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化内涵论文范文资料 与邵阳方言俗语文化内涵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内涵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2-11

《邵阳方言俗语文化内涵探究》:这是一篇与文化内涵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邵阳方言俗语由当地劳动人民创造并在民间广泛使用,生动反映当地的物质生活、民间风俗习惯及精神文化,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及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当地方言俗语的文化探析,明晰了特定地域的自然气象、农业生产劳动、民俗文化、儒家文化及民族精神等种种地域性表现,展现出不同地域群体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有助于促进对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性研究.

关键词:邵阳;方言俗语;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谢玉(1994.2-),女,汉,湖南省邵阳市人,云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2

语言是文化的传递工具,文化是语言的传递内蕴,每种地域性语言都因其当地独有的文化背景而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萨丕尔说:“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那种代代相传地决定着我们生活风貌的风俗信仰总体.”[1]“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凝聚着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方言中的词汇,始终忠实地记录着社会生活并反映出不同地域群体的各种文化理念.”[2]方言俗语是方言词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流行于某些特定地域,由当地群众创造,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于世.方言俗语的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大胆直白,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方言俗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研究方言俗语产生的地理、文化环境,深入剖析方言俗语和当地文化的内在联系.

邵阳古称宝庆,又叫做昭陵.自秦代以来,就有了地方行政区域建制.邵阳古城历史悠久,远在战国的时候,便有了光辉的楚文化,到汉唐之际,楚文化又逐渐融合于中原文化.邵阳现在一共有九个县三个区,面积为2.0759万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苗、瑶等十多个民族,总人口为707.18万余人(2014年底统计数字).本文研究的语料主要来源于《中国民间谚语集成湖南卷(邵阳市分卷)》.

一、邵阳俗语中的自然气象

邵阳市地处湘中丘陵西南部和南岭山地西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南、西部多山地,大体以“七分山地两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的形式分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邵阳市地处亚热带,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水丰沛,五六月份降水最多,雨热同季,夏季主要是湿热型为主.全市常年平均气温16.1-17.1℃,七月温度最高,一月温度最低,由于四季分明,几千年来,邵阳人民长居于此,对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气象很熟悉,所以在方言俗语中会出现大量的“风、云、雷、电、雨”等气象词以及“白露、三月三”等节气词.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反映当地自然气象的方言俗语.例如:

(1)三月三,冷凄凄,三月十五盖棉被.

(2)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过后朗朗晴.

(3)六月六,晒得鸡蛋熟.

(4)五月不借锄,六月不借扇.

(5)过了白露节,两头冷,中间热.

(6)秋寒禾生芽,冬寒满天雪.

(7)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8)六月下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

例(1)(2)说明了邵阳春温多变、早春寒冷的特点.邵阳在3月上旬进入春季,春季乍寒乍暖,天气变化剧烈,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绵绵细雨要直到清明,而且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常让人猝不及防、深感其冷,因此棉被是不能早早收起来.例(3)(4)体现了邵阳夏季炎热至极.例(5)公历9月8日左右为白露,此时“秋老虎”即将逝去,天气开始转凉,早晚凉而中午热,故有此谚.例(6)(7)从侧面说明了邵阳天气的严寒,及描述了邵阳冬季的必有现象:下雪.例(8)说明邵阳夏天的雷阵雨地方性很强,且来得快,来得急.

二、邵阳俗语中的农业生产劳动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自古以来,中国农业生命力以“多元交汇,精根细作”作为强大的依据,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湖南素为“鱼米之乡”,邵阳属于湖南的西南部,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四季分明,且邵阳市境内水系发达,溪河密布,农业资源丰富,适合农业耕作.百姓世代流传的俗语也就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涉及了农事耕耘、治理保护、收割储存、时令节气方面.例如:

(9)犁三遍、耙三遍,不怕老天晒半年.

(10)冬耕要深,春耕要平.

(11)塘里有水,仓里有谷.

(12)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13)一株不治害一兜,一块不治害一片.(兜:插秧时,一兜禾苗通常要插六根秧苗.)

(14)天一半,地一半,麻雀老鼠各一半.

(15)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收.

(16)谷雨早,小满迟,清明前后正当时.

(17)三月清明早浸谷,二月清明迟浸谷.

(18)喝了元宵酒,犁耙握在手.

例(9)(10)句俗语主要讲了整地的讲究.前句是技术上的讲究,要做到三犁三耙,在種水稻之前,要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在旧时,一般借助牛来整地.后句是说整地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要求.例(11)(12)强调水和肥料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没有水决定水稻会不会有收成,有没有肥料决定收成的多少,所以农民一般会在插秧后引水灌溉,并在分蘗期的时候进行施肥,以助水稻茁壮成长,结出丰盛的麦穗.例(13)强调了治理对水稻的重要性.要从源头上对水稻进行治理,否则会影响到一片水稻甚至更多,以致前功尽弃.例(14)(15)是强调关于水稻的收割入仓的及时性.前句说明收割水稻需要及时,否则,将会造成颗粒无收;后句的意思是水稻在其九成熟的时候收割最合适,不能等到完全成熟,当然也不能太提前,不然会大大降低收割水稻的收成.例(16)至(18)说明了节气和相关的农业,一般来说清明节、谷雨、元宵节等是传统农业中的重要气节.农民将应该按照相应的节气时令开始进行农事.

文化内涵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结论:邵阳方言俗语文化内涵探究为关于文化内涵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化内涵名词解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