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行政区划调整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省管县改革行政区划调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行政区划调整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5

《基于省管县改革行政区划调整》:这篇行政区划调整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优化是省管县改革的题中之义和必要配套.任何国家的行政区划都在批判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沿革而来.我国当前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省管县改革过程中的管理幅度问题非常突出;省级政区的规模过大和差异悬殊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行政区划层级过多而且政区名称比较混乱;政区边界尤其是省界的犬牙相入破坏了行政区和地理区的完整统一.基于省管县改革的行政区划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渐进展开:适度增加直辖市数量;逐步划小面积过大省区;积极探索新的设市模式;渐进整合县级政区.

关键词:省管县;体制改革;行政区划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3)05-0092-07

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正在全国24个省和自治区探索试点①.在此过程中,省级政府管理幅度过大和行政区划不合理,一直困扰着 和部分地方政府,也成为许多人反对省管县改革的主要理由之一.这一担忧虽可以促使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系统,但不应成为阻扰改革的充分理由.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优化本来就是省管县改革的题中之义和必要配套.

一、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

所谓行政区划,是指根据国家行政管理和政治统治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和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国家的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系统,并在各个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建立政府公共管理网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明确空间定位②.行政区划事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行政效能、资源配置和社会和谐.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很重视行政区划问题.

我国历代行政区划名称繁多,层级复杂,变动频繁,这些变化不仅是 和地方在集权和分权之间博弈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差异抑或军事行动的结果.而且,任何朝代的行政区划都是在批判借鉴前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沿革而来的.其中,承袭的部分叫“沿”,变化的部分叫“革”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在行政区划的层级上,一般可以分为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县辖政区等四类.我国各时期的行政区划演变请参见下表1贺曲夫:《中国当代省制改革展望》,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7-9页..表1我国各时期的政区层级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县辖政区秦 郡 县、道 乡西汉 郡、王国 县、道、邑、侯国 乡东汉、三国 州 郡、王国 县、道、邑、侯国 乡晋、南北朝 州 郡、王国 县、侯国 乡隋 州(郡) 县 乡唐前期 府、州(郡) 县 乡唐中后期、五代 道(方镇) 府、州 县辽 道 府、节度州 州 县宋 路 府、州、军、监 县、军、监金 路 府、州 县元 省 路 府 州 县明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州 县清 省 府、直隶州、直隶厅 县、散州、散厅清末 省 府、直隶州、直隶厅 县、散州、散厅 区[区]-乡民国北洋时期 省 道 县、设治局 [区]-乡、镇南京国民政府 省、特别市(院辖市) [行政督察区] 县、市 区[区]-乡、镇新 中 国 初期 大行政区

(1954年前)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署区 自治州、[专(地)区、盟] 县、市、自治县、市辖区、旗等 区[区]-乡、镇、民族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市、自治州、[专(地)区、盟] 县、市、自治县、市辖区、旗等 乡、镇、民族乡说明:1、小括号内外名称为互称或对称,中括号表示为准行政区,空白表示没有此级政区.2、同一层级政区栏隔开表示存在上下统辖关系,线左辖右;县辖政区栏“—”隔开表示存在上下统辖关系,左辖右.3、秦、西汉及随、唐前期在县以上实行二级制,其郡、王国、州、府等既是高层政区,又直接统辖县级政区.4、当前中国县下还有很少部分是[区]-乡、镇,但撤区已成为大势所趋,且到目前全国只剩下3个县辖区,顾此栏未列[区].资料来源:贺曲夫,《中国当代省制改革展望》,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8-9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建立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六大行政区.其中,华北行政区于1949年10月撤销,改由 政府华北事务部管理.1952年4月,又撤销华北事务部,成立华北行政委员会.其他大区的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也一律改成了行政委员会.1952年11月以后,全国行政区划统一划分为“三实三虚”,即省、县、乡三个实级,大行政区、专区、区三个虚级.在解放战争和新生政权巩固过程中,大行政区的建立既有利于加强 对各大区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各地区的具体情况.然而在和平建设年代,大行政区不仅增加了层级,也会对 权威形成挑战.于是,到1954年6月, 正式撤销了各行政委员会,大行政区制度取消.在大区撤销后,省级行政区划的调整也随之展开.新中国成立初期,六个大区下辖29个省、8个省级行署区、13个直辖市等50个省级行政区此处13个直辖市不含长春、哈尔滨,这两个城市1953—1954年间曾为直辖市,后又被改为地级市.,另有内蒙古自治区、西藏地方和昌都地区.经过调整和合并,到1957年底,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减少到了29个.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天津改为地级市(1967年恢复为直辖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至此,全国分成了34个省级政区.

综观我国行政区划2000多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基本规律:

第一,中高层政区随着历史的发展幅员逐渐缩小,级别逐渐降低甚至消亡.秦朝刚开始时分为36郡,到末年已近50个.号称“千里之郡”的统县政区,其幅员自秦到宋呈现逐渐缩小的倾向,元代以后又经过一个先大后小的起伏.汉朝开始以“万里之州”辖郡,形成州—郡—县体制.东汉末期州只有13个,但到了隋初州的数量达到了300多个,同时也成了统县政区.元明时期,大部分州降和县相当,清代的散州则完全和县同级.民国初期废州为县,于是州从行政区划中暂时消失.元代推行省制之初,仅设6个行省和一个中书省,到元末也仅设11个省.明朝疆域缩小,但仍分15个省(2京、13布政使司).清朝初期设18个省,到清末增加到23个省.民国时期省的数量逐步发展到35个,如加上特殊政区就有48个省级行政单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区,也曾经短暂地把省降为二级政区.中高层地方政区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小的趋势是由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以政治因素最为关键,主要目的是要实现 对地方的强力控制;同时,在社会动荡和战争年代,因为要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而需要众多职务,所以只得把郡、州等区划分割得越来越小.

行政区划调整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基于省管县改革行政区划调整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行政区划调整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撤市设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