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陕北论文范文资料 与行走陕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陕北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2-27

《行走陕北》: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陕北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秦延安,陕西蓝田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7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于《山花》《时代文学》《啄木鸟》《延安文学》等.

飞在大地上的云彩

天蓝得像海,朵朵白云就像绵羊般,一会儿四散开来一会儿又聚集在一起,尽情撒欢.车出靖边县城,一马平川的地势,让人的视野和思绪就像天地一般,辽阔无边.就在这辽阔中,那穿越风沙屹立千年仍有一人多高的秦长城,便蜿蜒而来.一个个如胡杨高挺的风力发电机,就像插上翅膀似的飞转着,让荒凉的沙地顿时有了生机.沿东南方向前行20余公里,便进入梁峁纵横的沟壑山地,我们的车在山谷间随着公路此起彼伏.虽然这里环境恶劣、植被稀疏,但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棵树、每一株小草都蓬发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就在我为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所惊叹时,突然就看见大片的红色砂岩从沟底跑了出来,又似一团团燃烧的烈火熊熊而起.在周围黄土高原的映衬下,显得色彩浓郁、惊艳奇绝,让人有种瞠目结舌的感觉.

这就是龙洲丹霞.因为千万年风雨的冲刷洗礼,赤色岩壁上呈现出一条一条形如波浪般的线条,所以得名“波浪谷”,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龙洲波浪谷不仅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馆,还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在丹韵亭边俯瞰山谷,只见怪石嶙峋,石柱叠立,千姿百态.红色砂岩就像大地的琴弦,优美而舒展,流畅如行云流水.在微风中,那些坚硬的岩石仿佛有了生命,一圈圈、一层层、一团团、一盘盘,连绵起伏,如波涛拍岸,如漩涡涌动,如云髻巧盘等细弱中隐藏着粗犷,柔美中显现着壮丽,让你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这满眼的赤色描绘成心中最美、最神奇的画图.

我们沿着沟边的红色石头一直往下走,那铺天盖地而来的红色砂岩,犹如一幅精妙绝伦的油画,迅速将人包裹,让其心甘情愿地成为这幅油画中的点缀.我们艰难地翻上爬下,在宽阔之处看到大如磨盘的石壁,从上到下均为红色,而且颜色基本一致.在狭窄之处,却见红色石头如流水般,一坨坨、一弯弯的就像红色的泥浆一般纷涌汇聚,流向沟底.行进中,有时已走投无路,可攀过一岩,又柳暗花明.有时要手脚并用,在砂石上一点一点向前移.行走其间,脚底并无踩在石头上的坚硬感,那一层层被风蚀空的边角薄如蝉翼,用手用力去掰,却又坚不可断.不知不觉地便来到二十多米深的谷底.相对于上边的险峻和狭窄,谷底却地势平坦,较为开阔.一条绿色绸缎似的小河波澜不惊,几棵千年古柳轻拂细舞,河边水草丰茂碧绿.从谷底向上望去,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如刀劈斧砍般姿态万千.每一块砂岩上的纹路都千变万化,有的像波浪,有的像兽首,有的像流水,有的像云朵,有的像陀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我们沿峡谷溯河而上,点点有奇景,弯弯见幽深.最后,在滑塌的砂土崖下只见丝丝水流浸漫而出,湿洇洇的深色和阳光下砂土的浅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是时光雕琢的印记.可以看出,水还在继续作用,像水曲柳的木纹,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攀峰脊,下深沟,走山梁,行砂岩,只想尽可能多地赏读这斑斓瑰丽的大自然的奇妙画卷.砂岩上独特的纹理线条,浓郁的天然色彩,犹如上帝的指纹.太阳从上面走过,原本暗红色的砂岩呈现出耀眼悦目的红色、橙色和金色等,光线的变化使红砂岩梦幻般的色彩、优美的线条、精细的纹理,瞬息万变,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和神奇.

从峡谷底再盘旋而上,沿土路继续前行,就到了阎家寨子,也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州古城遗址,距今约有1600多年的历史.从山上往下观望,龙洲处于一个低洼地带,远处晨雾缭绕犹如大漠长烟,近处丹霞绝壁上古人修建的石洞犹如一孔孔魔窟,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人称龙洲丹霞是一枚盖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之间的地理印,但在我看来,它却是飞在大地上的云彩,只不过这云彩是用大地的血液染成的.

