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实验经济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制度有效性检验基于实验经济学一个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实验经济学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0

《制度有效性检验基于实验经济学一个综述》:这是一篇与实验经济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长期以来,制度有效性的检验问题一直制约着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而近期实验经济学中大量的机制设计实验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检验手段.本文着重研究实验经济学中公共物品自愿捐赠机制对有关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比较研究方面的影响,同时梳理了相应文献.其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外生制度静态比较和内生制度研究.外生制度的静态比较是指在可控制条件下检验不同制度的有效性,着眼于比较不同制度下的贡献度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而内生制度则扩展了有效性检验,人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制度或治理结构来约束其行为,进而来检验制度的稳定性.实验方法弥补了主流经验研究中不能对制度进行有效性检验这一不足,为研究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公共品博弈实验的自愿捐赠机制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私人多边惩罚机制)

Key words: VCM; contribution; Form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 Multilateral Punishment Strategy;

一、引言

North等人首先提出不同的制度才是真正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因[1].随后Acemoglu等人从实证角度肯定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自此,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之产生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更有效的?诺斯区分了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诺斯指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包括 “正规约束”如规章和法律等,“非正规约束”如习惯、行为准则、*规范等,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性”[3].Fehr等人在研究中强调了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他们认为社会规范(通常是非正式制度)能够使人们抑制“自私的基因”,趋于合作[4].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其本身的作用都是维持人们的合作,防止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激励人们改变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因此,我们将“维持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制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有理论依据的.

在这之后,许多经济学家试图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制度有效性问题.Milgrom等人研究表明,一些商人的私下裁决原则已被后来的正式法律吸纳[5].Greif则通过运用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对中世纪晚期的热那亚和马格里布的商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文化传统对热那亚和马格里布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选择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10].我国很多学者运用类似历史比较制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历史时期商人阶层的兴衰以及企业发展的演化路径(如史晋川 [11];王东 [12]).

在此基础上,Dixit综合了大量的非正式制度研究,将检验非正式制度的有效性模型化.在此期间,他重点研究了非正式制度中的多边惩罚治理模式,即当事人几乎不会和同一个人保持长期关系,但却始终是属于一个大团体的成员.如果在博弈中参和人B欺骗了参和人A,而在将来A再和B合作的概率将变得特别小,从而直接的双边互惠变得无效率.那么,在未来和B的合作中,A和群体内的其他人C,D,等共同惩罚B,这种治理被称为多边惩罚机制(或多边自我履行机制、第二方惩罚机制) [13-14].

对于多边惩罚机制的有效性其前提条件为信息质量和执行惩罚是可置信的,且都和非正式制度的范围有关.Ostrom描述了如何保证多边惩罚的执行:“在较小规模的公共财产资源范围内,个体之间在局部的物理环境中彼此交流,等(他们)知道要去相信谁等形成了共有的规范和互惠互利方式” [15].因此,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交流网络将被削弱,信息质量将会下降,从而多边惩罚系统的有效性也将随之下降.Ostrom和Greif等人的案例研究都证实了上述观点.随后,Greif将多边惩罚系统描述为“社会制度在多边惩罚制度的收益(或不愿建立正式制度的成本)和交易范围相对狭小之间的权衡取舍.”为了降低中国社会管理成本,崔驰等比较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有效性条件,并提出了一种混合治理模式的构想[16].

虽然,目前仍存在着很多关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理论研究,但和此相比,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其原因是有关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有效性的检验困难重重,这对相关研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为环境的复杂性而难以对制度进行有效地控制.不同制度的比较往往包含了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以及其他混杂因素,因果关系被极大地削弱了.如非正式制度往往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非常缓慢,是一种“自发性的起源”,并且在其发展中,可能会和社会文化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因此,在研究正式制度变迁过程中,我们可观察到的结果很有可能受到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混同影响.例如,我国社会管理中多依赖于正式制度,成本较高,在一些小规模地区的发展中采用了改进的治理结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一旦将其推广到其他地区时却很难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许多因素随着时间变迁混杂在了一起,因此很难区分出真正的因果关系.虽然计量经济学家试图分解出这些变量的效应,如很多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经验研究(Pmuk [17];Glaeser [18];Williamson C.R. [19]),但因为独特的历史情境往往不是随机形成的,所以自然数据往往不支持理论命题的关键性检验.第二,通过观察法得到的数据往往不可重复获得,且数据样本量太小.比较历史研究需要找到大量的历史材料,但对制度的研究只能作为个例研究,很难进行重复性检验,结论是否存在着普遍性受到质疑.天然产生的数据或一些社会学的调研研究往往没有对相应的环境条件进行良好的控制,特别是在制度研究方面,由于不是在匿名制原则下,人们的行为可能是在对潜在的策略或声誉方面的考虑之后做出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第三,制度变迁成本可能非常巨大.如果我们盲目地将新理论运用到现实经济中,一旦制度设计失败,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能会动摇公众对政府政策的信心,其严重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国内外曾有大量学者从事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但因其理论不可检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热度变低.而实验经济学则凭借着“可复制性”、“可控制性”和“低成本”的优势恰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施田野(试点)实验之前,采用实验方法可在控制性的环境中,更好地检验制度有效性的因果关系,这将提高推广制度改进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实验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经济学五大期刊

教育和实验杂志

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产业经济学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结论:制度有效性检验基于实验经济学一个综述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实验经济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著名实验经济学案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