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香蕉人困惑论文范文资料 与香蕉人困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香蕉人困惑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0

《香蕉人困惑》: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香蕉人困惑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美国华裔作家刘柏川在其自传性作品《偶然生为亚裔》(The Accidental Asian)中称自己被叫作 “香蕉人”,即外“黄”里“白”,也就是从外表来看是中国人,但内在的他却是美国人.然而刘柏川的身份认同却没有那么简单.研究发现对于“香蕉人”来说,变“白”既是一个无意识的自然过程,也是一个有意识主动寻求融合的漫长痛苦过程,一个从无种族身份意识到渐渐意识到种族身份,继而努力超越种族限制,再到不断探寻身份积极寻求融合,最后偶然间成为亚裔身份代言人并开始正面积极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成长过程.研究还发现在身份认同和融合方面,当代美国华裔海二代和他们的父辈海一代呈现出了复杂而微妙的差异.

关键词:《偶然生为亚裔》;海二代;身份认同;同化

一、引言

在全球化形势不断加深和中国日益崛起的时代环境下,在当今美国,身为一个“ABC”(America-born Chinese)是怎样一种感受和体验呢?如今美国华裔海二代对于自己的身份是否认同,是否在意呢?著名美国华裔作家刘柏川(Eric Liu)的自传性作品《偶然生为亚裔》(The Accidental Asian)生动、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香蕉人”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该作家和作品.刘柏川(Eric Liu)1968年生于纽约,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24岁开始为克林顿总统撰写演讲稿,成为总统先生最年轻的专业撰稿人,美国公民大学的创始人和CEO,CNN专栏作家《大西洋》网站通讯作者,著有《 的花园》( The Gardens of Democracy)、《中国佬的机会》(A Chinaman’s Chance)等十余部作品.

《偶然生为亚裔》在海外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深受好评.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亨利·路易斯·盖茨(Henry Louis Gates, Jr.)称这部小说让人不由想起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的作品《黑男孩》(Black Boy),是对定义何为美国人文学作品的重要贡献.《偶然生为亚裔》作为一个自传性非虚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十分值得国内研究学者关注和研究.

二、海二代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本作品我们看到了刘柏川在他的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成年以后四个阶段中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有着和海一代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充满温情、向往和奋斗,也夹杂着矛盾、迷茫和痛苦.

(一)“变形虫的幸福期”

在作品中,刘柏川将自己的童年称为是“变形虫的幸福期”(amoebic bliss),也就是他在化茧成蝶痛苦成长蜕变之前的蒙昧混沌状态时期.此时的他还没有开始发现他和周围人的差异,没有因差异而感到困惑烦恼,也还没有经历无可选择和无法适应的痛苦,没有明显地受到排挤和歧视,完全不必分析差异和歧视形成的原因和去除差异和歧视的办法,他的童年是简单快乐的.少数族裔旅居异国他乡的漂泊感和孤独感,是流散文学常见的内容.然而对于海二代来说,尤其是像刘柏川这样在20世纪后期出生的海二代来说,情况却大不一样:他们在童年时期里很少感到自己的身份差异和融入困境,他们也几乎没有漂泊感和孤独感.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年龄尚幼,海二代在美国土生土长,但是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当时渐渐平缓的政治氛围.刘柏川生于1968年,美国因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引发美国全面排华气氛,到1943年所有排华政策全面废除,所以对华政治气氛和缓许多.

“漂泊“和”孤独”都是海一代的感受,“漂泊”和“孤独”也适合于海一代,也就是生于母国,长于母国的第一代移民.海一代来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全新的国度.海一代出生并成长在中国,通常他们在离开中国之前就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动,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困难和障碍有一定的预知.海一代对母国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那里曾是他们的家园,那里有很多亲友,也有很多生活经历.在新的国度里,海一代一般都有着浓浓的乡愁,因为母国是他们的“根”,如同贾平凹先生所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的.”

但“漂泊感”却不适合于海二代.海二代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对父母生长的地方,他们所知寥寥,没有生活经历,也没有记忆,没有太多亲友,因此没有很多感情和认同.他们的根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多海二代早年时不会想到的问题.他们自然地认为他们和身边的人一样,美国就是他们的根,他们就是美国人,也正因此刘柏川才得以享受他的“变形虫的幸福期”.

(二)青春期的烦恼和跨文化交际困境

海二代的童年是简单快乐的,毫无种族身份意识,也没有感到差异和不适,然而当刘柏川进入敏感的青春期,他开始感受到种种或是明显或是微妙的差异和不适.刘柏川把他和周围人的差异、种种不适应和不融合都归因于他的基因、他的肤色、他的发式,他的种族.“在青春期时期,在我的外貌、我的感情、我的举止这三个毗邻的竞技场上,我都摔得鼻青脸肿.”

关于外貌,青春期时的他开始嫌弃自己的发型不酷,因为他的头发又直又硬,明显是华人发型和发质.在那个敏感脆弱的年纪,他开始忍受各种成长的烦恼.他还不明白青春期的烦恼其实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他把他不能炫酷而苦恼的原因归咎于他的基因,他的种族.

在举止行为方面,他也开始感到各种困惑.他在白人朋友家吃饭前偷偷看着主人怎么祷告,饭桌上的他却不知所措,感到浑身不自在,他不懂得吃饭礼仪,不知道如何用刀叉,不知道怎么表达才礼貌而不突兀不冒犯.战战兢兢的他完全没有预料到他如此小心謹慎地察言观色的结果,竟然还是惹得朋友的母亲十分不高兴——因为他从始至终没有对朋友的母亲表达过谢意.在华人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他还不习惯说谢谢,也从不写感谢卡,因为那样会让人感到比较生分别扭.各种谢意都是心照不宣的,在家庭环境中更是如此.而在西方的文化中,他的行为却被视为是不知感恩的,无礼的.

香蕉人困惑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香蕉人困惑为关于香蕉人困惑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美国香蕉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