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恐怖主义论文范文资料 与恐怖主义预备行为犯罪化立法妥当性考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恐怖主义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6

《恐怖主义预备行为犯罪化立法妥当性考量》: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恐怖主义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针对恐怖主义活动的防治,《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一百二十条之一进行了修改,并在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后增加了五条进行补充,新增设的五个条文将恐怖活动的预备、宣扬、煽动甚至是非法持有相关资料等一系列行为明确定性为犯罪,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即构成犯罪,但恐怖主义犯罪中的预备行为应否犯罪化及其合理性、规定是否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等问题,却值得认真探究.本文试图以抽象危险犯理论及刑法谦抑主义,来探讨此次刑法立法将恐怖主义预备行为犯罪化的合理性.

关键词:恐怖主义;前置保护;抽象危险犯;刑法谦抑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067-02

作者简介:陈俊华(1992-),男,湖北仙桃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级刑法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刑法;王景(1989-),男,山东菏泽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级刑法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刑法.

2014年,“伊斯兰国”(ISIS)异军突起,迅速蹿升为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领头羊”.在国内,恐怖袭击也频频发生:4·23新疆巴楚县暴力恐怖、10·28暴力恐怖袭击、5·22乌鲁木齐爆炸案、3·0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等等.应当认识到,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已不容小觑,且这些威胁的种类和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国内反恐形势严峻,有必要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并于2015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一百二十条之一进行了修改,并在一百二十条之一后一次性增加了五条,作为第一百二十条之二、第一百二十条之三、第一百二十条之四、第一百二十条之五、第一百二十条之六(156).其中第一百二十条之二将恐怖活动的预备行为犯罪化,第一百二十条之三将煽动恐怖活动的行为犯罪化.

在惩治恐怖活动犯罪中,刑法的保护无疑被前置了.那么《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保护前置的合理性何在呢?

一、明晰犯罪预备和犯罪预备行为犯罪化

我国《刑法》将犯罪预备规定在第22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这里,我们先明确一下犯罪预备和预备犯这两个概念.预备犯由马克昌教授在《论预备犯》首次提出,马克昌教授指出,犯罪预备是立法关于犯罪预备行为要件的描述的概念,而预备犯则是由犯罪预备成立的犯罪形态,因而其犯罪构成中至少但不仅仅包括了犯罪预备行为要件.①至于犯罪预备行为犯罪化,则是指将某些犯罪的预备行为在刑法典中直接上升规定为犯罪.且看此次《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二,刑法明确将恐怖活动的犯罪预备行为上升规定为犯罪,这种犯罪预备行为犯罪化在我国目前的刑事立法活动中是十分罕见的.

而且,处罚犯罪预备虽然是刑法的一种原则,但在各国的司法实践中,只有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处罚犯罪预备.根据张明楷教授的观点,对犯罪预备的成立范围应进行严格限制,理由如下:(1)犯罪预备行为对法益的威胁并不紧迫,只有极少数的情形才具有值得科处刑罚的实质违法性.(2)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犯罪预备行为从表面上来看是相差无几的,大量处罚犯罪预备行为,就必然会致使非犯罪预备的日常生活行为也附着上犯罪预备行为的嫌疑,最终导致普通的日常生活行为却受到了刑罚的严厉制裁.(3)在犯罪预备的行为实施过程中,行为人是否一定会去实施犯罪是存在不确定性的,他随时可能在预备阶段中止犯罪行为,大规模的处罚犯罪预备行为,可能导致行为人铤而走险,继续实施犯罪活动.②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只有在某些犯罪十分严重需要提前预防的时候,犯罪预备的处罚才具有必要性.此外,还要求行为人的犯罪故意确定而强烈,不会轻易放弃.毫无疑问,结合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特征,恐怖主义预备行为对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存在紧迫的威胁,一旦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开始实施,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总结各国发生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特点,恐怖主义犯犯罪是一般有组织的犯罪,恐怖主义活动成员一般依附于组织或国家,经过秘密培训和精密计划后,才会着手实施,在实施之前,其成员的行踪一般不被掌握,而恐怖主义犯罪的预备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此外,恐怖主义组织一般是基于民族或者宗教甚至是政权的原因而实施恐怖活动,其成员实施恐怖活动的信念十分坚决,不太具有中止恐怖活动的可能性.综上恐怖主义犯罪预备是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因此,笔者对处罚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犯罪预备不存在异议.

虽然对处罚恐怖主义犯罪的预备行为不存在疑问,但是将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犯罪预备行为进一步犯罪化,是否显得突兀或多此一举呢?

事实上,将预备行为犯罪化在西方国家是有例可循的.如德国刑法就对单纯的预谋行为和准备行为规定了处罚,在总则和分则中均有规定.德国刑法第三十条,在多人参和的情况下,例外地一般性处罚共犯的特定的初级阶段.对共犯预备的处罚是在在1876年刑法的修订中增加的,1943年进一步将对犯重罪的约定、严肃的协商和无结果的帮助犯的处罚扩大为重罪,并加重了处罚.③在德国司法实践中,重点受处罚的主要是“和他人约定实施重罪”,这种约定行为主要出现在恐怖主义犯罪、绑架、抢劫等暴力犯罪之中.除了在总则中规定处罚重罪的“约定”行为外,德国刑法在分则中也规定了独立的预备罪.在国家法益层面,如德国刑法第八十条“准备侵略战争罪”,第八十三条“准备从事内乱活动罪”,以及2009年7月29日最新的刑法修正增加的第八十九条a“对严重危害国家的暴力犯罪的预备罪”、第八十九条b“为了实施严重危害国家的暴力犯罪而建立关系罪”、第九十一条“引导实施严重危害国家的暴力犯罪”等三项独立的预备罪罪名.④

恐怖主义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恐怖主义预备行为犯罪化立法妥当性考量为关于恐怖主义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新疆恐怖主义原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