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处心积虑论文范文资料 与处心积虑统一之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处心积虑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0

《处心积虑统一之战》:本论文为您写处心积虑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提 要:公元262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令钟会等人数路伐蜀,很快就于次年灭掉了占据蜀中四十余年的蜀汉政权.然而司马氏却并未一鼓作气,就势灭掉据有江东数十年的孙吴政权,这其中的原因颇为复杂,中原魏、晋更替,蜀中动乱不已以及东吴的形势不明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西晋,东吴,晋灭吴,蜀中

公元262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令钟会等人数路伐蜀,很快就于次年灭掉了占据蜀中四十余年的蜀汉政权.唇亡齿寒,以当时北军的兵锋,为何不一鼓作气,趁势灭掉据有江东数十年的孙吴?是司马昭并无灭吴之意吗?显然不是.因为在伐蜀前,司马昭在和群臣的商略中就明确表示:“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1]然而,灭吴的愿望却等到十几年后于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方才实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司马氏迟迟没有发动灭吴的战争呢?笔者认为,应从司马氏、蜀中和孙吴三个方面来寻找原因.

一、司马氏政权存在的困难

(一)司马昭病死,后继者需要时间稳定政权

依照司马昭的安排,他打算在灭蜀后稍作休息,数年之后进攻孙吴,但他本人却在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九月病死,灭吴计划显然不可能由司马昭来执行了.后继者司马炎在当年十二月逼魏帝禅让,结束曹魏统治建立晋朝.尽管通过高平陵之变、镇压淮南三叛等斗争,历经三代人经营,司马氏的实力已经使得它取代曹魏没有太大的阻力,但是,刚刚即位的司马炎本身地位并不稳固,西晋作为一个新生政权,如何彻底清除曹魏政权所遗留下来的反对势力,分配、协调好功臣们之间的既得利益和矛盾冲突等问题,都是司马炎亟待解决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司马炎在内部政权没有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贸然出师伐吴的.

(二)军事、经济实力有限,客观上需要准备时间

在西线,除了在灭蜀战争中兵员有所损失外,司马氏还需要大量士兵来维持蜀中的安定,这样便不可能抽出大量兵力“顺流而下”;在中路,羊祜和陆抗呈现出长期对峙的状态,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绝对优势可言;在东线,江淮及沿江乃孙吴政权的核心地带,重兵把守是不言而喻的事情.而对于司马氏来说,历经数次动乱的淮南,不经过长时间的安抚和恢复,很难有能力直接进攻孙吴政权的核心所在地.

除去士兵数量的有限,器械、粮草等战略物资也并不充分,甚至可以说是极度匮乏.首先就是军粮问题,在羊祜甫一上任时,荆州“军无百日之粮”[2],经过数年发展才有了一定的积蓄.而在上游,从灭蜀到王濬开始担任益州刺史这几年的时间,主要在稳定统治,并没有做大规模灭吴准备;直至王濬上任“乃作大船连舫”[3],此后又过了几年才能有充足的战船以供伐吴之用.

此外,水旱灾害、尤其是水灾不断,[4]一方面使得粮食收成大减,税收、军粮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还要采取赈灾措施,消耗钱财.[5]此外,还不时出现蝗灾、风灾、雹灾等灾害.频繁的自然灾害不仅使晋廷遭受了人力和财力的损失,而且给其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使其难以安心伐吴.

这些军事、经济上的短板,使晋武帝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来发展、弥补,以取得对吴的绝对优势.

(三)边疆不稳定,尤其是西北动乱牵制晋廷大量注意力

从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开始,秃发树机能在西北边疆起兵,很快就出现了“六月戊午,秦州刺史胡烈击叛虏于万斛堆,力战死之”[6]的糟糕情况.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树机能军队的勇猛,加之晋军战斗力的低下,晋军“比年屡败”,树机能之乱日益成为晋武帝的心腹大患,“每虑斯难,忘寝和食”.而晋武帝更是明确表示其威胁“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7]在晋武帝看来,伐吴较之于平树机能之乱显然并不那么迫切.所以,在杨欣败死西北之后,晋武帝十分忧虑地发出了“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8]的感叹.当马隆毛遂自荐时,遭到群臣的反对;但晋武帝毫不理会,满足了马隆关于兵员、军资的一切要求.马隆出征后久无消息,有人认为可能已经败死.而当马隆派出的使者带来利好的消息时,晋武帝难以克制地“抚掌欢笑”,诘问群臣“若从诸卿言,是无秦凉矣”.[9]这一方面显示了晋武帝对于自己识人之能的欣喜,另一方面也确实对于西北地区战事转好而由衷高兴.

事实上,除了秃发树机能之乱,北部边境还有匈奴和鲜卑的动乱.数处连年的动乱,对于晋廷的打击极大,使得晋武帝甚至不得不任用贾充、卫瓘这样的近臣、宠臣去出镇边疆.[10]此外,这期间竟有三位刺史先后战死.[11]频繁的战事和动荡消耗了晋廷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牵制了晋武帝的注意力,所以,直到并州胡奋坐镇御虏,鲜卑屡为马循所败,东北由于卫瓘的努力而取得粗 面,匈奴拔亦虚、独雍等部先后“归化”,马隆基本平定秃发树机能,[12]晋朝的东北、北部、西北边疆均有了一个基本安定的局面时,晋武帝才决定大举出师伐吴.

(四)朝中重臣的阻挠

从晋武帝表露出伐吴的意向,到大军灭吴,晋廷内部一直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他们以贾充、荀勖、冯为首,对于羊祜、张华、王濬等人的伐吴主张百般阻挠.

据《晋书·贾充传》,贾充“本无南伐之谋,固谏不见用”,在伐吴前还上表表示反对;甚至大军所向披靡、即将灭吴时还从前线进表,认为“吴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要求召还诸军,“以为后图”,甚至还要腰斩张华.

荀勖同样和贾充持相同观点,反对伐吴.在王濬表请伐吴时,“勖和贾充固谏不可”[13].贾充从前线上表请求罢兵时,荀勖立即上奏附和.[14]

至于冯,则向来和贾充、荀勖亲善,对二人阿谀奉承,和之沆瀣一气.晋武帝初谋伐吴时,“和贾充、荀勖同共苦谏不可”[15].

那么,他们为何要对伐吴百般阻挠?难道他们看不到晋对吴优势在一天天加大,灭吴只是时间问题吗?我想应该不是的.作为久居高位、富有政治经验的他们未必看不出晋灭吴之必然性.他们所以阻挠伐吴,其实从前文贾充给晋武帝的奏表中就能看得很明白:“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这样露骨的表达,体现了他们就是为了和张华、羊祜(后来是杜预)、王濬等主战派对立,不想让政治对手在伐吴战争中取得大功,进而威胁自己的政治地位.

处心积虑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处心积虑统一之战为关于对写作处心积虑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上行下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