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牡丹花芬芳论文范文资料 与名伶耕南国牡丹花芬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牡丹花芬芳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3

《名伶耕南国牡丹花芬芳》:此文是一篇牡丹花芬芳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清朝时期从湖北、安徽、湖南等省流入广东的皮簧(南北路)剧种.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遵循中州音韵,以音乐唱腔优美动听著称.主要活动区域有广东潮汕、梅州、河源、深圳、惠州、韶关及赣南、闽西、台湾、香港等地区,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毛里求斯等国也有它的足迹.民国22年(1933年)改称为“汉剧”;1956年定名“广东汉剧”.

关于广东汉剧的源头,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出现了诸种说法,经进行反复的争辩和论证后,集中于“源于湖北汉剧”“源于安徽徽剧”“源于湖南祁剧”三种说法,体现了广东汉剧源头多元化的特点.

清朝中叶外江戏进入潮汕地区后,逐渐得到了上层社会和基层群众的欢迎,很快在潮汕地区扎根和走向发展.面对广大民众对外江戏的喜爱,同治末年,外江戏桂天彩、高天彩开始设立科班,招收12岁左右的儿童集中训练,以后各外江班相继设立科班.《潮州志·戏剧音乐志·外江戏》记载:“外江戏在乾隆末叶流入潮州,到光宣之际,风靡全境.等当时有上四班、下四班、童子班,还有咸水班,像雨后春笋,指不胜屈.”

随着“外江仔”的出现和成长,产生了由粤东本土人士(其中有个别闽南、闽西人)组成的外江戏班.科班出身的陈隆玉,从声腔上丰富发展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广东汉剧红净艺术,广东汉剧红净从净行中独立出来而自成一大行当.女须生黄玖莲在宣统年间出现,开创了广东汉剧男女同台演出的历史.他们之中,多数是讲潮语的人,部分是讲客家话的,所以当时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欲进外江班,先学潮州话.本地人组成的外江戏班出现,也产生了反映本地历史人物故事和华侨生活的剧目,如《揭阳案》《闹龙舟》《打破锅》《雪中贤》等一批广东汉剧独有的剧目.

和此同时,业余外江音乐社也相继出现,据《澄海县志》记载,清朝同治中叶,澄海涂城村就成立了清泰国乐社,这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外江国乐社”.《潮州志·戏剧音乐志·外江戏》记载:“当外江戏鼎盛的年代,潮州社会崇为雅乐,士绅阶级爱好这种艺术的颇不乏人.檀板歌喉,春风一曲,以为雅人深致.间或粉墨登场客串,像京班的票友.故儒家乐社的组织,云蒸霞蔚.儒家两字,在潮州的特解是风流儒雅之家,儒家乐社便是儒雅的业余剧乐组织,亦等于在京班的票房.”

广东汉剧班、社的发展和业余汉剧、汉乐(儒乐)组织在民间的普及,形成了人员互相交流和艺术上相互促进之势.一方面是戏班中的讲潮语的艺人,讲客家话的艺人,不断把他们熟悉喜爱的粤东民间音乐、小调、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吸收融化进广东汉剧声腔音乐里.另一方面,潮梅等地的业余汉剧、汉乐组织成员,多是文人商贾,高级职员,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熟练的演奏技巧,且有较优裕的生活条件,他们弦箫鼓瑟,粉墨登场.两方面的相互交流汇合,促进了广东汉剧声腔的变化发展,使广东汉剧间奏音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既朴素淳厚、又悠扬典雅,有悲戚缠绵又有高昂悲壮,具有浓郁广东地方风味和特色的广东汉剧声腔音乐.

广东汉剧传统上分为七大行当:即生(小生)、旦(乌衣、青衣、花旦)、丑、公(老生)、婆(老旦)、净(红净、乌净).在广东汉剧的现、当 展史上,旦角艺术的戏苑里所呈现的承前启后的名伶,从早期的邱赛花,后来的黄桂珠、梁素珍,到如今的李仙花等,代代相传,不仅为广东汉剧赢得了“南国牡丹”的美誉,更扩大了广东汉剧在全国的声誉和影响力.

危境续艺传“吉派”谱新篇

1916年,黄桂珠出生在饶平县一个贫困家庭,10岁随养父学戏,12岁被来明先生赏识,收为女弟子,学青衣.黄桂珠曾经回忆自己幼时学戏的情景:“因为文化程度低,音乐基础差,台词曲子全靠死记硬背,练唱時,师公坐在上方,手拍板节,口念工尺谱,桂珠跟着一板一眼地唱,稍有抛音走调即要反复重来.唱的感情不合要求,也得重来.为了唱会一句曲,常常花费几天的时间,天不亮就到旷野里吊嗓子,复习唱曲,休息时又反复练习每节新教的内容.为了练好基本功碎步,来明先生要求我双腿夹着铜钱,时时 ,月月年年,直练到走的快,走的轻盈,铜钱不会掉下来为标准.”

勤奋出天才.黄桂珠12岁开始在舞台上扮演小丫头、书童,之后逐渐扮演赵京娘、王金爱、杜氏等角色.她演出的《血掌印》中“点犯”,在行腔中加入了弹舌的“花音”唱法.传统旦行唱腔中的“花舌”唱法,多用于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然而黄桂珠在此处把曲调转入中、低音区,在慢节拍中运用“花舌”技巧,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感染力,“桂珠点犯”轰动潮梅,17岁的她已成为潮汕、梅埔一带戏班争聘的红角.黄桂珠先后演出了《孟姜女》《宇宙锋》《梁山伯和祝英台》《貂蝉拜月》《西厢记》《白蛇传》《昭君出塞》《秦香莲》《百里奚认妻》《林昭德》《打洞结拜》《红书宝剑》《齐王求将》等青衣、花旦戏,塑造了貂蝉、王昭君、秦香莲、杜氏、京娘、王金爱、钟离春等一批人物形象.

抗日战争期间,汉剧的演出大大减少,黄桂珠回乡耕种,同时参和当地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田汉有诗赞曰:“罢舞七年黄桂珠,不将衫扇媚东胡”.解放前夕,广东汉剧班社凋零,整个剧种濒于灭绝,黄桂珠和罗恒报等艺人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维系着广东汉剧的艺术传脉.新中国成立后,应人民政府的邀请,她和罗恒报、黄粦传、罗旋等组织了广东汉剧第一个职业“剧团民声汉剧社”.当时她既是领导又是台柱,并积极培育后起,曾受教于她的黄群、梁素珍、刘小玉、杨秀薇等,已成为广东汉剧的名角及文艺骨干.

1957年,广东省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黄桂珠和黄粦传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百里奚认妻》,得到 、周总理的接见,精湛的表演赢得了高度的评价,周总理赞誉广东汉剧为“南国牡丹”.田汉诗赞:“琶声激越穿云汉,琴声低徊泣鹧鸪”.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赞誉黄桂珠的表演:“黄桂珠同志以清亮圆润的嗓音,婉转凄凉的声调,感动了观众的心.她不用花巧的行腔来吸引观众,而是着重在表达剧中人千里寻夫的哀怨心情.”剧中的“思夫”“叹沦落”唱段已成经典.《齐王求将》饰演的钟离春,正旦跨武旦,演唱“博古调”和西皮唱腔,配和剑舞,遵循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塑造了一个能文能武、忧国忧民的古代妇女英雄.田汉观后赞誉:“百里歌残又几年,凤冠金甲写无盐.南山放马刀归库,今古齐宣并可伶”.

牡丹花芬芳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名伶耕南国牡丹花芬芳为关于对写作牡丹花芬芳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牡丹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