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财政支出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财政支出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4

《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分析》:此文是一篇财政支出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本文以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效率为分析对象,分析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四个方面的问题,即财政支出规模适度、财政支出和政府责任转型相匹配、地方财政承担的事权以及各地区财政职能分化程度.针对财政支出效率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出;效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11-0021-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1.05

一、财政支出效率的构成

(一)财政支出效率指标体系

经济学中的效率,指的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状态,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和X-效率(生产效率).财政支出效率是一个特殊的效率范畴,包括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X-效率(生产效率).财政支出资源配置效率是指政府对公共资源按照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偏好和预算约束进行配置,使之符合帕累托条件.财政支出的X-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公共商品的生产方(劳务供给方)按最低成本提供最适水平和结构的公共商品.

本文中将财政支出效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财政支出的规模效率,即财政支出规模能够满足政府运用财政资源,调节经济运行、推动经济增长的资金的需要,是对产出和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可以认为是生产效率,用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合理性.二是财政支出的结构效率,即政府部门恰当地运用了财政资源,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反映的是资源配置效率,衡量政府是否将其占有的经济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社会经济各个部门[1].根据上述两个层次,可以构建衡量财政支出效率的指标体系.

(二)财政支出效率的特征

1.财政支出总体规模.我国全口径财政支出至少包括预算内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外支出.2001—2013年,我国全口径财政支出由2.47万亿元上升至19.07万亿元、年均增长18.6%.其中,预算内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①、 预算外支出②年均分别增长18.2%、31.3%和4.6%.从结构来看,2001—2013年,预算内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平均分别占75.9%、16%和8.1%.

2.财政支出横向结构.财政资金项目结构可以反映财政资金支出的流向,反映政府的财政支出偏好.2007—2013年,我国预算内外支出中经济性支出、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③年均分别增长21.1%、19.1%、13%和7.8%.从趋势上看,经济性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分别上升6.1个和5.7个百分比;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分别下降10.7个和1.1个百分比.总体上看,我国对公共服务支出的投入有所加强,经济性支出是支出的重点,行政性支出有所缩减.

3.财政支出纵向结构.财政支出纵向结构可以反映财政支出在和地方政府之间分工的情况.2001—2013年,全口径本级财政支出占比从27.6%下降到12.2%.如果将补助地方支出考虑在内,2001—2013年,全口径财政支出(含补助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例从58.2%下降到31.4%,分别比本级支出占比高30.6个和19.2个百分比.总体来看,在财政初次分配中,财政支出的压力明显偏向地方,经过财政转移支付再分配后,地方财政压力有所减小,但仍承担了更多的支出责任.

4.财政支出空间结构.为了消除规模因素对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均财政支出来衡量财政支出在地区间的配置情况.2001—2011年,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由4387亿元、532亿元上升到1.68万亿元、4522亿元,分别增长2.83倍和7.5倍.2001—2013年,人均财政支出极值比从8.25下降到3.72,变异系数剔除2008年异常之外,呈现出平稳下降的趋势.虽然财政支出在地区间配置逐步缩小、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地区间财力差距还非常明显,2011年人均财政支出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的省份的3.72倍.

二、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规模是否适度

1.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扩大财政支出、扩张政府规模是政府行使职能的基本方式和主要体现.“巴罗法则”和“Armey曲线”证明政府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①,即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门槛效应”.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论是预算内还是全口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均呈现出倒U型曲线,充分体现出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在转轨初期,由决定和计划整个经济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因此,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较高.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程的继续进行直到基本完成,财政支出在GDP中比重逐渐下降,“转轨效应”开始弱化.1995年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越来越高,“瓦格纳效应”②成为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主要力量.

2008年以来,我国又开始实施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步伐加快,财政支出对GDP的弹性系数基本保持在1以上,财政支出对GDP的边际倾向也呈递增趋势,表明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的依赖程度攀升.国内研究学者马栓友(2000)、马树才和孙长清(2005)、张明喜和陈志勇(2005)等得出政府最优规模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6.17%、24%、27.9%.2013年,我国预算内财政支出、全口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4.6%和33.5%,分别离历史最高水平的1978年31.6%和1987年39.1%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接近或超过学者们研究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水平[2-4].扩大政府规模拉动经济增长并非总是可行的,特别当政府规模向引发政府规模和经济增长两者关系结构性转变的“门限值”渐渐逼近时,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很快会由促进作用转变为阻碍作用,此时继续扩大政府规模、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是无益的[5].因此,对于实施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政策必须加以审慎对待.

财政支出论文参考资料:

财政和金融论文

财政杂志社

结论: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分析为关于财政支出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2018年财政支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