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自贸区论文范文资料 与广东自贸区如何推动特色金融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自贸区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5

《广东自贸区如何推动特色金融和》:该文是关于自贸区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广东自贸区已经挂牌四个多月了,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广东自贸区主要分为三大片区,一是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主要目标是希望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以及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方面取得进展;二是广州南沙新区片区,作为广东自贸区之中面积最大的片区,南沙将重点发展国际航运中心,而南沙的金融创新也侧重在特色金融方面,换言之,将围绕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试验来展开;三是珠海横琴新区片区,该片区因为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而粤西地区迫切需要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把来自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吸纳过来,经过横琴的“改良”之后,再辐射到粤西地区,此外,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横琴所侧重的面向葡语系国家的跨境电商贸易的扩大也需要金融的支持.

三种金融形态能否齐头并进?

广东自贸区的三个片区在金融创新和发展上功能稍有差异:前海属于资本开放型金融,南沙属于制造业以及为先进制造业配套的服务型金融,而横琴属于贸易型金融.三种金融形态既有竞争,更强调合作和错位发展.最理想的状态是,三个自贸片区所代表的三种金融形态都能够齐头并进,在各自的金融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然而,现实可能与理想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两年前,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就声称要致力于在资本开放型金融方面的试验,可是两年时间快过去了,成效并不明显,原因是资本开放型的金融试验涉及应对包括国际大型对冲基金在内的金融冲击如何有效构建防火墙的问题以及如何判断相关的汇率、利率自由化的冲击是在可控的范围,而相关的判断涉及主观成分,上海自贸区也不一定有足够的动力去从事相关试验.结果是,上海自贸区两年来最具影响力的试验可能是跨境人民币的贷款,即把香港的廉价的人民币存款拿到内地发放贷款而已了;而上海所声称的建立FTU(自由贸易账户)的努力其实非常类似于25年前深圳招商银行所开展的离岸人民币账户,创新性实在有限.上海自贸区想要做的事情尚且有难度,凭什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就能够做上海还没有做成的事?

至于横琴所侧重的贸易型金融的试验,尽管难度比资本开放型金融要小一些,但是面临的挑战也不少,主要制约因素来自澳门,因为澳门不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横琴金融试验的成功还是离不开香港的支持.可是单纯考虑澳门因素,香港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必须通过珠海与澳门加强合作,并以横琴作为结合部,把香港吸引过来,共同拓展粤西地区的庞大市场.因此,横琴在贸易型金融的试验上是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珠海、澳门、香港的三方博弈是否对横琴自贸片区产生利好的影响.

由此可见,广东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试验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南沙的特色金融来完成.我认为,南沙片区既然不是泛泛而谈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是主打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特色金融的试验,相信以其背靠珠三角庞大的制造业中心和中小企业的集聚地,以及其与港澳地区等距离的优越区位,南沙发展特色金融的基础应该是雄厚的.

实现特色金融的体制机制创新

一般而言,要实现特色金融的体制机制创新,需要三类要素和条件:一是创新人才,二是创新的载体和资源,三是推动创新的机制和环境.

首先说一下人才,从两院院士到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再到企业的研发人员,似乎都不缺乏,总体上看,我们能够说得出来的学科门类,广东都有与之对应的人才.我们专业人才并不缺,可是有创意的人才却凤毛麟角.美国的硅谷为什么拥有如此多的创新型人才?除了其附近有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硅谷容忍失败,可以屡败屡战.广东可以营造一个类似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吗?近期,广东的省市政府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出台一些鼓励实现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措施,这就涉及创新的载体或者说主体了.毫无疑问,创新的载体或主体应该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广东的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如果这些企业当中或多或少都有创新意识,那么广东自贸区比其他自贸区所在的省市有较大的机会在创新上取得成绩.

至于说推动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无论是广东自贸区的总体方案,还是南沙、前海、横琴各个自贸片区所在城市的政府,都把推动营造有利创新的环境放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中,同时还出台了不少的政策措施,例如南沙金融改革15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其他的政策措施还包括出台负面清单管理、政府审批规程的简化等.当然,出台与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相关的政策措施,不代表当地的创新环境一定得到改善,因为政策的动机虽好,可是如果社会成员不买账,认为政府做得不够或者政策措施与他们无关的话,要实现创新依然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盘点一下,表面上看,广东自贸区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最有条件实现特色金融机制创新的区域,这不仅因为广东拥有创新所需要的人才、载体和环境,而且还因为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允许广东可以通过试错的方法来啃改革的“硬骨头”,更难得的是,从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到普罗市民都对自贸区的各种制度试验充满期待.那么,我们离自贸区创新试验取得成功的目标是很近还是很遥远呢?我认为,还是很遥远的.为什么?其实,拥有可能走向成功的各种要素、资源和条件与真正走向成功还是两码事.这里,我们期待的是创新的动力和机制,我认为,这个机制就是与国际接轨的机制,换言之,我们需要在国内人为地制造一个环境和机制,让国际的现代服务业的提供商和先进制造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相信,在我国的某个地区投资、经营和提供服务,与他们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投资是一样的,法律体系、司法制度是相似的,政府治理环境、金融管理制度、信息开放程度是近似的甚至是一致的,商业运营机制也是相差无几的,而自贸区实际上肩负着制造上述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的重任.

创新试验取得突破的重要优势

我认为,广东自贸区有可能在特色金融的机制体制创新的试验上取得突破的重要优势在于其与港澳地区的全方位对接:一方面,通过借力港澳地区的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及其创新人才资源,对接东南亚乃至欧美,让广东的企业“走出去”,为实现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对接港澳,提升广东现代服务业的水平,让珠三角地区庞大的加工制造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并通过与港澳合作共建自贸区来吸引更多的高端国际投资者和跨国企业进入内地,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内地庞大的内需市场,也加快了内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成长步伐,从而也培育了对特色金融服务体系产生稳定需求的市场主体.最后,广东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的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广州正在大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而国际航运中心有硬的一面,也有软的一面,软硬结合,缺一不可.从硬的指标看,广州拥有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箱的实力以及南沙、黄埔等深水码头,加上拥有广州远洋、广船国际等大型远洋船队和造船企业,我们说广州已经成为了国际航运中心也不为过.广州欠缺的是航运中心的软实力,也就是说,广州的国际航运资源的集聚度还是相当不理想,而无论要集聚航运人才,还是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资源,离不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次广州市出台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方案之中,在论及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时,还专门提到了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把国际航运资源聚集到广州.我的理解是,广州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努力正值全球经济低迷,国际航运市场不太景气,而航运又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广州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必须要用另类思维进行破局,而所谓的另类思维的重要载体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例如,如果一家民营企业愿意参与航运业,其要投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才能购买一艘大型集装箱船,然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这家企业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吸引众多的民间散户集资购置这艘船.换言之,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可能做船东;而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航运企业要寻找投资人是要付出高昂的寻觅成本的.

上述用众筹形式让众多市场散户变身为船东,就是让传统的航运业从重资产模式向互联网+背景下的轻资产模式转换.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所依托的金融业,不一定是指传统的银行信贷,而是指通过金融创新所推动的、为航运业度身订造的航运金融,包括海上保险和融资租赁等.如果广州在包括航运金融在内的特色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应用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这其实既是广州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包括先进制造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引领传统行业包括航运业在运营模式上实现华丽转身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成功典范.

自贸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广东自贸区如何推动特色金融和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自贸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上海自贸区都没人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