走马花马池

从西安往北,路上是越来越苍凉,但苍凉中却透着粗犷和浑厚.五月给黄土高原悄然地穿上了一件绿衣,一棵棵花枝招展的洋槐树,犹如绣上的白花,将高原点缀得五彩斑斓.出了金锁关,过了宝塔山,当黄土高原越走越远时,那迎着漠风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毛头柳,就从一望无垠的沙海中冒了出来.虽然那柳是三三两两地孤寂,但每一个枝条都是冲天向上的,在广阔的荒漠中站成了一种坚强.车上的VCD播放着高亢豪放的信天游:“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川,赶上骡子儿驮盐欢.人说三边有三宝,咸盐皮毛甜甘草等”我的视线就跟着毛头柳在沙海中奔跑,思绪随着信天游在荒漠中驰骋.

黄河在此远远北上,以一道“几”字走过草原和沙漠,长城却罕见地蜿蜒南下,形成一个倒“人”字.在黄河和长城之间,便是定边.虽然定边水资源短缺,但有水聚池,却成为沙漠里的宝湖,盐的天堂.大大小小的盐池,就像一串珍珠镶嵌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

就在我还沉浸在信天游的歌声中时,朋友指着远处喊道,快看,盐湖.只见在长城脚下,千年秦直道旁,一片光亮闪耀在天地间,那就是拥有2000余年历史的花马池.位于盐场堡乡的花马池,是定边县盐湖群的首席代表,其湖面辽阔,达3300万平方米,俗称“大池”,已探明各类盐资源总储量为742.95万吨.“南风至,风起波生,即水凝盐.”这是《定边县志》中对盐湖产盐的描述.每年春天,当温暖的南风跋山涉水,来到毛乌素沙漠边缘,吹皱花马池湖水时,随风翻卷的浪花便在风中迅速凝结,生成闪闪发光的盐晶.思绪未定,车已到跟前.湖水平整的像一面镜子,蓝天白云游戏其中.池畔格子似的坝田毗接相连,湖水顺着渠道进入坝田,留下的是盐,流走的是水.太阳一照,池光水色,上下辉映,景色明丽,便得“定边八景”之称.不远处,是犹如雪般洁白的盐堆,装载车轰鸣着运盐.花马池所产之盐在历史上称为“白盐”、“花盐”、“老湖盐”,其色白、粒大、质优、保鲜效果好,是食用盐和腌制盐的精品原料.

定边产盐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盐,曾经长久的主宰着这里的命运,历代政权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对这里都十分重视,战争的烽火总是不断.不管是秦筑长城,还是西汉驻军屯垦,或是明“防秋”,盐总是争夺的焦点.特别是1940~1943年,为支援边区财政和抗日战争,王震的359旅2000余名指战员在此打盐, 赞誉道“盐湖是 第一财政”.

因为盐,这里曾是宋初的“经济特区”,成就了党项部族的壮大和西夏的建国,直接影响了中国以后的历史格局直至今天.因为产盐,定边古时叫盐州前后达725年.因为制盐,昔日荒凉的盐湖畔衍生出了许多村庄.不管是南来北往的,还是逃荒至此的,只要愿意,胸怀宽广的盐湖就欣然接受,离花马池不到1里的北畔村就是这样的一座村庄.打盐的人叫盐农,其实,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远远没有传说的那样浪漫温馨.过去打盐,完全依靠自然的气候和光照.每年天气最热、太阳最毒的时候,就是打盐的黄金时刻.头上阳光曝晒,脚下的卤水两天就能腐蚀烂一双普通胶鞋,手因为长久握工具而不能伸展,打下的盐要担远,担盐时,工具不能沾盐水,担子不能放下肩,异常的辛苦.打盐辛苦,驮盐也辛苦.以定边为起点,辐射八方的盐马古道,直接沟通了东晋太、西甘凉、南鄜延、北蒙塞的经济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一个个盐队,驮的不仅是盐,还有文化和文明.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今天花马池畔的秦直道已经模糊,虽然当地村民已不以打盐为生,食盐贸易的盛况已不复现,但沧桑的古长城仍在,359旅打盐时战士们栖身的175孔窑洞还在,它们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这里曾经的兴盛和繁华.

陕北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行走陕北为适合陕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陕西和陕北是一个省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