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主体性论文范文资料 与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其对当代中国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主体性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7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其对当代中国》: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主体性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是在批判唯心主义抽象的主体性和旧唯物主义直观的主体性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出发点和核心,马克思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维度出发,指出人正是在改造自然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过程中确立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对于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最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体性;能动性;客观规律;实践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0-0286-03

作者简介:曹宁(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对唯心主义抽象的主体性和旧唯物主义直观的主体性进行了批判,唯心主义肯定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但是研究的主体仍局限于抽象的意识形态领域.旧唯物主义肯定了主体的客观物质性特征,却没有看到实践活动对于客体的影响.马克思以感性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处中,主体不断改造客体并使自身得以实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形成路径及其主要内容的探讨,进而分析了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对于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形成路径

(一)对唯心主义抽象的主体性批判

马克思首先对唯心主义抽象的主体性进行了批判,唯心主义关于主体性思想,主要体现在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中.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提出,确立了主体的独立地位.康德将“自我”划分为先天的和经验的自我,并将理性自我提升到先天自我的地位,突出了主体的理性认识功能,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到黑格尔那里,他提出“绝对精神”,将理性视为绝对原则,把人的主体性绝对化为理性,将理性主义发展到极致,同时也意味着把理性推向了灭亡.从笛卡尔、康德到黑格尔,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使人的主体地位逐渐彰显,主体性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种批判,马克思就是众多批判者中的一位.

马克思对唯心主义“理性至上”的原则展开了批判,贯穿近代唯心主义主体性思想始终的是“理性”,唯心主义最大的错误就在于过于推崇理性,把理性奉为最高的、绝对的原则,深信理性可以超越甚至主宰一切,把真正的主体——现实的人,排挤到主体之外,试图让理性来超越时间、历史与现实,从而达到无限的永恒状态.唯心主义者将理性抽象化为主宰一切的力量,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限定在纯粹的、抽象的意识幻想中,从而使主体脱离现实社会,渐渐失去了现实的底色.这种极端的幻想,等于把理性推向了深渊,使得理性不得不在深渊中消解自身以求脱胎换骨,而这种幻想也会随着理性的坠落,最终走向灭亡.

马克思针对唯心主义的弊端,指出:“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1]唯心主义肯定了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作用,但他的主体仅限于抽象的意识形态,脱离历史与现实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只是在天国的领域里对主体性思想进行探讨,认为主体是理性、意识等抽象的、纯粹的精神活动,并将理性夸大为可以操纵一切的神,抢占了本应属于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将实践概念引入主体性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抽象的主体性,对主体性思想的研究从天国回到人间.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立足现实世界对主体性理论展开研究,指出人是进行对象性活动的存在物,是认识和改造周围感性世界的主体,使主体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并且承认客观世界对主体的能动制约作用,真正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二)对旧唯物主义直观的主体性批判

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直观的主体性也进行了批判.费尔巴哈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注重对人本唯物主义的研究.“其整个哲学体系以‘人’的阐释为中心,凸显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2]但是,他“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抽去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仅把人看作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3]认为人必须依附于物质自然界才能生存,抓住了人的自然属性,却忽略了人是“现实的人”这一基本特质.费尔巴哈对主体性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的感性客体是直观的、空洞的,他认为主体能够通过感性的直观来认识客体,却没有看到主体的能动作用.主体正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对客体的改造,因此,他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主体性思想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时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旧唯物主义哲学家把人看成是感性直观的人,却没有明白人的感性活动就是实践活动.在客体面前,人首先是一个实践主体,在不断深化对客体的认识中,逐渐掌握客观规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着客体.旧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对象是先天存在的,将客体独立于主体之外,主体只能直观的认识客体,在自然面前只能消极被动的服从,更不可能实现对自然的改造与征服,没有看到主体的能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对于客体的生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对于任何事物的理解,不能仅从他的自然状态去把握,还要看到他们生成发展过程,即事物的历史性.任何事物都是在历史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马克思提到“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1]因此,对主体性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意识的层面,还要看到实践活动对于主客体生成和发展的影响.不管是作为主体的人,还是作为客体的客观世界,都是在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实践的打磨后,才有了今日的模样.人的主体性特征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人类的主体地位才逐渐确立.

主体性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其对当代中国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主体性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我的主体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