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生成课程论文范文资料 与生成课程中教师作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成课程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5

《生成课程中教师作用》:这篇生成课程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幼儿园课程提倡园本化、班本化,其目的是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推动自主学习、探究、表达,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如何基于幼儿的经验和需要来生成课程?怎样让“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浸润我们的课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其作用?本文将结合大班的“养蚕记”来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春天鸟语花香,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季节.怎样带着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春天,玩有所乐、玩有所获?怎样让我们的课程跟随孩子们的兴趣,在春天里萌芽、生长?下面就以我园某大班幼儿的“养蚕记”为例,试谈在生成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一、走进孩子的世界,探寻课程之“芽”

春天能够纳入课程的资源很丰富,在我园的园本课程中,三个年龄段均有一个关于 “春”的主题活动,在当下课程价值方向的引领下,怎样让我们原有的课程得到更好拓展、生长?如何探寻课程生长的“新芽”,促进幼儿的发展呢?我们本着“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他们的话题”这一理念,开展了实践.

进入“春”主题后,班级自然角里就多了一张布满黑色蚕卵的纸片.自由活动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围到自然角.“这是什么?”“像小芝麻.”“这不是芝麻,芝麻有点尖尖的,这是圆的.”一个孩子捏住纸片的一角将纸拎了起来,“粘住了.”“这是蚕宝宝的籽,会钻出蚕宝宝的.我好朋友班里的已经钻出来了.”孩子们猜测的依据是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既有自己的直接经验,如芝麻,黑色的,小小的,但“不是圆形的”;又有同伴间传递的间接经验,运用“好朋友的经验”来分析、推断.体现了大班孩子的学习、认知能力.又过了几天,孩子们的所有问题都抛向老师:“这到底是什么?”“蚕宝宝什么时候钻出来?”等

可见,他们已经对蚕宝宝充满了兴趣,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这就是课程之“芽”,以孩子们的兴趣点作为课程拓展和丰富的起点.

二、梳理孩子的需要,捕捉课程之“生长点”

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后,需要对整个活动的开展进行规划和预设,确定课程的“生长点”.生长点的选择和确定,必须立足于幼儿的需要,包括了兴趣和发展需要.

第一步:调查——了解孩子们的需要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摸清孩子们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的、想了解的经验.

问卷从“我了解的蚕宝宝”和“我想知道蚕宝宝的等”两个方面来调查.调查中可见:第一,孩子们对于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对此可做进一步的深入,避免“原地踏步”;第二,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具有互补性,需搭建交流平台,实现经验、信息的分享;第三,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有可直接获得、不可直接获得两类,需要在学习方式、途径上做思考和筛选.

第二步:梳理——寻找课程生长点

首先,解读《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梳理关键经验.如,认知:对蚕宝宝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过程等知识经验的丰富和积累.社会交往:询问交谈、交流分享、合作协商等达成信息的互通互学.语言表达:有序的描述、陈述,清晰的说明,科普类专用词汇的积累,记录、符号表征等前书写活动.学习习惯:观察、比较、分析、查询资料等学习方法的运用和积累.数学方面,日期、时间、数量的记录等.情感:萌发对小动物的关心、喜爱和照顾.动手能力:进行简单设计和制作活动.这些关键经验有助于孩子们自主学习,后续发展.

其次,结合幼儿兴趣点,梳理学习方式.如直接操作、观察、查询资料、调查询问、记录并分析、研究等.实施形式和途径也将是多元的:有集体、个别化、小组化等形式,途径除了幼儿园,还可向家庭延伸,并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引导.

对孩子们的需要、关键经验等的梳理,可以捕捉到以下几个课程的生长点及其适合的组织形式:身体的秘密(观察学习和资料查询相结合,了解身体结构和细节,适合个别学习和集体学习结合);蜕变的秘密(连续性的观察,并进行记录,个别学习,最后集体分享交流,进行梳理);吐丝、结茧的秘密(观察记录、资料查询,梳理分享、布置环境);蛾的秘密(观察实验和资料学习结合).

三、观察孩子的学习,助推课程之生长

在课程生成和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而“调和不调”取决于教师对幼儿探究过程的观察,以及新的兴趣、困惑点的捕捉.

首先,观察.观察孩子在研究什么,发现了什么和遇到了什么问题.其次,支持.支持的方式很多,间接的、直接的;可以伸出援手,可以给予鼓励和自由空间.目的是鼓励他们在实践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多元的发展.第三,分享和肯定.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助推幼儿对自己已有经验的回顾、梳理和归纳总结,逐步进行经验的自我建构.

四、回顾孩子的学习,反思助力课程再生长

课程的生长,需要“芽”,需要生长点,需要支持和推动,更需要回顾、梳理、调整和充实.在回顾大班 “养蚕记”的实施会发现很多问题,作为一个课程内容来实施,以下几方面需要丰富:

首先,环境创设.实施过程中虽然营造了良好的观察、探究氛围,但缺少了呈现幼儿思考、探究过程以及经验分享的环境布置.其次,艺术表现.实施过程偏重于科学探究,忽视了艺术化的表现和表达.源于生活、源于已有经验的艺术创作必定是生动而精彩的.第三,内容的拓展和丰富.对于孩子们的发现和问题要做进一步的梳理,丰富原有主题网络.

反思和梳理,能够让教师清晰地意识到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可利用的多种资源,有助于推动课程的再生长.

“任课程生长”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把“课程”比作一株嫩芽,那么当它未被发现时,需要我们去发现并呵护;当它开始生长时,需要我们顺应其生长特点,为其创设适宜的环境;当它枝繁叶茂时,需要我们修枝剪叶,助其生長;当它走过一季的生长时,需要我们帮其收集、整理落叶,为下一轮的生长储备能量.

【作者单位: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艺术幼儿园 江苏】

生成课程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的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新课程刊物

课程教学杂志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导学期刊

结论:生成课程中教师作用为适合生成课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生成课程名词解释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