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关键论文范文资料 与振兴乡村的关键是振兴中国精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关键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3

《振兴乡村的关键是振兴中国精神》:本论文可用于关键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关键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 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不只是建设乡村,更是为了在世界现代化冲击下探索新中国文化之路,寻找现代性的中国方案.“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此新中国文化之路,也就是世界文化转变之所趋向”,这个以中国精神、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构成的12字实验方案以及由于日军侵华而中断的实验成果,对于我们今天思考现代性的困境乃至解决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依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现代性中国的出路,一是要以中国精神重建道德理性,解决现代人的工具化碎片化问题;二是要以团体组织重建乡土社会,解决现代人的原子化、沙粒化问题,同时在此两者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技术,解决被物欲和私心引向歧途的科技异化问题,这是今天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 梁漱溟;乡村振兴;中国精神;中华共同体;乐和精神;新中国文化之路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9-0029-15

一、西行东归,发现中国精神

笔者于1996年创办了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在北京和川渝湘鲁等地从事城乡生态社区建设的一线工作,于2016年被《中国慈善家》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评语这样写道:“20年里,廖晓义由西方工业文明与西方式环保的崇拜者蜕变为中国文化的信徒,拓出了一条中国式公益之路.”这是对笔者西行东归路的一个概括,而梁漱溟先生是笔者走这条路的重要精神导师.

1979年,笔者热衷于西方哲学的概念体系,因为对中国哲学毫无兴趣,所以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基本不读圣贤书,甚至不知道梁漱溟先生的大名!1983年至1990年间,笔者开始涉足西方文明如何造福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发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弊端,为了探悉这些弊端并寻求解决方案,笔者在“迷恋”西方哲学、追随西方文明以及学习西式环保的路上走得更远,直到对其产生怀疑,回过头又不得不重新寻求中华文化根脉.

在此必要提及的是,2000年,笔者到挪威接受被苏菲基金会称之为“诺贝尔环境奖”的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主办方对笔者的获奖感言只有一个希望,就是讲讲中国文化、儒释道或者“阴”和“阳”.那时笔者发现自己除了一张中国脸,实在不了解也讲不出中国文化.这件事对笔者刺激很大,于是“知耻而后勇”,回国后发愤补习国学.这时,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先生的《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深深地吸引了笔者,开始从这本书认识了梁漱溟先生,又从梁先生那里重新认识了孔夫子,从而开始认识儒家,并由此决心走知行合一的儒家之路.

梁先生的思想成果极其丰富,最让笔者开启心智的是他关于新中国文化之路的思想脉络,以及其中关于中国精神的诠释与践行理念.他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和文化分析两个层面入手,认为中国的问题不是别的问题,而是文化失调问题.要解决中国问题就必须复兴文化,而复兴文化又必须从乡村着手,只有进行“乡村建设”才能修复中国精神、重建社会秩序,最后解决中国所面临的社会文化的断裂危机.他由此提出了“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此新中国文化之路,也就是世界文化转变之所趋向”的解决方案并身体力行.虽然他的治世理想由于诸多原因被中断,但是他留下了思想的种子,对于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当大家都在从不同方面来看待和处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的时候,梁先生从更本质的视角看到“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1].一个民族一旦对自身的文化失去信心、对自身的国情国性不去深究,就会对拿来主义失去准绳,西方诸如物质主义、科学主义和资本主义等工业文明核心价值就会长驱直入,与中国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产生激烈的冲突,其现代化的方案就可能出现偏差并承受高昂的社會代价、环境代价和文化代价.毕竟,救国和治国良方都应基于自身的文化.

梁先生的洞见和勇气源于他对中国文化的自知、自觉和自信.他说“中国之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天然地不能外于其固有文化所演成之社会事实,所陶养之民族精神,而得解决.它必须是中国的一套,一定不会离开中国社会的事实及民族精神而得到一个办法,在政治上、经济上如果有办法,那一定是合乎中国文化的”[2].这套合乎中国文化的方法一定是根于中国精神并且能够激发中国精神的.

那么,中国精神是什么?梁先生认为,不管是人类问题,还是人生问题,中国精神就是要从人本身的理性中去找到解决自己和社会问题的办法.它是向内求的而不是向外取的.他说“儒家没有什么教条给人,有之,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中国自周孔以来,除以*情谊领导中国人外,便是发挥人生向上精神,一切以是非义理为准”[1].用更简明的话语描述,即“向上之心强,相与情谊厚”.向上之心是对于神圣性的向往和连接;相与情谊厚是亲亲、仁民、爱物的日用伦常和世俗生活,而世俗性和神圣性的结合以及反求诸己、自明其德的生命自觉,就是中国文化最深刻、最可贵的特点.

梁漱溟诠释的中国精神,可以概括为自立、互助、公益的精神.自立就是明明德,即自明其德、自省其心;互助就是亲民,就是“相与情谊厚”,也即吕氏乡约所云“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随”;公益就是止于至善,在以向上之心一步步朝向共同福祉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和宇宙大生命的融合.用更简明的话语概括,就是“乐和”——天地人和,乐在其中.所有的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都是为了激发中国精神,这在今天的乡村建设领域正在形成共识.正如龙泉乡约的同仁所言:“中国人的信仰是天与地,天与地的精神中心在乡村”“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要重塑中国人的终极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上山下乡,践行中国精神

梁漱溟先生指出:“中国文化是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他认为道德文化是中国无形的根,而乡村社会是有形的根,因此要从乡村开始复兴中国文化.更可贵的是,他把这种认识化为行动,辞去北大教职,举家来到山东邹平从事乡村建设.

关键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振兴乡村的关键是振兴中国精神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关键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关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