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小学品德论文范文资料 与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小学品德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6

《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此文是一篇小学品德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品德和社会》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理应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在小学阶段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搞好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至关重要.以下我们就品德和社会教学进行探析.

关键词:品德和社会;道德教育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和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和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扮演教材中的典型人物角色

在小学品德和社会教材中,有很多内涵丰富、情节非常吸引人的课文,这些课文之所以故事动人,是因为课文内容由一个个各式各样的人物组成,这些人物在不同的课文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师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内容的生动性.小学教师在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典型角色,然后组织一部分学生将书中的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这种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并且由于是亲身体验,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 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征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和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不能够将教育局限在教材之中,而是应该适当地进行拓展.在品德和社会课堂之中,教师除了需要完成课内的教学之外,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室外的实践教学.这需要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课文的实践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情感更加的理智,让学生能够有是非认识.例如,五年级《品德和社会》中的一课“红灯的约束和绿灯的自由”强调了规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并不强,教师在讲解这一课内容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将课文叙述一遍,学生可能绝大部分对于“规则”只有一个大概了解,因此教师要想加深学生的理解,可组织学生去室外亲身体验“规则”.

四、尝试换位体验,注重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总之,我觉得《品德和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为目标的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只有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课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优良品质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小燕.关于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的教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2]杨宝清.体验学习在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3]王智胜,林海涛.让品德和社会课真正的“活”起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小学品德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大全

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小学英语论文大全

结论: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为关于小学品德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