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书坛论文范文资料 与吴柏森逐梦书坛老而弥坚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书坛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3

《吴柏森逐梦书坛老而弥坚》:该文是关于书坛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吴柏森先生出生于1936年,年近八旬的老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十岁.他满脸红光,精神矍铄,说话声如洪钟,握手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手腕的力量.书法家,每天站立着运笔,乐观而沉着地思考,果然是艺术家中最可能长寿的人,活到百岁决不是梦.

欣赏吴柏森先生的书法作品,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书卷气,显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深厚的文化功底.尤其是他艺术成熟期以来的草书,书风潇洒、恬淡,雅逸脱俗,收放自如,仿佛闲庭信步的君子.书学即是人学,吴柏森先生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他在人生道路上苦苦寻找真理,追求完美,永不言败密切相关.

早年失亲,寂寞青年追寻真理

吴柏森先生出生于上海,祖籍无锡,母亲是苏州人.早先,吴先生的祖父在上海做五金生意,家产颇丰.吴先生的父亲是长房长子,吴柏森是长孙.按理说,吴先生应该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可是,吴先生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因祖父严厉责备而不服,居然不告而别,离家出走杳无音信(从此再没见过),母亲愁苦之下转至无锡乡下独居,小柏森留在上海由祖父抚养.

虽然小柏森吃穿不愁,也有学上,但是失去父母的关爱,内心孤独无人诉说,变成性格内向的孩子.初中一年级起,小柏森去了上海的教会学校徐汇中学读书,是寄宿生,学杂费都由祖父承担,经济上没有拮据的窘况出现,但是平日里却无人前来宿舍嘘寒问暖,就好像一个孤儿似的.

升入初二,柏森转到条件更好的杭州之江大学附中继续学业,也是住读.1952年初中毕业,国家因解放初期大量需要各方面技术人才,柏森被直接保送到杭州卫生学校读中专,分配在药剂科就读.这个身心缺爱的16岁少年性格内向,对医学没有兴趣,药剂科需要背很多高深的化学公式,他不喜欢,但还是勉力当了个好学生,受到语文老师的喜爱.却不料那位很有思想的老师在政治运动中被打为“胡风分子”,接近他的学生竟然也受到牵连,中专毕业时,吴柏森被分配去金华乡下,在澧浦卫生所当所谓的药剂师,每天只有十几个方子的药需要配,其他时间就是烤烤火,剥剥花生果吃,才20岁不到就过上了“退休”的日子.

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使柏森向外寻求出路,他去附近中学图书馆借书,阅读了馆内所有的书籍,狼吞虎咽般补充文化营养.夜深人静之时他问自己,难道我就这样度过人生吗?可以吗?我甘心吗?回答是:不可以.于是他立志要考大学.没有想到,经过两年的文化补课、准备,当他向领导提出考大学的申请时遭到了拒绝.愤懑之下,年轻人冲动地给当地《金华日报》写了一封群众来信,主题是有关知识青年的“大材小用”问题,追问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

这封信很快被在《金华日报》上刊登出来,随即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而年轻气盛的吴柏森不知道彼时彼境说真话的后果,他不会料到大祸即将临头,因为1957年反右斗争的火已经悄悄点燃等

遇见贵人,书法艺术点亮心灯

人的一生也许都会遇见一些高人,运气好的话,其中会有你命中的贵人.78岁的吴柏森先生回忆道,此时,第一个贵人出现了,就是当时在金华县卫生院当副院长的侯剑.侯剑是一位老革命,曾经在枪林弹雨中出没,解放后当上了地方的领导,有社会经验且心地善良.吴柏森代表卫生所经常去县城进药,那时候认识了侯院长.因县城远,出差总要住一晚上,吴柏森就有机会在卫生院宿舍里和老侯聊天,这位年轻好学的药剂师和副院长很谈得来,一来二去变得像忘年交一样.当老侯得知小吴不自量力发表“错误言论”并已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之后,鉴于当时政治运动形势,他预感到小吴处境有危险,便建议他立即打退职报告,离开原单位回上海去,以免遭受到批判、处分甚至更大的不幸.

吴柏森听从了长者苦口婆心的劝导,他虽然还没有想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但人的趋利避害 指引了他.退职报告到了老侯手里,他大笔一挥通过.吴柏森拿了三样东西匆匆离开金华,这三样东西吴老至今记得:两个月工资82元钱,退职证明,袋袋户口.

回到上海,吴柏森成了一个真正的三无人员,无房、无工作、无户口,因为他在上海的唯一亲人祖父,已经在他中专毕业的时候去世了.当时闻讯赶去奔丧的长孙吴柏森,坚持用自己省下来的钱为抚养他长大的亲祖父买了一口棺材.送走老长辈,树倒猢狲散,大家庭散了,那个年轻的后祖母自己有6个孩子需要抚养,所以根本不可能再接纳吴柏森.

幸而附中同学李大为是个讲义气的朋友,家庭条件也很好,吴柏森得以暂住.每天借了辆自行车外出找工作.从中山公园骑车到杨浦区军工路,经过几番努力,终于在江宁区工厂联合保健站医务室找到药剂师工作,在上海立下脚跟.1958年起吴柏森进入普陀区第八联合诊所,后改成街道医院,一直工作到退休.

听到这里,读者和我一样,已经明白了吴柏森先生所说的童年到青年时期的“苦”.正是生命中注定要承受的这些苦,使他拥有了坚强的意志,锤炼出韧性的性格,同时,寂寞人生培养了他内省反思的习性,养成他喜欢读书的好习惯.学好书法必备的素质已有,契机便奇迹般地出现了.

说起来,中华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于青年吴柏森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领域,在参观上海书法展这一重要日子到来之前,书法在吴柏森看来只是毛笔蘸墨汁写的字而已.那是1963年早春三月的一个休息日,吴柏森独自上街闲逛,路过如今的上海展览中心,当时叫“中苏友好大厦”,看见里面有书法展,他为打发时间就进去瞧瞧.大厅里有很多书法家的作品在展出,吴柏森一站到署名李天马的条幅面前,就觉得那上面秀气、文雅的字令他十分舒服,进而喜欢.此时李天马先生正被很多人围着在做书法现场表演,因挤不进内圈,吴柏森便转到摊位侧旁盖章处看了一会儿.他说当时心里有很多问题想问问书法家,但人太多没可能,这时他发现桌上有一个装图章的旧信封,上面写着李天马家的地址,灵机一动就抄了下来.

在这之前,27岁单身青年吴柏森除了爱好阅读外,业余时间已经学过吉他,学过日语,还去教堂做过礼拜,15岁的时候祖父还介绍他学过中医,但他都没有长性,半途而废.这次他再次萌发出拜师学习书法的念头,没有多加考虑,便提笔写信给李天马,请求拜师学写字.

书坛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吴柏森逐梦书坛老而弥坚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书坛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国展丑书书法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