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诗歌鉴赏论文范文资料 与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解答方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歌鉴赏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0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解答方法》:本文关于诗歌鉴赏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考试卷上的古代诗歌,在表达上肯定有其独特性,这就是所谓的技巧.考生需要培养“识别独特”的敏感意识,这样答题就容易找到方向.

一、强化识别“修辞手法”的意识

“比喻、比拟、衬托”这三种修辞格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不管试题有没有提示,考生一定要有将这三种修辞格依次对号入座的意识.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 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9.(略)

本题虽然没有明确说考查表达技巧,但是考生可以推测:命题者问“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既然提到“方法”这个词语,可见试题考查的还是作诗的技巧,只不过换了一种问法而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呢?“比喻”在诗中找不到,“比拟”在诗中也找不到,那就试一试“衬托”吧.最后一句中的“惆怅”是这首诗抒发感情的标志词,这一点考生应该能看出来.但是,诗的前两句并未写“惆怅”,而是写自己“惯别家”,就是习惯离开家乡,第二句“等闲挥袂客天涯”更带上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毫无悲切惆怅之感.前后照应起来看,前两句诗和后两句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一个转折,形成了对比,使用了衬托手法.

【参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二、遇“怎么描写”,用四个术语分别验证

“侧面描写”“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这四个术语都属于表现手法,考生答题时不能胡乱套用,而要结合诗句进行验证分析.

例2 (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宋]黄 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略)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3)(略)

这道题问得很具体,直指桃花,因此和前两句无关.第三句和第四句并无修辞格的使用,只好去“描写类”的四大术语中找一找.“桃花落处无人见”留一悬念和读者,落下的桃花哪里去了呢?“濯手惟闻涧水香”告诉读者涧里的水有香味.是什么东西散发的香味?当然是飘落在水里的桃花.思维走到了这里,相信大多数考生能够看出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桃花之香,而是通过写涧水之香来侧面描写桃花之香.

【参 】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例3 (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略)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此题明确让考生从“点面结合”的描写角度去赏析诗歌,因此虽然本词中有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但考生不需要指出分析.

“点”就是眼睛的定格,“面”就是放眼望去.“香红渐渐稀”泛指暮春百花脱落,属于视觉的大面积描写,是“面”;“花褪雨”“絮沾泥”,眼睛专注于一个景物,肯定算是“点”.由此,考生可以归纳出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等要点.

【参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例4 (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

赠 燕 [清]张 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略)

“哪些”暗示这首散曲使用的表达技巧不止一种.先找修辞手法,很容易就能看出燕子“语呢喃,千般诉说”符合拟人的特征.“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明显是用典.燕子不忍花落,着意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的花朵,这个动作是实写;燕语呢喃,好像向人诉说着千般心情,这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参 】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三、遇“抒情方式”,首选“借景抒情”,次用“用典抒情”

例5 (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溪行逢雨和柳中庸 (唐)李 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 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略)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第一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正符合“借景抒情”的要义:日落众山,天色转昏,暮雨潇潇,下个不停,诗人心情已然不爽,再加上和友人天各一方,思念之情自然涌上心头.其实,听见猿声的仅限于诗人自己,但他将猿猴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共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增加了深度.

第二首较第一首相对简单.注解的提示可以使人想到化用前人诗句,化用前人诗文也就是“用典抒情”.

【参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第一首以“哪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诗歌鉴赏论文参考资料:

诗歌月刊

珠宝鉴赏论文

诗歌投稿

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诗歌杂志

结论: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解答方法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诗歌鉴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诗歌赏析范文大全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