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综述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国区域金融主要视角进展一个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综述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8

《我国区域金融主要视角进展一个综述》:关于免费综述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综述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区域金融是大国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我国学者对此高度关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对现有研究的主要视角进行了总结评述,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为推进我国区域金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金融;研究视角;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4-0017-2016(9)-0067-03

区域金融作为发展的中观维度,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特别是随着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不断证明金融的重要作用,学者们尝试将区域金融作为独立变量引入区域经济分析框架.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城乡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等区域特征、空间差异更是构成了区域金融存在的客观基础.基于此,众多学者对我国区域金融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一、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与测度

区域差异的存在是区域金融研究的逻辑起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角度展开:

(一)区域金融差异的测度与评价.在区域金融差异的评价指标方面,学者们大多是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层面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而在实证文献或通过具体指标研究区域金融差异时,金融相关比率(存款或贷款与GDP的比率)得到广泛应用.在分析方法上,郭叶东(2007)、王军芬(2008)、李敬&冉光和(2008)、殷克东&孙文娟(2010)等分别运用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层次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熵值、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区域金融差异进行具体测算.在研究范围上,邓向荣、杨彩丽(2011)等对我国省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郭叶东(2007)、王军芬(2008)对我国四大地区金融差异的总体情况和分行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进行实证分析,廖杉杉(2011)等对城乡金融差异进行了研究.

(二)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与决定.在一个非均衡发展的大国经济体系中,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制度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都会造成不同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概括而言,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的成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生因素两个层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行为、法律制度等.内生因素主要指随着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而变化的各种因素.就转轨经济而言,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外生性,即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和地方政府行为、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等(崔光庆、王景武,2006;伍艳,2009).不过,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地方政府的参与行为短期内促进了区域金融发展,但政府行为的不适当和边界不清晰,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需要调整地方政府的角色和功能,确定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合理边界.除了研究政府行为对区域金融差异的影响外,法律环境、宗教、文化、地理等外生因素也受到关注.

(三)区域金融收敛的形态与实现机制.大部分研究结论支持区域金融存在收敛趋势,只是在具体的收敛形式方面有所不同.赵伟、马瑞永(2006)认为中国区域金融差距总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即呈现“倒U”型收敛态势.陆文喜、李国平(2004)的研究则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具有阶段性、区域性收敛特征.孙晓羽、支大林(2013)认为我国区域金融差距变动具有收敛趋势,且收敛速度较慢.黄桂良(2011)对区域金融收敛的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将区域金融收敛的实现机制总结为三条路径,即区域内部资本流动机制、金融创新扩散机制和金融制度创新机制.

二、金融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金融的空间结构是区域金融研究的前提和突破点,也是当前区域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而言,金融的空间结构包括金融机构空间分布、金融资本空间流动、金融系统空间状况等结构.在传统观点的基础上,蒋三庚、宋毅成(2014)突破了对金融空间结构的常规认识,从区域金融的角度拓展了金融空间结构的内涵,指出区域金融的空间结构不仅限于地理空间范畴,还应包括经济空间,金融空间本身是个动态系统,包括空间属性、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过程,还隐含着金融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机制,他们对于金融空间结构的界定极大地拓展了区域金融研究的范畴.沈丽、鲍建慧(2013)研究了我国区域金融空间分布的特征事实,认为我国总体而言省域之间极化现象不明显,但是在区域内部呈现不同特征:东部地区出现了多极分化现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极化现象,但是中部地区出现了一定的两极分化趋势.

除此之外,金融空间结构或布局的形成机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王辰华、王玉雄(2005)将我国金融机构空间布局的形成原因归结为金融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和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由外生化转向内生化的集中反映.吴朝霞、王沐钒(2011)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地区经济市场化水平、二元经济与一元金融调控政策的矛盾、金融支持的地区差异、金融微观主体的效率原则几个方面阐述了金融空间分布不均的深层次原因.王认真(2013)认为区域间初始要素禀赋决定了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如果区域间初始要素禀赋、市场消费规模、贸易成本、技术和开放度是不对称的,则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呈现非均衡.

三、金融集聚的决定因素与影响效应

金融集聚是金融流动的必然结果,金融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形成金融集聚区,一个组织健全、功能完善的金融集聚区,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集聚现象屡见不鲜,已初步形成了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等知名的金融集聚区,其中,北京金融街的金融资产占全国60%以上,上海浦东金融区聚集了600多家金融企业(李静霞、丁艺等,2010).金融集聚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集聚水平测度、类型、动因及效应等方面.茹乐峰、苗长虹、王海江(2014)在对比分析2005年和2010年全国286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以后,认为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是我国金融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全国金融集聚态势正从金融集聚中心向邻近区域扩散,并逐步向中部和近西部地区城市传播.

综述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中的文献综述

幼儿园文献综述

综述论文范文

论文综述模板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综述范文

结论:我国区域金融主要视角进展一个综述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综述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综述格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