揭狠批反动电影×××》之类的题目;既然老师们都不知道这大批判文章该怎么写,那就继续以往的“作文经验”——抄报纸等这件事深深地烙进了这孩子的脑子.

40年光阴过去,当年那个懵懂小孩(其实不是别人,就是笔者)不仅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谈话,也记住了当年有一个名叫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意大利电影纪录片导演——这个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占据了所有中国大陆报纸及八成以上电台头条位置的洋老头.

洋人永远搞不懂的中国政治

事情须从我们的主流报章上的文章谈起.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批判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随即,全国掀起批判浪潮——其实,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两位小学教师一样,对这部近4小时的长篇纪录片,国内99%以上的工人、农民、士兵几乎不可能看得到,更不知道安东尼奥尼是何方“牛鬼蛇神”.但是仅当年二三月间发表的部分文章,就辑录成一本200页的书,大标题掷地有声《中国人民不可侮——批判安东尼奥尼的 影片(中国)文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6月版).一个月后,另一本由人民体育出版社辑录全国报刊的批判文章推出的《社会主义中国不容诬蔑》的小册子又风行各大小书店.

文章的开头,大多以这样的语句铺陈:“去年开始在一些西方国家放映的、由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题为《中国》的 影片,就是当前国际上一小撮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分子对新中国极端仇视的心理的反映.这个影片的出现,是一个严重的 事件,是对中国人民的猖狂挑衅.”细细—对照,大多数文章基本都沿用了1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的语句,即使稍有区别,但大意基本如此.

40年后,纪录片《中国》完全可以在中国的网络上下载观看.我们不妨对照当年的这些大批判文章,来解读T这位国际一流的纪录片大师究竟犯了什么错,让“任何稍有民族自尊的中国人,看了这部影片,都不能不感到极大愤慨”?

掀起全国性批判狂潮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文6000多字,措辞激烈,顺着影片镜头的发展逻辑,不厌其烦地以罗列的方式批驳,并做了详细解读.如,镜头顺着黄浦江慢慢游走,飘忽中一艘艘万吨级船舶在划过,但安东尼奥尼的主要镜头则是江边各种机帆小船,船上渔民大多衣衫破旧,目光呆滞.文章说,在安东尼奥尼的镜头里“大货船都是外国的,小木船都是中国的”;南京长江大桥宏伟壮观,乘在小船上的拍摄者却从桥下往上拍,穿过桥下,给人_种压抑感,“还插入一个在桥下晾裤子的镜头加以丑化”;影片一开始,就是反映天安门广场,这个几乎已成为当时中国人心目中极其神圣的广场,在安氏的镜头中却不是那么回事,没有了庄严肃穆,摄影机位不断从远景拉到中近景,衣衫色彩晦暗的广场人群,在这种镜头里显得尤其缺乏生气,文章说,这是“故意把天安门广场拍得像个乱糟糟的集市,这不是存心污辱我们伟大的祖国吗!”

影片镜头转换到了黄浦江,一组“尤其恶劣”的镜头出现了.随着镜头移至吴淞口,背景声采用有线广播中样板戏《龙江颂》的唱段“抬起头,挺胸膛,高瞻远瞩向前方”,随着画面的推移,出现黄浦江边的养猪场,特写镜头中,一头肥猪被骤然响起的尖利的高音广播惊得扭头就跑,几只小猪仔却冲着镜头摇头摆脑等文章说,这是“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文艺革命”.

后来,《中国》一片的摄影师卢季阿诺·托瓦利(Luciano Tovoli)在其回忆性传记《风中的光影》一书中记述道,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没有人为我们翻译歌词,陪同的官方人员也没有给过我们任何提醒等1973年11月,影片在华盛顿公映.首映那天,我们和当时的中国驻美大使黄先生(指黄镇——笔者注)坐在同一排.当黄看到这一段时,立即起身带着所有随从离开了放映厅.我们为他的这个举动感到很意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我和米奇(对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亲热称呼)都意识到,一定是影片中的某个内容引起了大使先生的不快,但具体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

远道而来的洋人哪里搞得清楚,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一部样板戏唱词远不只是艺术手段处理得是否得当,而是更要命的政治问题,安东尼奥尼不可能知道样板戏在中国意味着什么,更不可能知道“中国革命文艺的旗手” 女士跟当时的中国政治有什么样的关联.可以说在进入中国之前,摄制组一行对中国的政治几乎一无所知,这也是他们日后拍摄过程中会遇到那么多的“不可思议”的原因.

安东尼奥尼论文参考资料:

安邸杂志

安大自考论文答辩

结论:安东尼奥尼,一个纪录片导演中国式颤栗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安东尼奥尼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意大利安东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