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萧红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萧红文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萧红文学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07

《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萧红文学》:本论文可用于萧红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萧红文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回顾70多年的萧红研究,可谓成果丰富,这其中仅传记就几十部,论文则成百上千.在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萧红研究又增添一种新形式——萧红的传记电影,这种新形式的出现原因及其价值既有时代的因素,同时也是前期萧红研究成果的一次影像反馈,因此,可以把对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的研究当作萧红研究整体的一部分.两部影片都不同程度地营构出儿童视角下主人公魂归故里的唯美结局,成为影片的亮点,从而证明了对萧红文学文本的深入解读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影片中展现的艺术格调和审美定位其成败优劣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前期萧红及萧红文学研究的情况和问题.电影作为当代大众审美的重要形态,其仍有必要坚守审美理想,不能一味迎合观众猎奇或窥探名人隐私的意愿,从而丢弃电影作为艺术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当代审美文化;萧红研究;传记电影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4-0050-04

众所周知,当代审美文化的突出特征包括消费性、追求影像审美、大众广泛参与等,在这种审美文化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研究的当展,某种程度上将通过把自身成果转化成电影艺术,将纯粹的塔内的文思转变成荧幕上音画的方式实现.虽然在转化的过程中也将遇到各种问题,但总体而言,文学创作及文学研究成果向影像世界跨越可以被看作是文学研究的延伸发展.

在众多文学界成果向影视界转化的尝试中,将文学作品翻拍成影视作品是最直接、最常见也是最容易的一种方式.因为文学作品自身的叙事直接为影片叙事提供了清晰的线索.相比较而言,拍文学家的传记电影则更加复杂和困难.文学家的传记电影不仅要叙述主人公的生平,还要展示出文学家的生平与其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这一层面的展示将重点参考既有对文学家的各种研究成果,由此便触及一个难题,即如何将感性地叙述文学家的生平与理性地叙述对文学家的研究二者完美融合在一部影片中.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融合最终要符合影视艺术的审美规律,赢得大众的认可,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

依此来看,两部关于萧红的传记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都试图完成在既有萧红研究基础上艺术化地再现萧红一生,然而在将萧红研究的理性成果融合于电影叙事的过程中,两部影片最终都留下了诸多遗憾,如《萧红》专注于作家生平的记叙和塑造电影主人公萧红,却淡化了把萧红作为一位独特作家的叙事,而《黄金时代》虽试图兼顾生平叙述和作家的创作,但在电影艺术的角度方面,影片则缺少一个中心角色的塑造.造成诸多审美缺憾的原因与电影创作如何取舍既有萧红研究成果存在深刻的联系,而取舍的关键涉及如何表现萧红的生平与创造的关系,怎样表现萧红文学的特征,从而塑造一个怎样的电影主人公萧红.

一、萧红生平和创作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萧红生平研究中最关键的几点分别是身世考证、逃离东兴顺旅馆、结识东北进步作家、获得鲁迅的帮助;二萧聚散、弃子;逃经山西、赴武汉、逝于战乱中的香港.这些节点多数都可以简单地在电影叙事中得到直接的表现,但其中两个重要的信息没能很好地在影片中得到表达.

其一是关于萧红身世的考证.1983年陈隄在《关于萧红研究的几个问题》中把“萧红的身世”当作一个重要问题加以考据式分析.而2004年王雅茹在《萧红研究的现状与焦点》一文中仍认为“对于萧红的身世研究”是一个焦点[1],并认为《萧红身世考》在2003年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后,该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但这种所谓的妥善解决也仅是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关于萧红的身世与萧红后来的文学创作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显然不是这一研究方向想回答的.也正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使得在电影《萧红》《黄金时代》中都把叙事从萧红逃离家庭作为起点,从而重点突出萧红倔强的性格.萧红的传记电影并没有把充满争议的身世考据作为叙事的起点,反过来说明围绕萧红身世展开的研究还没有彻底结束.也就是说,不仅要探究萧红是不是张选三的亲生女儿,更应探究萧红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世,她的文学表达特征与这种身世有何深刻联系,因为这很可能关系到萧红文学思维的起点.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确定萧红的文学创作到底是抗战文学还是其他.从两部影片的整体叙事来看,它们都回避了直接对萧红的文学创作定位的问题.尽管影片也叙述了萧红与鲁迅、金剑啸、白朗以及后来的丁玲等进步文学家的往来,但在镜头语言中没有直接明确地将这种往来表达成萧红文学创作的直接影响因素.相反地,电影却在镜头语言中暗示出在萧红辗转各地时仍然遵从文学创作灵感源于自我内在体验性的内容.

回顾70多年的萧红研究成果,在萧红是一位抗战作家还是一位文艺作家的定位问题上,两种声音此消彼长,其本质都不过是顺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差异.20世纪将萧红从鲁迅思想上获得的深刻启示以及在精神上的继承方面,自然突出她与时代洪流的同步,强调她能从深层体认并表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众的生存之难:生之艰难,死之劫难,进而把这种表达民族命运思考的定位,全部归结为萧红创作的抗战文学特征.而在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无论是《萧红》还是《黄金时代》都更倾向于循着萧红内心世界的变化来叙述,并未刻意凸显时代的印记.尽管由此造成了《萧红》过于纠结于二萧的情感破裂,而《黄金时代》整体均匀用力的特征也未能把萧红内心与社会历史同步的内容展示出来.其实萧红的文学创作到底是抗战文学还是文艺写作对于萧红传记电影来说是最大的难题,而能妥善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只有回到萧红的文学世界里去.

二、在时间里永远闪光的文学创作

在上述的分析中,很自然可以确定的是,不论对萧红及萧红作品纯粹的文学研究还是通过影视手段艺术化再现萧红人生,所有话语的根基都是萧红的文学创作[2].萧红和她的文字之所以极富魅力,是因为他们有着可以在时间里永远闪光的品质.

文学世界里的萧红是一个带着世界本相色彩的奇特存在,或者说她的存在是富有浓郁现象学意味的.她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是几近原生态的.她的小说就像一个孩子用天真的眼睛认真注视这个世界,她极敏感地体察着生死.即使面对死亡的恐惧,我们能看到的也仅仅是这个孩子眼中流露出的惊异、好奇和不解,萧红在文学作品中始终保持着一个未被残酷、丑陋异化的本真自我.这使得任何带着理性判断的眼光去看她时,必然会产生隔阂.

萧红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杂志征稿

文学杂志排名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萧红文学为适合萧红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萧红文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