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青少年犯罪论文范文资料 与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青少年犯罪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1

《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本文是一篇关于青少年犯罪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类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中最宝贵、最富特色的,这一时期不同的发展方向影响人的一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屡发不止,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找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原因 预防

“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横跨未成年和成年两个年龄区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还不成熟,在面对灯红酒绿的社会时,容易被“引诱”,走上犯罪道路.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特定的内因和外因,要找准原因,必须从内因、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在因素

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原因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

1.辨别是非能力差.2.容易受暗示.3.法制观念淡薄.4.性格容易冲动.

(二)外在因素

1.家庭的影响因素:(1)家庭的不完整.(2)家教的不科学.(3)家长的不自爱.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 、酗酒、家庭暴力,有的家长用语言或实际行动向孩子灌输“金钱万能”.青少年认知水平不高,加之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会模仿、会“拜金”,容易形成犯罪心理.

2.学校的影响因素:(1)只重学科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学校只看重“升学率”,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缺乏法律常识、道德知识的教育,更把青少年性教育看成是一个“雷区”,不敢触碰.

(2)只用“一把尺”衡量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一考定终生”的说法让学校和老师把学科成绩看成是衡量“好学生”、“差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特长.一旦学生被冠上“差学生”,即被冷落、歧视、孤立,“差学生”从而由怕学到厌学,再到逃学、离家出走,进而违法犯罪.

(3)只强调管理,忽视和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老师喜欢用“没收”、“写检查”、训话、罚站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忽视了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忽视了和学生和家长心交心的沟通交流,忽视了学生“难以驯服”的症结所在.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把老师当作“天敌”,变得愈发叛逆,为犯罪埋下种子.

(4)只管校门内纪律,忽视“外面世界”的诱惑.学校把对学生管理的包干区域划定为“校门内”,出了校门“概不负责”,老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在上学前、放学后去了哪里、接触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殊不知“校门内”危险系数并不高,“校门外”诱惑才强烈.一旦学生课余时间和社会上的“混混”在一起,犯罪的可能性又高了一层.

3.社会的影响因素:(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阶段社会风气总体是好的,但一些“精神垃圾”产品还是无孔不入的传播.当“炫富”成为时尚,当“认干爹”成为捷径,当“宁可坐在宝马里哭”成为口号,青少年的金钱观已被活生生的扭曲,社会不良风气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环境和土壤.

(2)社会闲散人员的影响.一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成年人,已然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青少年则是他们拉帮结派的首选对象.他们的“出手阔绰”、“讲义气”,弥补了青少年在家庭、学校中所缺少的“温暖”.于是青少年学着电影桥段“拜大哥”,在“大哥”的安排和“指引”下走上犯罪道路.

(3)社会对青少年保护不够的影响.对青少年人身伤害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而对侵害者的惩罚力度不严,青少年对社会的“恐惧感”增强.在青少年犯错初期,社会没有及时给予纠正错误的机会,待接受法律的惩罚后,大部分人又会戴“有色眼镜”来看他们,造成青少年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家庭要营造温暖和谐的氛围

一是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夫妻之间吵架在所难免,但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即使夫妻因矛盾而离婚,也不应迁怒于孩子,不能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

二是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抵制不良生活习惯,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

三是家长要正确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既要“爱的恰到好处”,又要“管的刚到火候”,加强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学校要担负“教书”和“育人”双重责任

一是学校和老师要改变以往只重成绩的观念,要更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发展,多用“鼓励式”教育.

二是老师要保持和学生家长的联系,要了解学生出了“校门”的情况,如发现不妥,要及时沟通.

三是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加入情感的交流.

(三)社会要把好“第一道”关、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一是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查公共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对不健康的内容要坚决取缔,并对责任人严厉处罚.

二是密切关注各地区的无业人员,防止其和青少年“拉帮结派”.

三是给失足青少年一个“重头再来”的机会,给其一定的“隐私空间”,对未成年人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因旁人的“冷嘲热讽”而让青少年再次犯罪.

(四)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一个“包围圈”

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生活学习成长的不同空间,但预防青少年犯罪,绝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家庭、学校、社会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包围圈”,在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中不留真空地带,减少青少年成长道路中的陷阱.

参考文献:

[1]郎太武,青少年犯罪原因微探[J],科学咨询,2009,(11):32

[2]修胜涛,青少年犯罪原因及教育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2):123-125

[3]罗云方,黄德霞,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12(2):175-176

[4]赖俊明,青少年犯罪趋势探析[J],法制和社会,2011(20):252-253

[5]任毓佳,浅析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J],法制和社会,2009(6):357-358

青少年犯罪论文参考资料:

青少年犯罪论文

青少年文学杂志

青少年科技大赛论文

青少年科技论文

青少年杂志

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

结论: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为适合青少年犯罪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2018青少年犯罪统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