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谷溪论文范文资料 与再读谷溪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谷溪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3-02

《再读谷溪》:该文是关于谷溪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曹谷溪是一部很厚重的大书,愈读愈耐读,越品越有味,似乎永远读不完,一直品不够!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就知道曹谷溪这个人,知道他是一个典型的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作家,被文学界称为“老镢头”派诗人,而且有幸读过他的一些诗作.他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火一般热情,充满着对陕北这块黄土地及其父老乡亲的大爱,对于我这个嗜好文学的热血青年来说,对他的仰慕和敬佩之情难以言表!但是,当时由于年龄的原因,水平的差异和工作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自卑和胆怯,使我与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兄长(曹老师比我整整年长18岁)擦肩而过,没有更多地走近他,更没有过多地与他交往.因而对他的认知感,特别是对他的身世,他的经历,他的为文为人,他的人品与文品,都知之甚少,甚至仅仅停留在一些模糊的表象上.

然而真正认识他、走近他、熟知他,以至志同道合,成了文学挚友,成为忘年之交,是在我渐渐叩开文学大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事.再确切点说,是在2006年7月以来我担任志丹县委书记、宝塔区委书记的年期间的接触、交流、合作和交往.

关于这段情缘,我曾在《感恩谷溪》一文中详细叙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近一段时间以来,曹谷溪的影子不停地在我的脑海萦绕,挥之不去!谷溪为什么让我这样痴迷,这样尊敬?我认真反复地思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谷溪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学者和老师,更重要的是一个男人,一个地地道道、名副其实、代表陕北这方高天厚土,且具有英雄气概、出生入死的真正男子汉.

在谷溪身上集中体现了“五气”.

骨气.谷溪于1941年农历2月1日出生在陕北清涧县郝家墕乡郭家嘴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父母是地地道道、老实憨厚的庄稼人,可以说斗大的字不识半升,一辈子坚守农道,与世无争,煎熬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在陕北一带,清涧县算是最荒凉最苦焦的地方之一,而谷溪的家乡又地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更是不毛之地.兄妹7人中,谷溪既是老大,又是唯一的一个男孩.长子和兄长的双重身份,使幼小的谷溪过早地担负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父母对他格外器重,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还是将他早早送进学堂,盼望他多识几个字,日后有个大的出展,彻底改写家庭的苦难命运.地位的卑微,出身的贫寒,并没有使小小的谷溪屈服、沦丧.他硬是憋着一口气,鼓着一把劲,在同学、老师、世人面前没有自卑更没有低头,而是一方面刻苦学习,听从老师的教导;另一方面利用放学空闲时间,帮助父母砍柴、割草、拦牛、放羊,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尽可能地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在困难的年代里,吃糠咽菜,遭人白眼是家常便饭.谷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背景下渐渐长大,坚持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而且,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1962年,谷溪高中毕业.由于家庭生活的困难,使他失去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这成了他终生的一大憾事.那阵儿,国家还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组织上大量精减干部,动员城里的市民和家属到乡下参加农业劳动.那年4月,他领到了,在其他同学正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延川县医院住院部炊事员的差事.其实当这个炊事员,也不容易.谷溪最早的爱好是绘画,1959年他已考入西安美院附中,但由于家庭贫困而放弃,不得已才上了高中.曾经一度,他想以画像、油漆为生.也就是因为这个爱好,让他结识了县医院的领导,并感动了对方.听说县医院需要一个炊事员,谷溪喜出望外,在县医院领导的帮助下,经县长办公会议研究批准,谷溪终于当上了这个炊事员.半年后,县民政局将他调到本县贺家湾公社当了炊事员兼管理员.由于当时他文化程度高,公社干部奇缺,他又被公社党委书记器重,了文书.那时他还不是党员,却保管着党委和行政两枚“大印”,全机关的吃喝拉撒、写材料、刻蜡板、送信等差事全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一时间他成了公社的“红人”.用著名作家陈忠实的话说,曹谷溪是一名抓着炒菜铲子起家的作家.事实正是如此.年轻气盛的曹谷溪晚上躺在土炕上,经常是思绪万千,夜不能寐,从心底迸发出一句陕北男人常有的豪言壮语:“难道老子一辈子就做这么个营生?”他觉得他的文采不错,有写作的天赋,何不在文学的道路上走一遭,闯一闯?说不定还真的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又拿起另一把“铲子”,不,是一支沉重如椽之笔,开始了写作生涯,走上了一条漫漫文学的创作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1962年的冬天,身为“伙夫”的他创作的秧歌小戏《脚印》和百十首秧歌词,被《延安报》选载;他写的歌剧在乡上和县里演出受到好评;他的秧歌词,由县委宣传部油印发放各乡镇演唱.谷溪的作品终于变成了铅字,这一小小的成绩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曹谷溪.他的写作热情更高了,作品更多了.1963年的春天,谷溪调到延川县委办公室当了“通讯员”.《延安报》又以来信的方式刊登了他的一篇表扬稿《一只手表》.之后,他利用下乡送信期间,采写了关庄公社《贺家庄组织群众常年读报的经验》,长篇通讯《一支活跃在黄河畔上的红色放映队》等,分别发表在《延安报人》和《延安报》上.由于擅长写作、成绩突出,他被《延安报》聘为特邀通讯员.1965年后,他担任了延川县贾家坪公社的团委书记,他的创作热情逐渐高涨,各类作品常常见诸省、市报刊杂志,也引起了地区和省里文艺界的注意.当年他又光荣地出席了“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2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诗集《延安山花》,国内外发行28.8万册,同年9月又创办了《山花文学报》.1979年春,曹谷溪调到县革委会通讯组,不久被提拔为通讯组长.从此,他和写作、文学事业结下了终生之缘.虽然谷溪当了“干部”当了“官”,但是由于家里人多,生活依然非常困难.1977年,谷溪的父亲在山洪暴发中身亡.他一个人顶着一家10口人的压力维持生计.当时,市民的供应粗粮比例很大,全家每月只能买一袋面粉,他全部送回清涧老家,让年迈的祖母、母亲和小女儿享用.他和在延安的姊妹、儿子全部吃粗粮.有人劝他,找个关系走“后门”买点面粉.他说:“这比战后的1948年好多了.那一年的春天,我们几乎吃不到一粒粮食!”当时,延安正刮一股“獭兔风”.市财政局一位文友说,送你两只獭兔去赚钱.他一笑谢绝等1978年3月,一位朋友举荐他到省委当秘书,这是一个升迁的机会.可他说:“我自由惯了,一开会就瞌睡.我还是专心去经营那一茬叫‘文学’的庄稼!”这就是我们的谷溪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辈子就没有顺当过,但也从来没有被什么困难所吓倒,我把艰难和坎坷当做一种动力,永远不畏难、不服输,我做成了我想要做的事!”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用在作家曹谷溪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他今天的功成名就与他的铮铮傲骨是分不开的.

谷溪论文参考资料:

谷歌论文翻译

结论:再读谷溪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谷溪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谷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