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资料 与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范文 科目:论文参考文献 2024-01-26

《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本论文可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施甸县千百年来融濮文化、哀牢文化、中原文化、东亚文化为一统,形成了各种文化交融渗透的多元文化体系.多民族的繁荣发展使得施甸留存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汇聚和包容着24个民族的魂之所在,根之所在,是我们生活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的精神财富.本文将对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施甸非遗 现状 发展

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现状

施甸县从2004年开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成立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小组,共申报了4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其中省级非遗项目2项,木老元布朗族山歌之乡、布朗族服饰习俗,两个项目于2006年和2009年分别列为省级保护名录;市级项目有23项,县级项目7项.到2016年为止施甸县非遗项目省级传承人9人,其中去世3人,剩6人.市级传承人31人,其中去世4人.县级传承人11人.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结构及续存情况主要是中老年偏高,省级6人,市级27人,年纪最长84岁,年纪最小32岁.在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情况.

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很多急需立马抢救保护,开展田野调查,收集整理上报.特别是许多散落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传统技艺,老艺人宝贵技艺都存在着失传和将要失传的危险,出现年龄断代和传承难的现象,而作为非遗保护工作者来说,最痛心的是眼睁睁看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在我们年轻一代的手里遗失殆尽.施甸县非遗急需抢救保护项目有10个:分别是布朗族器乐葫芦笙制作工艺;布朗服饰习俗“打草鞋”;布朗族服饰习俗;布朗族传统习俗“跳会”;布朗族“接木龙”习俗;传统美术施甸县“木雕”技艺;太平传统手工“扎龙工艺”;传统手工技艺“篾编”;传统习俗“施甸丧葬习俗”;传统体育竞技“傣族打陀螺”.

(1)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施甸县对布朗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以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还远远不够,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的劲头还有待于增强.加之由于少數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广大干部群众不注重或不懂得民间文化的保护,任其自由发展,从而导致许多突出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流失.

(2)传承难度较大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封闭的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挑战,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传承机制日益遭到破坏,以致部分传承人断代.另一方面,由于宣传、保护、挖掘的力度不强,许多优秀传统技艺濒临灭绝.比如布朗族的传统山歌,许多年轻人已不愿再唱,会唱的人大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跳会”这一古老祭祀舞蹈已后继无人.

(3)开发利用率不高

施甸县的布朗文化丰富多彩,开发潜力较大,但由于投入不足等诸多原因,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以布朗族的服饰为例,布朗族服饰色调鲜艳,造型独特且原始古朴,蕴含着布朗族风俗习性、审美观念和生活追求.如果把布朗族的服饰进行有机改良,将其最有代表性的花草鞋、围腰、包头、背幺作为旅游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将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4)规划不完善

没有规划,就没有发展方向,当前,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基本呈零敲碎打的现象.要真正实现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要切实将其发展规划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使其能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波助澜.

(5)投入不足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从上至下尚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加之,施甸县财力十分有限,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但要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开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6)认识不足

在全县范围内来说,每个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认识基本是空白的.基于认识的不足,难免导致对加强和保护民族文化重要性、紧迫感的淡化,宣传力度的不足,不能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的通知》的规定纳入各级政府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期工作计划之中.

(7)措施不足

施甸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由于宣传、保护、挖掘的措施不足,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文化遗产已面临危机状态.传承人的断代,技艺的失传等,这些需要政府成立相关部门,拿出具体措施进行管理,将各民族文化有效的得到继承和发展.

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建议

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登录、选定、保护的相关制度,完善市、县、乡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实行责任制,签订各级保护项目的目标责任书,并建立激励机制.继续普查,及时抢救.要建立保护名录,特别是对那些独一无二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且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但濒于灭绝或失传的类别和项目,要予以重点保护和优先发掘,运用传统的文字记录和现代影视的方式使之如实地被保护下来.另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保护遗产本身,还要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保护,设立传承奖励机制,帮助传承人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加大政策扶持等,使这些特色精品的“非遗”文化项目能够发扬光大、传承后世.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节庆日和重要的场合进行展示推介;二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舞台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和到保护的行列中来.

(1)积极申报市保、省、国保项目.(2)对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次全面普查,建立健全相关档案.(3)建立文化传承人的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资助扶持等手段,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4)针对施甸县的文化遗产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机制,积极辅导和引导传统文化之乡进行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举办.(5)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保护,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6)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1] 李月山.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4.

[2] 邓忠汉.保山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7.

[3] 施甸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施甸县民族宗教志.云南速盈印刷有限公司,2016.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参考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结论: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为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