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维度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双目标维度视角农合机构效果评价广东案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维度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2

《基于双目标维度视角农合机构效果评价广东案例》:本论文可用于维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维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支小支农力度是农合机构面临的“双重任务”.本文基于广东省83家农合机构的调研数据,对农合机构双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合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支付支农能力不断提高,但支小支农力度有所减弱.应通过信贷技术创新、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调整信贷经营政策、制定更加精准的涉农考核指标等措施,引导农合机构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前提条件下提升信贷支农力度.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合机构;可持续发展;支农支小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8(3)-0059-03

2003年起,国家通过央行专项票据和专项借款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给予资金支持,正向激励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提升经营效益、增强支农能力.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及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双重目标实现得如何,肩负的双重任务落实得如何?这些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王硕平(2012)分析认为,改革后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农村信用社是名符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张荔、王晓研(2011)分析表明,改革后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异化导致了农村信用社偏离“三农”服务方向.蓝虹、穆争社(2014)分析表明,2007——2013年间农村信用社的总体绩效优于涉农服务绩效.周月书、彭媛媛(2017)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支农目标不兼容,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目标会挤出农业贷款、降低支农力度.张炜(2013)理论分析认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先解决其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让其承担更大的支农义务,且发展与支农二者并非不可调和,存在“最优支农水平”.

从既有文献来看,学界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后双重任务的落實成果存在争议,且大多数文献分析中所运用的数据、案例较为陈旧,不能及时、动态反映农村信用双重目标的实现情况.基于此,本文拟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农村信用社双重目标实现的最新情况进行分析.

一、农合机构的经营及支农情况

调查范围覆盖广东省16个地市83家农合机构1,时间跨度为2013年至2017年.从机构类型看,83家农合机构中有30家农商行、53家农信社;从地域范围看,24家地处珠三角地区,59家地处粤东西北地区.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首先,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至2017年,83家农合机构净利润总额增长28.23%,年均净利润增长率为6.41%,净利润增长态势良好;资产收益率稳定在11%——14%之间,运营效益好,对股东回报率较高.此外,2013年至2017年,成本收入比分别依次为30.32%、29.22%、26.69%、26.72%、26.14%,下降趋势明显.其次,资产扩张较快.2013年至2017年,83家农合机构资产年均增长15.67%.第三,存贷款增长快,占县域市场份额大.2013——2017年83家农合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1.91%;2017年存款市场份额超过五成的有51家,贷款市场份额超过四成的有43家.最后,资产质量较好,总体风险可控.2017年末83家农合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2013年降幅为61.94%.且2013年至2017年,83家农合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依次为3.26%、2.52%、2.38%、3.53%、3.37%,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3.01%,与大型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水平接近,风险可控.

(二)支付支农力度加大但信贷支小支农力度减弱

1、支付支农能力大幅提升.一是83家农合机构合计4427个营业网点对所在区域乡镇实现全覆盖,通过实体网点保证了农村地区各种类别经济主体的支付结算需求.二是助农服务取款点数量不断增多,由2013年的2469个上升至2017年的5258个,增长一倍有余.三是银行结算账户不断增加.2013年至2017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分别增长43.47%和33.91%.四是积极承担起*涉农财政补贴、涉农民政款项的支付任务,如种粮直补、良种补贴、低保金、五保金等.

2、信贷支小支农力度有所减弱.农合机构肩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任务,虽然其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但其支农支小等社会效益却日益衰退,值得关注.一是在83家农合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不断降低,2013年至2017年末,其占比分别为6.13%、5.25%、4.94%、4.16%、4.15%,占比小且呈下降态势.二是涉农贷款中真正用于支持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贷款比重呈下降趋势.以农户经营类贷款2为例,2013年末至2017年末,83家农合机构农户经营类贷款余额占其所有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9.64%、7.61%、8.40%、8.16%、7.49%,占比始终徘徊不前甚至还略有下降.考虑到珠三角地区农业产值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小,剔除24家珠三角地区的农合机构后,剩下59家粤东西北地区农合机构的农户经营类贷款占比在2013至2017年间亦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1.9%、17.84%、17.61%、16.6%、14.83%.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原因分析

(一)网点优势保证了存款的增长

目前,农村地区特别是乡镇一级农信社的网点居多,有力地保证了农合机构存款的增长.调查显示,2017年83家农合机构的网点数占当地网点总数的44.03%.基于习惯和历史原因,乡镇居民对农信社的信赖程度较深,农合机构客户基础较好,吸储能力强.2017年末,83家农合机构的存款余额较2013年末增长59.61%,乡镇的网点优势保证了存款的增长,从而夯实了农合机构负债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县域经济投资拉动模式带动了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

近五年,受城镇化等利好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进程加快,所在区域GDP不断上升,整体经济发展势头较好.2013年至2017年,83家农合机构所在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4.63%,GDP增长54.30%.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而农合机构作为县域一级法人,相较于县域的大型商业银行有网点多、决策链条短、信贷审批权灵活的优势,在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带动下,发放了大量信贷资金.

维度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基于双目标维度视角农合机构效果评价广东案例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维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的维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