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王明珂论文范文资料 与对王明珂系列专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王明珂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22

《对王明珂系列专著》: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王明珂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王明珂教授是台湾 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著名的从事对华夏及其边缘人群研究的历史及人类学者.从1997年第一本学术专著《华夏边缘》问世之后,到2008年短短的10来年间,又先后出版了《羌在汉藏之间》(2003年)《英雄祖先和弟兄民族》(2006年)《游牧者的抉择》(2008年)三本巨著,可谓硕果累累,把关于华夏边缘及族群认同理论研究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本文对其系列专著作一简介,并做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王明珂;系列专著;简介;思考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065 — 03

一、王明珂及其系列专著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期间师从管东贵先生,学的是中国上古史.1987年赴哈佛大学东亚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光直先生.在哈佛求学期间开始接触人类学,在此期间学到的一些人类学知识对其影响可谓深刻,对其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关于华夏边缘及族群理论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曾任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4),现为该所研究员.

自1994年开始,十几年来王明珂几乎每年都行走在川西羌族村寨中,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在多年的酝酿和积累下,再加上史学出身及在哈佛求学时的人类学功底,终于在1997年出版了《华夏边缘》〔1〕,以“族群边缘”研究为中心,并衍生出族群认同理论、历史记忆和历史心性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及概念,开启了他“从边缘看华夏”的一系列研究.在沉寂多年之后,在2003年出版了《羌在汉藏之间》〔2〕 ,继续从华夏边缘的角度,论述羌族.透过羌族如何建构自己的历史,王明珂反思并检视传统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叙事文化影响下的华夏历史书写.时隔三年之后,在羌族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又出版了《英雄祖先和弟兄民族》〔3〕 ,把视线从川西羌族一隅扩大到整个华夏边缘,并和前两本著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延续性.

之后,王明珂并未就此止步,又在此族群边缘研究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到早期游牧社会的形成和构成当中,视角由川西地区扩展至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的少数部族.分别详尽考证和阐释了华夏边缘的三个主要群体——蒙古草原的匈奴、甘青高原河谷的西羌以及东北森林草原的鲜卑和乌桓的不同地理环境、政治社会组织、游牧经济形式及和汉帝国之间围绕争夺生存资源不断竞争的互动关系.于是紧接着就有了2008年出版的《游牧者的抉择》〔4〕 这本专著.此专著继承了拉铁摩尔的“文化生态学”和巴菲尔德游牧社会“分枝型结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发展.姚大力先生认为,“王明珂的《游牧者的抉择》和巴菲尔德的《危险的边疆》,狄宇宙的《古代中国及其强邻》,一并被视为20年来以新的理论视角描述长城内外的重要著作.”〔5〕 可见这本著作的影响力.

二、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当今历史学研究的突破和出路何在

传统的史学研究大多注重对中原汉族及王朝更迭的政治史的研究,以时间的先后及王朝的更替为切入点,注重汉族中心主义及中原核心的史观,研究对象也大多拘泥于王侯将相.长久以来一脉相承,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王明珂的这一系列专著在研究视角上,提出和以往研究完全相反的“从边缘看中心”的华夏边缘理论.正如他自己所说,“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图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来像这个图形.”〔6〕 比喻虽然简单,却可以使我们一目了然,看到边缘研究取向的实质.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史学学者也无非是扎根于对史料的考证和再考证,在中国古代以《史记》为范本的《二十四史》再加上先秦的四书五经及诸子著述,一种统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史书书写及研究范式,无数的学者视其为经典和不可更改的真理.也就是王明珂在书中所提到的“典范历史”及“模式化情境”.直到近代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来研究历史,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才稍稍有所改观,除了重视传统所谓的正史史料,也开始重视考古资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但对其他一些近代西方兴起的新型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理论知识却仍然有相当大的抵触.也就是王明珂在羌族研究中所说的“典范羌族史”书写规范的由来.以至于同样是近代史学界巨擘的顾颉刚和傅斯年在对待这一问题时就有相当大的见地.我们都知道顾颉刚著名的《古史辩》及其中所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成为当时“轰炸中国古史的一个 ”.而傅斯年却觉得顾颉刚专注于对古籍剥离式的解读为主的古史辨派和传统史学研究的宗旨相左.在西学的影响下,史学研究的转向应该是尽力寻找新的材料,用新方法研究新材料.这固然有助于拓宽史学的研究范围,但同时又有忽视传统典籍的不足,正如傅斯年自己所说:“我们不是读书的人,我们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7〕

举这个例子就想说明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一味的注重史料而不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好的成份,使得中国历史研究长期停滞不前.而王明珂的系列研究就给传统的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结合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诸学科理论交叉研究以及结合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口述资料、田野调查等力求对历史事件还原其最真实的面貌,让人们看到了对于历史研究未来的新希望.

虽说王明珂的系列研究对传统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但也有一些学者特别是历史学者对其研究却深感忧虑.

如屈文军就说,王明珂“在引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来说明历史学问题时,往往容易先入为主地设一个理论框架,再排斥别人的框架,其实也是魏特夫、巴菲尔德等学者都有的毛病.”

究其原因,他认为:“他们对人类学的效用过于自信,犯了类似年鉴学派那样的重视环境、重视结构而轻视事件、轻视人的选择能力的失误.以及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话题,史料不足.”〔8〕

王广瑞也在文章中提到:“不可否认,历史的书写本来就带有个人主观建构的成分,但是历史是追求事件的真实性的,和有意地把主观建构及认同带入历史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对历史史实的亵渎和不负责任的表现等”〔9〕 既然很少这方面的史料,不如索性主要依赖人类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主观建构一些自认为无懈可击的相关理论.容易步入“后现代主义”的窠臼当中.

王明珂论文参考资料:

俄狄浦斯王论文

读书杂志王念孙

结论:对王明珂系列专著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王明珂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李敖和王明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