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对峙论文范文资料 与对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对峙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0

《对峙》: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峙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一个小兵和一个老兵往山梁下走去.小兵的手里提着一只洋铁皮桶,身上背着七八个军用水壶.老兵手里拄着一根棍子,腰上也挂有七八个水壶,右肩上还背着一杆崭新的快.是中正式,红棕色的托锃亮发光.那根拐棍,仔细看,不是拐棍,是一根半拳粗的竹竿,作抬水上山的扁担用的.小兵和老兵是去山梁下的一条溪沟里取水.在他们下面一百五十码的山底下,有一条叮咚作响有如小兵身上七八个水壶碰撞时发出的悦耳的声音的小溪.

此时是早上,大约七八点钟的样子,太阳刚刚从对面的黄蜂岭山脊线后面浮出来,像一只烧红的铁环,空的,没有强光和热能散发出来,树林里到处是虚幻的光芒,有时是一道一道的,有时是一片一片的,有时颜色是红的,有时又是紫的.不知名的鸟儿从这棵树上扑棱棱地飞到那棵树上去,对他们的到来一点儿也不惊慌.小兵和老兵走出森林,进入空旷的坡地后,才感觉到山风浩荡.这里的风无遮无拦,恣意吹拂,凉爽得小兵的脚步也飘浮起来,迈得格外轻快.小兵年纪约有十六七岁,长得矮小、瘦弱,他的身体撑不满蓝卡其军装,宽大的衣袖和掉齐大腿的上衣下摆被山风吹得一荡一荡的.老兵看起来似乎有点老,脸膛黑红,满嘴脸胡茬,年纪应该在四十岁以上,他跟小兵一样瘦,但瘦得结实.从他的步法看,每一步都是虎步.山坡上全是草地,要是走在黄土小路上,他的后背肯定会扬起烟尘.老兵左手拄着竹竿,右手时不时习惯性地抚摸一下托,眼光四处睃巡,很警惕的样子.

下坡的路上,小兵一路蹦蹦跳跳,一会儿用脚踢一颗小石子,一会儿俯下身去采一朵小花拿在手里旋.他手里的铁皮桶和身上的军用水壶随时都在碰撞,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老兵皱着眉头,不满地对小兵说:“你身上的水壶和铁桶碰得哐当响,吵得鸟儿都飞走了.还有,你别跳了行吗?”

小兵仰着脸,一本正经地说:“我这是在醒瞌睡,要不然我走路都会睡着的.”

老兵奇怪地问:“你昨晚没睡吗?偷牛还是偷鸡去了?”

小兵说:“给你讲你别说出去,昨晚我替顾三娃挖了大半夜战壕,他跟排长他们在防空洞里摸,赢了四块光洋,分了我一块.”听到老兵“哦”了一声,小兵又说:“没事的,等到了溪边,我往头上淋一壶水,就好了.”

老兵说:“你这哐当声传得远,对面就是敌人的炮楼咧!”

小兵看到老兵在用手摸柄,便对老兵说:“远着呢,隔好几里地呢,你那么紧张干吗?”

老兵说:“这不叫紧张,是警惕.”

小兵不懂什么是警惕,说:“不紧张你的手干吗老是摸向柄?”

老兵笑着说:“是军人的生命.”

小兵说:“那也不要时时背着,老重的,等下抬水时往下掉,会砸到脚脖子的.”

