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建构论文范文资料 与自媒体时代生活意义的建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建构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9

《自媒体时代生活意义的建构》:关于免费建构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建构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以个人传播为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变身为媒体元,发布分享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之事,本文以人们在典型的自媒体形式——微信“朋友圈”中的活动为切入点,思考自媒体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而探讨生活意义的建构问题.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虚实交叠;分享情怀;人际互动;生活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8-0019-03

当下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分析社会网络化可能引发的深刻变迁,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即将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型.随着媒介技术的空前发展,网络社会也在不断革新,如今自媒体时代已全面来临,依托于新媒介技术出现的微信业已成为社交网络时代的新宠.微信给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带来了愉快的互动体验,充实了人们的闲暇时光.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当数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朋友圈”已成为多数人发布和接收消息的重要渠道.人们从面对面的真实世界进入到这种由网络建构的虚拟世界中,这一转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今人们似乎对于自媒体的有血有肉更为喜闻乐见,本文以“朋友圈”为例,探讨在自媒体时代下个体如何建构生活意义.

一、生活世界的变化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以变成媒体源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的生活世界悄然变化.

(一)生活场域的转换

1.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

自从迈进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场域就随之发生了转换,从面对面的真实世界进入到由网络所建构的虚拟世界当中.自媒体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不同于以往的电子网络空间,其虚拟场域和现实场域具有较高的融合度.比如“朋友圈”,它将现实中人们的关系复制到移动网络之中,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人们的生活场域被烙上了虚拟和现实相互交叠的二重性印记.

2.共享空间的延伸

自媒体时代下,个体的日常生活正在变成“新闻发布”[1],一直以来,沉默于私人空间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走出了私人领域,换上了共享性的标签.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布图文,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也可分享文章、视频、音乐等,构筑了一个全新的共享空间.

3.公共生活的彰显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渠道更加畅通,人们更大程度地进入到公共生活领域当中.“朋友圈”里,人们分享传播各种公共性话题以及最新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对公共生活的密切关注.

(二)互动形式的变化

1.跨越时空限制的特性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往往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具有很强的空间和时间的实在性,人们在时空的紧密关系中把握行动.互动的主体必须“共时”且身体“在场”,互动者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以及着装、打扮等,都可能成为自我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而自媒体时代,基于移动网络的互动,主体之间可以脱离时空的限制,以“共时”和“异时”交错身体“缺场”与意识“在场”的形式来沟通交流,实现随时随地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形态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互动的自由.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发布新鲜事,微信好友点赞、评论,进而展开互动,这样的互动并不需要互动主体“共时”“共在”.

2.互动主体的自由度加深

现实生活中,每个行动者都会被打上社会性的印记,各种各样的社会特征会影响人们之间的互动.而在“朋友圈”这种虚拟空间中互动时,人们不用太顾忌现实社会的各种身份标识所带来的各种沟通障碍.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分享信息之后,可以看到这条信息的人关注的是信息本身或者是该发布者的情感变化,互动双方会暂时忘却彼此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属性差异所造成的人际沟壑.

3.互动内容的多元化及互动体验的真实化

交往行动者总是在其生活世界内行动,不会脱离生活情境.人们通过“朋友圈”分享的内容异彩纷呈,这些互动内容都是依托于现实生活的.“朋友圈”并不是基于相同价值观念而产生的聚集,其结构成分的多样性以及他者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充实了自我体验的形式和内容,使做到人们每天都能接受到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正是这种内容的多元化,增加了互动的乐趣.图文并茂、音频视频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令内容更加生动,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感官,使互动者的身体也能突破时空限制,产生“临场感”,带来更加真实的互动体验.

(三)传统人际关系的回归

由网络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最初是一个隐匿的世界,以陌生人交往互动为主,人们通过ID进场,现实社会中的身份标识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不复存在.而自媒体时代,人们倾向于延续和维护熟人关系.“朋友圈”里主要是“熟人社交”,它是以个人为中心向外生成的社会关系网,人们将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整体复制到这个社交平台中.微信用户经常关注的是与自己私交甚好的伙伴们在“朋友圈”的动态,并与其进行亲昵的互动.微信“朋友圈”看似拓宽了人们的交往圈,但实则亲近的依然是少数人.

(四)情绪分享的发展

一般来讲,人们进行情绪分享是为了从分享对象的反应中获得亲密和支持.进入自媒体时代,情绪分享可以依托于社交媒体,各种各样由情绪推动的分享汇聚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自媒体时代,情绪分享逐渐生成了两大主题,一是“你在干什么”,二是“刚刚发生了什么”.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触控技术、碎片化表达和时间流[2].触控技术令人们只要完成下拉动作便可以了解最新讯息,碎片化表达则是人们趋向于使用简略的语言来传递表达信息,而时间流则导致新鲜事具有霸权性,只要有新的状态,旧的状态就会被覆盖,最新的东西永远在上面,无形中增强了每个时刻的重要性.在时间流的模式下,为了使碎片化的情绪分享更具吸引力,人们正在变成会讲故事的人.

(五)话语权的转移

话语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话语的影响力,也就是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由谁掌握,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3].以前,充当意见领袖的往往是国家机关或者是权威机构,话语权主体是上层精英人士.而自媒体的出现,冲击了这种传播方式,话语权开始从精英群体向普通大众转移,个体在公共空间表达心声成为一种常态,其话语权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微信“朋友圈”推动了话语权的平民化,开辟了一个信息高速交换的平台,它在社会热点和公共话题中的活跃程度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

建构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自媒体时代生活意义的建构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建构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建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