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双重角色论文范文资料 与教育和政治之间:罗家伦校长的双重角色解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双重角色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7

《教育和政治之间:罗家伦校长的双重角色解读》:本文是一篇关于双重角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罗家伦作为民国时期著名大学校长,既要承担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又要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具有“教育人”和“政治人”的双重角色,具备教育与政治的双重关怀.这两种角色之间不仅仅能相互融合统一,也有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由于罗家伦过多地将“政治人”角色强行运用于教育之中,以至于他被“边缘化”甚至被长期“冷落”.文章试图“穿过历史的迷雾”,结合民国现状对罗家伦的“教育人”与“政治人”角色进行阐释,具有一定价值且富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罗家伦;教育人;政治人;双重角色

罗家伦作为民国时期著名大学校长,先后执掌国立清华大学、大学.他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两所高校带入现代化、独立化的道路上,真正体现一个“教育人”的理念;另一方面,罗家伦继承一贯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内在精神理路,关心社会、国家,投身于现实关怀,作为社会中坚和精英,担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体现一个良性“政治人”的内在理路.当这两种角色能够很好地融合之时,罗家伦的校长之职便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统一.但是,毕竟罗家伦作为高度依附于国民党政权的校长,其“政治人”角色体现出一种顺从、传播“统治阶级意识”的倾向,并将其强行灌输于教育理念之中,忽视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态度的“教育人”

(一)营造学术环境,坚守学术标准

大学校长何为?罗家伦认为最大的日常工作就是为大学提供做学术的环境.“我们主持教育行政的人,乃是牺牲了自己做学问的机会,来为大学准备下一个环境做学问.这是大学校长的定义,这也是我们大学校长的悲哀.” [1]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罗家伦致力于为大学创造一个学术研究的基本环境.而为了创造、维护这种环境,罗家伦着重强调以下关系:第一,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罗家伦将大学校长看作行政服务者,倡导为全校师生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在办学原则上,他提出科学化与廉洁化,主张校务公开,落实全校会计制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得以充分利用,求得学术发展.另外,罗家伦将教授地位提高到行政人员之上,不仅增加教授职位,而且提高教授待遇.第二,师资与设备的关系.罗家伦认为,大学校长的第一任务就是聘请优良教授.对于聘任,罗家伦有两点让人敬佩.其一,不把教授职位做人情.其二,大胆任用有前途的年轻人,而他的聘用标准都是严格按照学术的标准去执行.另外,罗家伦在清华大学、大学都扩充图书馆、实验室,购买各种仪器,为两所大学的学术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二)为国家民族树立一个学术独立的基础

1929年,罗家伦为北大三十一周年纪念题词:“一个国立大学如有存在的理由,除非她能努力,尽以下两种责任:对人类知识总量有所贡献;能够适应民族的需要,求民族的生存.”[2]面对救亡图存的现实境遇,罗家伦认为,一个民族在世界上争取独立、自由、平等,必须在文化、学术上先求独立、自由与平等.[3]罗家伦将清华大学的使命定位于谋中华民族在学术上的独立发展,以完成建设新中国的使命.罗家伦本着革命的精神,将清华定位为“国立”,这是现代中国学术独立的重要标志.而他随后提出的“四化”方针,也主要围绕“学术化”展开,本质上即是学术独立.冯友兰先生曾说:“清华大学的成长,是中国近代学术独立自主发展过程的标志.”[4]罗家伦曾公开表示:“我既然来担任清华大学的校长,我自当以充分的勇气和热忱,来把清华办好.我职权所在的地方,决不推诿.我们既然从事国民革命,就不应该有所顾忌.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国家民族,树立一个学术独立的基础,在这优美的‘水木清华’环境里面,我们要造成一个新学风以建设新清华.” [5]同样,罗家伦在大学倡导建立的“民族有机文化”,其核心就是学术思想独立,“国民革命运动是一个民族独立运动.民族独立,根本上还需要学术思想独立” [6].他为大学创造一种新的精神,养成一种新的学风,使大学能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中心.而且,罗家伦作为一个办学经验丰富的“教育人”,虽然与当权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努力倡导大学回到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反对外界对中大的过度干预.

·教育史研究·教育与政治之间:罗家伦校长的双重角色解读

大学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教育人才”.培养青年作为大学的根本目标,是他一直致力于投入的教育实践.而青年需要具备以下素质:拥有现代科学的理念;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身心健全的“完人”.这些目标的实现,就需要落实到学术研究之中,因为“研究是大学的灵魂”,而“学术独立”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而这种教育理念最终的导向就在于民族主义的需求.为此,罗家伦反对那种空谈救国、而不植根于学术的大学观.同样,他批判那种“以为大学是一切至高至善的知识的总和,是天人相遇的场合”的大学理念,认为“近代式的大学,应当适应民族的需要等来求民族的生存”[7].罗家伦将学术的独立、大学对知识的贡献以及国家建设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罗家伦所倡导的“学术独立”从根本上讲是从国家独立的角度来阐释大学的根本使命.

二、“政治人”角色渗入塔

(一)“政治人”角色意识的形成

按照乔治·米德的理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笔者将此段形成历程聚焦于五四之后到他执掌清华之前,这段时间罗家伦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徘徊以及对政治的倾向性对其之后的大学校长一职的任命及政治行为实践都有重要影响.自五四运动以来,罗家伦不断游荡于政治与学术之间,骨子里始终难以摆脱政治所带来的权力与荣耀的巨大吸引力,但又不敢忘情于学术.毕竟,前者所给他带来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后者.罗家伦最初与国民党发生政治联系的肇始起于他为躲避五四运动后的逮捕而逃往上海,与孙中山及国民党核心成员的纵论天下之谈.然而,当反思自身过度追逐于学生运动而荒废学业之时又发出“时局愈乱,愈要求学问”的主张,此时对政治具有厌倦之情.出国游学的罗家伦当面对牵涉祖国的不公正的政治行径之时,即在经历华盛顿会议之后,他认定中国的出路在于国内政治革新.自己不得已放弃学业而投身政治,是为了对国家尽一份义务.虽然再度反思后罗家伦又转而专心治学,然而当再一次面对国内五卅运动所带来的政治形势之困,他又投身于其中积极行动.由此可见,罗家伦一直在政治与学术之间进行徘徊.求学与为政两难之间的取舍,对于罗家伦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虽然他曾经作出过“为学”的选择,但是无法完全忘情于政治的内心挣扎才是导致他最终选择的原因.回国后的罗家伦深刻认识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教育救国的主张看起来如此遥不可及,为自身生计着想必须寻找一个安全的庇护所.而与此同时,朋友圈的政治动向,对处于彷徨无所归的罗家伦的选择起了某种导向作用.加之中国政局形势的发展打乱了罗家伦做一纯粹学者的人生规划,在“做事”与“为学”之间,他放弃了归国时的“为学”理想,选择了一条“做事”之路,投身于风起云涌的政治洪流之中.

双重角色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教育和政治之间:罗家伦校长的双重角色解读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双重角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双重角色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