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张杨论文范文资料 与张杨的寻找之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张杨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0

《张杨的寻找之路》:本文是一篇关于张杨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2017年,张杨的两部作品《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先后在6-8月上映.《冈仁波齐》更是成为话题性电影,票房过亿.两部作品均在西藏拍摄,更有意思的是,两部作品以分组的方式,先后拍摄(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同一年的时间里,诞生了两部风格迥异,甚至是两极化的作品.本文试图从两部作品的视听、叙事以及主题内核来寻找一个走在自己电影朝圣之路上的张杨.

一、 视听

《冈仁波齐》用客观纪实的手法,在视觉上强调“在路上”,诠释“自然与人”这个宏大的命题.大量的全、远景景别,长镜头与景深镜头,斜线构图,双机位的设置和平稳的运镜(尽量不打断演员的表演),真实客观地还原了西藏纯净朴实的自然风貌.外景照明几乎全部为自然光.内景用了最简单的原场灯泡照明以及蜡烛辅助光照明.

以真实为基础的影像和色彩风格——高对比度,外景偏蓝紫色调,人物肤色融入环境并还原高原的高紫外线原貌.室内场景偏黄绿色调,设计为高光与中间调偏黄绿的调色倾向.色调的转变,以拉萨作为中间点,进入拉萨之后,回归偏暖.思路就是整体偏冷,刻意削弱色彩倾向,还原路途的真实风貌.

《皮绳上的魂》镜头聚焦在西藏特有的地貌之上(活佛闭关处、盘陀路、掌纹之地、沙漠戈壁、灌木林、湖边、甸草沼泽).这些自然场景都是极佳表现魔幻现实题材的场域.影片摄影运镜沉稳,构图蕴含强烈视觉冲击力.外景运用大量的自然光照明(夜晚篝火)手电筒光源、油灯作为主光,用隐藏的灯泡作为辅助和模拟.片中能看到《黄金三镖客》《西部往事》等经典西部片的影子(郭日杀错人的开场胯下镜头,骨笛音乐等),总体来看,视觉上更多呈现的是一种张杨式的中国西部片风格.

影片音乐颇用心思,危险出现时的骨笛,普手中神谕的扎年琴.普用扎年琴找路,一夜的拨琴终让众人获救.弟弟郭日随身的骨笛,无时无刻亦真亦幻地在塔贝耳边响起,塔贝不知道自己的仇家到底是谁?当骨笛声潇潇时,塔贝心中充满着对未知的恐惧.

两部电影的视听都完美对应了各自的风格,也为叙事作了较为理想的表达.

二、 叙事

张杨1997年的首部作品《爱情麻辣烫》,大胆尝试了板块式的叙事结构,用“结婚”串联起其他关于“爱”主题下的5个小故事,用时空概念让这对即将结婚的年轻人从其他5个故事中瞥见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可能的未来.之后的《落叶归根》《飞跃老人院》等作品,张杨毫不掩饰对公路电影线性叙事的喜爱,《落叶归根》中倔强乐观的老赵,一顿酒后,背起意外去世的工友尸体,千里归根.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架构,观众从老赵的旅程中看到不同的人——侠义的劫匪、失恋的司机、为自己送葬的老人、旅行的青年、黑心的老板、孤独的养蜂人、善良的发廊妹、捡破烂的中年妇人以及热心的.老赵寓言式的相遇,和观众一起体验人生百味,也首次用黑色幽默的风格探索线性叙事之美.有了这些对于叙事方面的经验之后,张杨开启了自己全新的探索之路.

《冈仁波齐》是以纪录方式,即兴创作的无剧本作品,以11人的朝圣队伍的组成缘起为开端,以一路上的经历为过程,最终到达冈仁波齐山下为时空线,典型的线性叙事结构.而《皮绳上的魂》改编自藏族小说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皮绳上的魂》中描写一个作家去寻找剧中人物的概念,而《去拉萨的路上》讲述的是兄弟复仇故事.两部小说的糅合构成了电影三条线索交叉进行的套层叙事结构.

《冈仁波齐》用20分钟建构朝圣队伍的各自欲求.西藏芒康县普拉村的尼玛扎堆为了实现其叔杨培的转山心愿决定去往圣地.孕妇次仁曲琼希望为自己肚中的孩子祈福、屠夫江措旺堆想通过磕长头来赎自己杀戮牦牛之罪.仁青晋美全家则为了自家盖房子中意外死亡的工人超渡,以及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少年等.一行11人,就这样上路了.影片摄制组也跟着这支队伍,开始了朝圣之旅.

从芒康家门口开始,历时1年,2000多公里,终于到达圣地冈仁波齐.影片虽采用纪录的创作方式,但完全是一个剧情片.看似简单的线性叙事承载了这种戏剧与真实纪录交织,产生出亦实亦虚的观影感受.事实上,如同《落叶归根》一样,每一场戏都是导演戏剧化后的产物.整体看起来真实客观,实际上在叙事以及视听方面刻意消解了戏剧性.去往冈仁波齐的路是一条线,冰雪中借柴、次仁曲琼生产、老人纠正磕头赠予皮围裙、仁青晋美腿受伤、为驴祈福的夫妇、涉水而过、撞车、打电话、拉车上坡、青年懵懂的情愫、杨培之死、告别——这些情节点就像是缝制在线上的时间针脚一样.记录着这11个人的漫漫征程.朴实的叙事,也造就了《冈仁波齐》所传达出跨越民族和信仰的强大力量.

如果说《冈仁波齐》是张杨电影朝圣之路上的极简一极,那么《皮绳上的魂》便是复杂的另一端了.影片由三条叙事线组合而成,第一条是塔贝送天珠;第二条是兄弟俩追杀塔贝;第三条线是作家寻找小说中的塔贝.从视点的角度来看,三条均为主线,但主视点在第一条塔贝送天珠这里.三条叙事线产生了4个交错的时空,塔贝和琼送天珠第1个空间,兄弟俩十几年前后的复仇是第2个空间,作家看似追寻塔贝的路线第3个空间.在掌纹之地,作家与塔贝和琼的相遇是第4个空间(空间重合).叙事和视听有意模糊空间的界限,打乱时空.

套层结构以及多线叙事的设置为的就是最后悬念的揭示.作家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寻找塔贝?最后的掌纹之地中,两个空间中的塔贝与作家终于相遇,塔贝的临终嘱托希望作家带着天珠继续走向掌纹之地的中心,作家接过天珠时,大彻大悟.影片回到原初,原来天珠男孩就是作家自己.童年时那次遇见跌下悬崖的天珠女孩,给还是孩童的作家心里留下了伤痕.人总是选择性的遗忘,忘记不堪的回忆.而这样的遗忘恰恰是自己不敢去面对的心灵深井.缘起于天珠,最终也将终于天珠,童年时由于恐惧所逃避的,在经历种种之后,必须再次面对.于是,作家接过天珠,毅然上路.挣扎之后,他终于坦然面对,踏上自我救赎之路.天珠是内心一直逃避,但又必須面对的东西,同样是自我寻找的起点和终点.

张杨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张杨的寻找之路为关于张杨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张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