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宗教领袖论文范文资料 与班禅首次亮相博鳌:宗教领袖不是封的,是要做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宗教领袖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01

《班禅首次亮相博鳌:宗教领袖不是封的,是要做的》: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宗教领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尽管已在2016博鳌亚洲论坛跑会多日,“很疲倦,名人也见了不少”,记者小李在做到知第十一世班禅大师即将作为3月25日“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主讲嘉宾隆重出场时,还是兴奋不已,“坚持到最后,就是想要一睹大师的风采”.

和小样,在亲近大善知识方面,大家都有一颗宝贵的向阳心.会场外雨下不停,又正值晚餐时刻,但很多人还是冒着雨、饿着肚子赶来.由于已是最后一场,别的场次开始拆卸场地,整个博鳌会场已不复前几日的喧嚣.但宗教分论坛的场外却是另一番景象,大量的观众聚集在入口处,他们期待的眼神令人动容.在博鳌政经话题占主导的氛围中,大家对于从宗教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自有不一样的希冀.

能容纳30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找不到座位的人密集地站在后排.当班禅身着一袭红色僧袍,双手合十、面含笑容,和其他两位嘉宾,柬埔寨佛教法宗派布格里僧王、香港宝莲禅寺方丈净因法师一起步入会场时,现场掌声四起.按大会议程,三位嘉宾分别作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代表,从中国佛教三大语系的角度阐释“心平天下平——同愿同行亚太梦”的主题.

“以乐为果的因叫善”

论坛在一片闪烁不止的镁光灯中开始.面对主持人“什么是善”的提问,班禅从佛教2500年的传承历史讲起,娓娓道来.他说:“佛教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通过修习佛法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做到以平和,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善,因为佛陀开示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换句话说,佛经很多,一辈子读不完,但是这些经文内容归纳起来核心只有一点,就是要我们扬善抑恶.”

班禅还说:“要把行善贯穿到自己日常的行为举止当中.善不一定是要有多大,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说路上有垃圾可以捡起来,有残障人士要过马路可以扶一下,哪怕是给他人一个微笑,给受难者一句安慰,都是行善.佛经当中对善的解释,不管是藏传、汉传还是南传,应该是一致的.”用班禅自己的总结来说就是“以乐为果的因叫善,以苦为果的因叫恶”.

“宗教领袖不是封的,是要做的”

当今社会什么叫宗教领袖?宗教领袖到底有怎样的责任、义务?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宗教领袖?对于这样一些社会大众十分关心的话题,不到26岁的班禅,条理清晰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首先,宗教领袖不是封的,是要做的;然后,宗教领袖首先是宗教徒,也要经过修炼、修行,而且绝对不会比常人的修行少.佛教的戒律很多,宗教领袖要能够在戒律上做出表率.第二,要在宗教造诣上能够服众,在品德修养上要能够让人折服,还要有责任和担当.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呢?就是要有普度众生的大爱之心,要有使众生或者引领众生脱离苦难的勇气,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宗教领袖.”主持人追问:“勇气从何而来”?班禅从容应答:“勇气是大爱之心,或者说是菩提之心.”

班禅还分享了自己的修行体会.他说:“学习佛学知识是要有一定时间的积累,但是我认为一天当中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感悟,就是把自己学到的或者说在经书上、书本上的内容和自己的内心相结合”,“怎么去结合呢?我们是病人,我们被贪嗔痴所侵蚀,要用佛陀的慈悲、教导,用经书里所讲的道理去对治.”

“贪嗔痴没有完全消除掉,佛教就永远不会过时”

佛教的产生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科技高速发展、社会思潮风起云涌的当代社会,佛教的思维方式和对待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会不会过时呢?

班禅追溯到佛教产生的大时代背景中,用寥寥数语,启发大家,他说:“佛教产生于2500多年前,那个时候也是人类文明的觉醒时期,亚里士多德、孔夫子、释迦牟尼佛, 2000多年前他们所解答的问题到今天仍不过时.单从佛教来讲,我们内心中的贪嗔痴没有完全消除掉的话,佛教就永远不会过时.”

班禅不仅关注佛法修行,对科技文明也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科技文明相当于一把利剑,这把利剑掉下来可能就有伤害,必须有一根线吊着.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发展是把双刃剑,避免人类的厄运,需要从心理去调整,要在人的思想当中构筑起和平的堡垒.他进一步指出:“佛陀早已开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人心所造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非常慈悲,与人为善,认识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认识到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家庭就可以和睦,社会就可以和谐,世界就可以和平.”

班禅妙语连珠,把物质与精神、战争与和平这些人类社会的大是大非问题,放在佛教2500多年发展的时空环境中,精辟、透彻、独到地予以叙说,现场听众无不折服.

主持人突然笑言,看着坐在面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听着这样的话,自己有穿越之感.班禅笑着回应自己是“90后”.对于这样机智的问答,现场观众报以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善良的对待”

对于论坛提出的“心平天下平”的主题,班禅说:“世界和平不是天上掉馅饼,它是需要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去努力的,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当中的贪嗔痴都有可能成为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班禅通过一滴雨水与洪水的关系,指出个人对社会、对世界的意义,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要调伏自己的内心,如果让自己内心的无明、烦恼可以调伏,不仅是对自己的修炼,也是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班禅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我们追求的幸福要和追求全人类的幸福相结合,做任何事情都要从这种共同的追求幸福的目标去考虑,“在藏区,老阿妈们转经的时候从来不会祈求自己升官发财,不会祈求自己怎么样,而是祈盼希望众生做到乐、希望世界和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把自己内心的烦恼调和好了,会影响周边的人,会善良地面对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可以去善良地面对.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善良的对待.”

一个多小时的论坛很快就结束了.当班禅起身向大家告辞时,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记者趁机询问几位恋恋不舍的听众感觉如何时,他们表示“班禅大师的开示铿锵有力,每句话都直指内心深处,令我终身难忘”“大师强调宗教领袖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有普度众生的大爱和引领众生脱离苦难的勇气,使我肃然起敬”“大师现身说法,让我觉做到藏传佛教不再那么古老与神秘,而是洋溢着活力与智慧”.会后,有媒体评论说:“成长起来的宗教领袖班禅大师是中国佛教乃至中国宗教的一个缩影,其睿智与慈悲一定会打动亚洲,影响世界.”

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于3月22日至25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宗教议题进入博鳌,始于2015年.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首次鲜明提出“宗教领袖对话”的概念,无疑是对亚洲宗教影响力的肯定.宗教领袖对话从“中国梦”到“亚太梦”的真诚呼吁,不仅表明了佛教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品格,也表明佛教思想符合当前信息科技时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需要.相信佛教的智慧能够给亚洲这个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命运共同体增添一抹亮色,提供“心平天下平”的价值源泉与精神法宝.

宗教领袖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班禅首次亮相博鳌:宗教领袖不是封的,是要做的为关于宗教领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宗教领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