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华夏论文范文资料 与在历史中想象华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华夏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04

《在历史中想象华夏》: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华夏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许倬云试图借《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绘出关于中国的大历史图像.在他看来,维系“中国”的力量来自3个方面:经济因素,即长期构建的全国市场交换网;社会等级,秦汉以后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精英不能永远世袭,布衣可为卿相;统一的文字系统,思想文化交流由此打破时间与地域限制.这3个因素使中国内部得以沟通,谁也不会被排斥在外,“中国人”才有一个共同的归属感.

上古三代,夏后氏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使中原成为*政权的基地.“天下”概念初步构建——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其影响力通过统治权力更通过文化向远处扩散.各地文化被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后世的“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权力下沉,自周王到诸侯,再到诸卿,最后是陪臣.权力自上层精英降到中层下层,遂使社会整体拥有了活力,推动经济文化进步.与此同时,人才在列国间流动,氏族血缘共同体渐渐瓦解,中国人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寻求自我存在的意义.这一时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时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到西汉经过200年演变,春秋战国的列国制度转化为坚实的皇朝体制.文官制度、全国市场、共同文字以及儒家意识形态,将广大的中国融合为一体.文化方面,有了完整的宇宙论、*学和价值观念,建立在儒家、道家、法家及其他各家的综合基础之上.政治方面,文官制度支持人才选拔与流动,天命等约束则使皇权不至于完全人治.经济方面,发展出当时世界程度最高的精耕农业和市场经济.“中国”的核心在秦汉被确定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尤其黄河、长江中游一带,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抵至东汉,君权强大,尚书——皇帝的秘书处替代外廷主持政务,文官系统不再独立.此后,中国2000年来没再出现真正有独立性的、足以抗衡皇权的文官体系.与此同时,地方豪族崛起,拥有地方实际控制权.到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乱政,*权力真空,全国分崩离析.

东汉末年到隋唐统一的400年间,中国长期分裂,但也吸收了数百万外来基因.北方的匈奴和鲜卑,西北的氐、羌,西域的羯人,将亚洲北支人口融入中国庞大的基因库.在南方,百越和蛮、苗等原住民,都被南渡的中原汉人同化为南方的中国人.

隋唐帝室兼有胡汉血统.唐代君主不论生活习惯还是族群观念,并不符合汉文化模式.整个唐代,在北方、西方都没有长城,是开放的天下秩序,有极大弹性与包容性.任何族群愿意归附,其领袖都可获得中国的官称.

经过五代的离乱,汉人终于重新统一中国,建立宋朝.两宋逐步向南发展,南宋更移往南方,使东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二核心.但核心地区南移,丧失了产马之地.在古代冷兵器主导的战争中,没有马,就意味着无法与骑兵为主的外族对抗.南宋于是成为列国之一,再不能统治原来中国的全部疆域.与此同时,两宋学者创造的理学,使中国文化思想有了可以遵循的模式,但也从此失去吸收外来成分的能力.正是在宋代,中国政治与文化转为稳定结构.儒生寄托在政权体制之内,朝代可以更替,但儒家权威及其造成的社会制度却长期存在、难以改变.中国历史的吊诡性也由此展开:儒家的普世价值可以超越“中国”,而“中国”终于失去“天下国家”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特色.

元不能视为中国传统朝代,它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在这个王朝,中国人是被征服的奴隶,处于最低等级.元代的汉人儒生不能担起士大夫的任务,也不具有社会精英的地位.在元代征服者与百姓之间,是统辖各地驻军的万户及依附其上的豪强或商贾.元的绝对皇权,充满暴力色彩,再不能受到以文官体系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制衡.元*度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行省制.行省乃是*分设在各地的办事处,*权力借此下到地方,而地方长官相当于*授权的“殖民地总督”.这种人为的区隔,与自然区划并不完全契合,虽然便于*集权管理,但对地方自主性造成了障碍.

明太祖所建立的皇权,其绝对性与暴力特征,更接近元而非两宋.依靠分封皇亲、各地卫所以及特务系统,明朝统治者建立起以暴力控制全国的机制.它提防自己百姓所投入的力量,并不亚于预备外敌.明代的文官政府同样不能制衡皇权,他们面对的是血淋淋的廷杖、诡秘的东西厂与权力显赫的宦官.

满洲人进入中国,建立了最后一个征服王朝.早期格局中,八旗是战斗单位,内阁(雍正以后是军机处)是政府权力核心.内廷决策直接交由六部执行,汉代的廷议和唐代的三省制衡,在明清都不见了.通过威胁和利诱,清将中国的文化精英压倒、扭曲,也使汉代“天下帝国”的根系进一步涣散.这200多年正是现代世界文明展开的阶段,中国却不能有参与全球性大转变的机会和能力.

此书至此结束.

许氏的学问与观点都不无可取之处,但此书读后总觉不过瘾.仔细琢磨,是与现代中国关系太少.“中国人”究竟是什么人?“中国人”的观念又是怎样逐渐演变到现代这样的?当然,许氏是尽一个传统史学家的职责,其本意不在解决民族概念的兴起与演变、民族共同体的想象与形成等问题.他是在历史中想象中国,不是在当代想象中国.

“中国人”概念的出现,并不久远.在宋朝以前,秦朝的人是秦人,汉朝的人是汉人,三国时分称魏人、蜀人、吴人,晋朝的人则是晋人.人的统称依照王朝之名,个人属于皇帝,而无种族概念.直到宋朝,汉人在暌违数百年后统一中国,却又立即处于游牧帝国契丹的巨大压力之下,“中国人”至此才有了种族概念.对此《资治通鉴》贡献巨大.司马光坚持“正统说”,强调只有汉人王朝的皇帝才有统治中国的正当权力.冈田英弘认为,司马光规范了汉人的种族观念,却让之后的中国人愈来愈看不清中国的现实.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中国人?

华夏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在历史中想象华夏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华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华夏的含义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