小兵知道老兵是连里快玩得最熟溜的兵,他可以在眨眼间把快从背上抡在手里开,比别人端着还快;他也是法最准的人,能一打落空中飞翔的老鹰.每次战斗时他都是狙击手的角色,一一个敌人,死在他下的侵略军没人数得清.据说去年有一天,老兵和连长一起去敌占区执行侦察任务,他留在城外负责接应,连长出城门时被几十个侵略军追赶,老兵在城外一一个,打得那些侵略军在老兵和连长走后半个时辰都没敢出城门.老兵从十八岁当兵,玩玩了二十多年,已经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比起老兵,小兵的军龄太短,还不足半年时间.小兵记得,入伍时就是老兵教他打的,那时小兵用的是一杆破旧的汉阳造,但是小兵三都打在了红靶心里,让老兵大吃一惊.训练结束后,老兵要求连长让小兵给他做徒弟,但连长一句“人都没杆高,你让他多活几年,等他卵毛长齐后再说”,就把小兵打发到炊事班去了.小兵就天天跟着炊事员老郑头和石贵子烧火做饭.老郑头五十多岁,当兵三十多年只拿菜刀从没摸过杆子;石贵子二十七八岁,四个月前被炮弹炸断了右胳膊,再也拿不了,便转到伙房来了.全连一百多号人,每天要煮两餐饭,一餐光大米就要一百多斤,还要蒸好几屉白面馒头做早餐,够他们三个人五只手忙活一整天.

炊事班主要的工夫花在了取水上.阵地上缺水.阵地坐落在一条山谷的半腰上,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坡地,后面是高耸的山峰,坡地上有野草,山峰下有森林.森林里曾经有一汪泉眼,水流最大时有手臂粗,老郑头用一根长胶管直接引到厨房外的土坪上.那时候小兵还没入伍,在老家山上打猎呢,石贵子的右胳膊也还在,天天蹲战壕,老郑头一个人管全连人吃喝从没误过一餐. 后来有一天,那是小兵作为新兵补充进阵地的第二个月,也是石贵子丢失右胳膊的那一天,对面的侵略军发神经似地发射了几百发炮弹过来,把阵地上的战壕和工事炸塌了好多处,炸死了七人,炸伤了十多人.有一发山炮炮弹落在那处泉眼上,把那眼泉井炸塌了.本来还有筷子头粗的一股水流,一天一夜能接七八桶水,连长让工兵去修,他们又用炸了一次,这下把这眼泉水全毁了.原来,这是地下的溶洞水,通过石壁缝隙流出来的,侵略军的炮弹一炸,地下的石壁多处开裂,水就分流了.我军的工兵再一炸,石壁的裂缝更多更大了,水流沿着裂缝四处跑散,渗入地下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这可就苦了老郑头、石贵子和小兵三个伙夫了.小兵所在的这个连是侧翼阵地,虽说跟主阵地只隔一两里地,团部每天都会派人送水过来,但时间不准,因为要通过山下的一片开阔地,在敌军火力范围之内,有时一天能送两次,有时两天一次也送不到.那时是六月天,吃饭倒是次要的,士兵们没水喝成了最大的问题,他们一个个趴在阵地上和工事里,像晾在河滩上的鲤鱼圆张着大嘴,那才叫难受啊!

等水不行,就去找水.连长亲自带人去找,他们找了三个时辰,终于在穿过后山的森林往右三里的地方找到了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溪.于是小兵和石贵子就天天去那里抬水.小溪离侵略军的一座碉楼不远,大约只有三四里,透过对岸的杂树林斑驳的树叶,可以望得见炮楼上的膏药旗和隐约的人影.最初,连长怕小兵和石贵子不安全,还派了两个持士兵跟他们一起去.后来团部要求连里修筑跟主阵地相连的战壕,战士们日夜施工,累得抬不动胳膊,谁也不愿意跟他们去抬水,小兵和石贵子只好自己去.为了安全,连长特地给小兵和石贵子每人配了一把驳壳,装在一个大牛皮盒子里,斜挎在腰上.小兵身子太矮,驳壳太长,吊在屁股上,磕得他屁股生疼生疼的.这些日子是三伏天,阳光强烈,地上滚烫,很少有人出来,十来天下来,不管正午、清晨或者傍晚,那条小溪两岸连一个人影也见不着.他俩挂了几天驳壳,就都不挂了,嫌它碍事,不如多挂几个水壶实惠.反正他们也从未看到过一个侵略军士兵.

对峙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对峙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对峙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对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