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常态论文范文资料 与思和治再论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改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常态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7

《思和治再论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改革》: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常态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眼摘 要?演过去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刺激加速了我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与“供需错配”现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认为是治理这一现象的最佳良药,然改革的实践却与理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严重阻碍了改革的效率与质量.据此,文章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依托“财税体制改革”降成本,创造条件促企业转型、激发居民需求;依托“政府管制放松”以发挥市场作用矫正资源错配,创造条件推进国企改革;依托“市场化”去产能,创造条件促企业有序退出;依托“金融市场改革”去杠杆,创造条件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以及依靠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创造条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助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眼关键词?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供需错配

[中图分类号]F421;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8-0030-04

一、引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三期叠加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经济放缓共同导致了我国经济的下行,使我国经济加速进入新常态.面对这一冲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结构、促增长的手段与措施去刺激经济,试图阻止经济的持续疲软下滑.尤其是2015年以来,央行通过连续5次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手段,以及发改委超2万亿的基建项目投资去刺激实体经济,但依然没有改变经济下行的颓废之势.不仅如此,回眸前几年的刺激政策,无论是2009~2010年的“四万亿”投资、后续的10万亿贷款,还是近期央行不断推出的降准降息货币政策操作手法,从短期来看,其带来的边际效应在不断递减,而副作用却越发变得明显①,从长期来看,则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这足以体现出当下我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短期性的、周期性的,也并不是来自于所谓的外部经济冲击,而是中长期的、结构性的,来自我国经济体内部内生的压力.究其根源,关键在于当前我国企业部门所面临的“严重产能过剩”,以及政府企业的“过度负债”所致,加之于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未见明显逆转而带来的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共同导致了我国出口需求乏力,所以,依赖于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效应来阻止经济下行显然已回天乏术.

因此,在给定这一现实的情况下,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宽松手段显然已经不能有效刺激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也无益于推动传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反而会进一步加剧钢铁、煤炭、化工等传统领域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宽松财政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政、企债务率过高、产能过剩、通货膨胀等,引发政府债务清偿风险,削弱财政政策原本可以带来的正向刺激作用,反而起到了推动我国资产价格膨胀等负面效应,进一步加剧结构性矛盾,经济步入依靠投资创造需求拉动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灵现象②,出现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并存的“供需错配”现象.事实也得以佐证,近几年房地产、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但与此同时,我国消费者却疯狂地购买日本的马桶盖和电饭煲、韩国的化妆品、美国的手机、欧洲的奢侈品,以及澳洲的奶粉等消费品.事实上,这些东西并非国内没有(无效供给),而是大家不放心国内这些产品的质量(有效需求),这足以体现出我国“供需不匹配”的严重性,同时也足以凸显出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大而不强的尴尬.据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游客在境外支出约1.1万亿,相当于GDP的1.6%.可见,我国经济疲软的关键并非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严重的“结构性错配”所致,一方面大量无效产能被产出,另一方面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譬如,刚性的医疗增长需求,高品质的生活必需品需求,优质的教育资源需求等.

因此,当投资、消费、出口等传统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功效出现乏力之后,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转变观念,从供给侧入手,以微观活力促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促需求增长,以结构调整促总量平衡的方式激发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本源,我国政府也正是在充分审视我国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的现实情况下痛定思痛,下决心拥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2015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旨在解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显然是政府在对当前经济面临的复杂情况进行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引领和契合经济新常态之需的重大创新,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说,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必将注定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阵痛之年,以及蜕变之年并最终走向复苏之年.

二、思考: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与理论之悖论

经历了多年的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之后,使得“产能严重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出现滞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扭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面对单位资源的投入无法有效转化为单位要素的收入,以及短期内难以消化的过剩供给导致要素投入被沉淀而难以有效退出市场的现状,政府果断提出了以“壮士断臂”之决心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去除过剩产能,实现有效供给,寻求供需平衡”的战略目标,解决五大任务,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中却出现了诸多与理论相背离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降成本”是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中的核心要素,其目的是旨在降低企业的制度*易成本,包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和社会保障成本,这与基于供给学派的核心观点是以“拉弗曲线”为代表的“低税率”遥相呼应,但反过来却与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出现了一定的背离.虽然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中强调了“降成本”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但实际操作中却并未明确把最有效的降成本手段“减税”作为重点.即使是刚刚开始实施(2016年5月1日)的“营改增”政策也仅仅只给出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承诺,包括对相关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保险费率、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规范与调整.虽然这些措施的实施从理论上而言能够给企业每年降低一定的税负负担,但事实上,这些税负的减少犹如九牛之一毛,据有关专家测算,通过社会保障费用的合理规范和调整对全国企业而言,降税额度大约在1 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仅仅相当于我国20万亿财政收入的0.5%.显然,这种“挤牙膏”式的减税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供给侧改革实现企业“降成本”的目标必然要大打折扣.

常态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思和治再论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改革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常态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常态歌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