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普惠论文范文资料 与互联网在普惠金融方面实践应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普惠范文 科目:论文参考文献 2024-03-11

《互联网在普惠金融方面实践应用》:此文是一篇普惠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发展普惠金融g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0 2015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新内涵,要求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互联网技术s普惠金融的内在耦合性,最后提出要从大数据的利用、金融创新、云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推动互联网技术更好的服务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2005年,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即商业银行以可负担的成本,及时有效地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指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性问题——让互联网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到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同年的7月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 主席提出要建立普惠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受众的特征,决定了对商业银行来说,和借贷给大企业相比,借贷给缺信息、缺信用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群体具有更高的风险,而为了降低这一风险,银行不得不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通过交叉验证等形式,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推高了银行的成本投入.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多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相继崛起,提供了和传统金融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了部分被传统金融所排斥的群体,和普惠金融显现出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大趋势.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利,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的模式创新和运行效率.

互联网技术和普惠金融的内在耦合性

普惠金融之所以在提出多年之后还没有长足的发展,除去受众本身的问题不谈,仅从供给方来说,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其服务重心难以下移;二就已有的普惠金融实施载体来看,受经营区域及资本金所限,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普惠金融机构在覆盖面上存在瓶颈,其覆盖的深度及广度均难以突破;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带有扶贫性质的金融项目则在可持续方面难以保障.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则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具体说来:

(1)互联网技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普惠金融的受众具有信息获取较困难、缺乏信用评估和抵押物、单笔交易金额小等特征.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有助于消除这一障碍.首先,互联网技术手段和金融服务的结合使得金融 的作用不断弱化,金融脱媒日益成为普遍现象.其次,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等特征有利于整合碎片化的需求并形成规模优势,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借助于操作流程的网络化和标准化,降低了金融交易的专业化程度,业务处理速度快,边际成本低.

(2)互聯网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首先,从覆盖的区域来看.传统金融机构需要通过机构的铺设来提高覆盖面,成本自然会高.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融合避开了这种弊端,即便没有银行网点,客户也能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工具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完成非 交易.其次,从覆盖的社会群体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创新降低了客户准入门槛,例如“宝宝类”的互联网理财工具的起购点变成了1元甚至1分钱,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3)互联网为普惠机构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传统微型金融在发展模式上存在制度性和福利性的冲突:过度关注社会目标,就导致盈利目标落空,从而机构不可持续发展;过度强调盈利目标,则微型金融机构就丧失了应有的普惠性,被重新赋予了贵族属性.大数据的有效利用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缓解了福利和制度的冲突,使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

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途径

(1)大数据解决普惠金融“高风险”难题.中国人民银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全国2000万法人经营实体中,50%以上没有信用记录;14亿人口中超过70%缺乏信用数据.构建“互联网+”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低收人群体和小微企业的用水、用电、纳税等社会综合数据流,进行快速搜集、有效甄别,在不依赖“亲见亲核”交叉验证的前提下,实现对借款对象5C的全景式扫描和合理判断,从而降低银行提供普惠金融的风险.

(2)“互联网”产品服务模式,解决普惠金融“高成本”难题.覆盖全球的电子信号,7×24小时的运营模式,突破时间、空间的瓶颈,以低廉的边际成本,覆盖传统意义上因偏僻分散而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的统计,截至2016年末,我国网民总规模达到6.49亿,其中,农村网民总数达到1.78亿,占所有网民的27.5%.互联网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快速普及,为网络理财、在线支付、线上贷款乃至股权众筹等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去 化,极大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匹配程度,能够随时将不同地域的金融服务和金融需求进行匹配,有效地降低交易撮合成本.

(3)“云平台”,解决普惠金融“低回报”难题.“云平台”的日趋成熟和普遍应用,将通过开源的平台建设,有效促进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共享.普惠金融领域的跟进者,将无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去重构提供这一服务必需的基础设置.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的特征和普惠金融系统融合的深化,对于普惠金融而言,互联网技术将逐步从“金融信息的传递者”转变成为“金融价值的配置方”.新型普惠金融生态系统下,多渠道、多经营实体的竞合共赢将成为可能.

[1]丁杰.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理论和现实悖论[J].金融论坛,2015,(6):1-10;

[2]刘存亮.“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思考和实践[J].清华金融评论,2015,( 12):44-46.

[3]邢乐成,羿建华.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和运行要点.经济研究,2015,(8):

普惠论文参考资料:

普惠金融论文

普刊论文发表

普刊

结论:互联网在普惠金融方面实践应用为关于对写作普惠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普惠金融贷款好批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