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唐三彩论文范文资料 与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唐三彩文物精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唐三彩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09

《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唐三彩文物精粹》:这是一篇与唐三彩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在洛阳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精品*中,出土于洛阳龙门、祖籍中亚粟特安国的安菩夫妇墓葬的唐三彩多达50件,以其体形大、造型美、釉色亮,堪称中国盛唐时期唐三彩的典范之作.

一、洛阳龙门安菩夫妇墓1981年4月,洛阳龙门南郊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墓葬,据墓中出土的墓志做到知,墓主人是西域安国人安菩.安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属于昭武九姓国之一.安菩出生于公元600年前后,是安国首领之后,公元630年随父归顺大唐,骁勇善战,保卫唐朝边疆,被封为五品京官和定远将军.公元664年,安菩在长安去世窆于龙首原,公元704年正月,安菩去世40年后,其子安金藏将其尸骨由长安迁葬到洛阳,与夫人何氏合葬于洛阳龙门.安菩作为一个粟特人,生在西域,死在长安,葬在洛阳,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其墓葬保存完好,随葬品出土有129件套,种类繁多,一些带有典型的中亚特色,体现了亚欧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印证了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的繁盛,是了解隋唐洛阳城的内涵和洛阳在丝绸之路中重要地位的历史物证.其中出土的三彩器数量多达50件,造型精美,品种齐全,保存完好.这座墓葬随葬如此之多、之精美的唐三彩极其罕见.器型种类主要有文吏俑、天王俑、镇墓兽、马、骆驼、牵马或牵骆驼俑等、男女骑马俑、男女侍俑等.其中随葬的三彩胡人俑、身负驼囊和丝绸的三彩骆驼俑、叉腰握拳尽显威武阳刚之气的天王俑中充满了丰富而浓郁的异域风情,使那个胡音、驼铃交织的年代有了想象的凭证.

二、精品选介

三彩胡人牵俑3件,体形高大,均作牵缰绳的双手握拳状,身着绿色大翻领的浅大衣,内穿短裙,腰系宽带和布囊,足穿黑色长筒尖头靴,立于前宽后窄的底板上.其中三彩胡人牵马俑(图一)、三彩高胡帽男牵马俑(图二)为老年胡人形象,络腮胡须,前者头戴黑色回族小布帽,通高59厘米,后者头戴尖顶毡帽,通高67厘米.三彩胡人牵马俑(图三)为青年胡人形象,卷发外系一圈红色布带,通高62厘米.

“胡人”是汉唐以来对新疆以西广袤地区人种的泛称,主要指住在今中亚、西亚一带的少数民族.这些胡人一般深目高鼻、连鬓胡须,具有明显的印欧人种特征.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东都或定居或经商,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洛阳发现的三彩胡人牵俑一般伴随着三彩骆驼或三彩马出土,传递出盛唐时期商旅驼群纷至沓来、长途跋涉、穿越荒漠、沟通中西的形象意境.

三彩男胡人骑马乐俑(图四)1件:骑者为胡人,络腮胡须,头戴黑色幞头,穿绿衣骑赭黄马.马挺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骑者双手作击鼓状.通高43厘米.骑马乐俑属于马上军乐队,是鼓吹仪仗队的成员.鼓吹乐,是吹管乐与打击乐合奏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其吹奏的乐器一般有鼓、长角、笳、笛、箫等,所吹奏的乐曲节奏鲜明,音响洪亮高亢,风格古朴威猛,比之先秦雅乐、丝竹器乐,具有明显的雄壮、粗犷、刚健、热烈的特色.

近些年来,有关粟特人的音乐文物不断出土,安菩墓中出土的三彩骑马乐俑即是其中的一个精品.粟特位于泽拉夫善河流域(今乌兹别克斯坦),处在古丝绸之路上,世代善于经商,长期在丝绸之路上充当“中间商”的角色,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粟特人在南北朝到唐朝时期,沿丝绸之路及周边的于阗、楼兰、高昌、敦煌、武威、长安、洛阳等大小城市形成一个个粟特移民聚落.粟特民族在舞蹈、器乐、音阶调式、音乐理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更有大批的粟特乐人舞伎东来华土,或擅长于歌舞,或精妙于器樂,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搭起了一座音乐桥梁.

三彩骆驼俑2件,均昂首张口,作行走嘶鸣状.两峰左右对倾,四蹄前后分开,立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板上.三彩载丝骆驼(图五)体施棕黄釉,头上、颈下和前肢处的毛和驼尾均白色,尾曲卷附于臀上,背上垫黄白绿三色花毯,两峰从毯的圆孔中露出,峰间搭兽面驮囊,囊下垫托板,囊前后有绿色丝卷和绢卷,丝卷的两头分别系有小口瓶、鸡首壶、干粮袋和肉块.通高89厘米;三彩嘶鸣骆驼(图六)面部、两峰、下腹及附毛均白色,体为棕,背上垫绿底黄花毯,毯上并饰有斜格和小圆圈等几何图案.通高82厘米.

骆驼在隋唐时期已成为丝绸之路和两京地区常见的交通工具,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更是唐代社会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象征.洛阳的三彩骆驼以健美雄浑,多姿多彩,形神俱佳,釉色莹润驰名中外.洛阳博物馆*的大型三彩骆驼就达十余件,生动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它们或昂首远视,或仰天嘶鸣,或侧首旁顾,或屈膝欲卧,或稳步行进,有的背负丝绸,有的空载备用,有的携带各式瓷瓶、瓷壶.龙门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中出土的驮囊嘶鸣骆驼体格健美雄浑,形神俱佳,堪称精品中的佳作(图五).它脖颈上扬,昂首张口,尾屈卷附于臀,作行走嘶鸣状.引人注目的是两个驼峰中间垫着棕、白、绿三色花毯,上面还搭有兽面驮囊,驮囊和夹板上所驮丝绢、肉块等物品和食品均为中原内地所产,携带的圆口瓶、凤头壶等三彩器皿,无疑是中国当时三彩器出口的绝妙真实的写照,生动地描绘了唐人西出经商的情景.“缕缕蚕丝织友情,鸣驼千里传佳音”,一列列胡商驼队不远万里随着驼铃声风尘仆仆而来,满载丝绸和内地名产宝物而归,真实再现了丝绸之路驼铃悠扬、中外贸易繁盛的景象.明证了洛阳与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构成了唐朝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

三彩天王俑2件:一件头戴鹃式盔(图七),身着黄绿釉铠甲.嗔目嗤鼻,左右两肩至臂装饰兽首式衔臂护膊,左臂曲肘作持兵器状(兵器缺失);右手又于腰间,腹两侧各垂饰一片膝裙,铠甲后缘中间垂缀鹊尾式裙踞,在小腿上缚有护缚,足着尖头履,胸、腹及小腿部为白色.左弓步,双脚踏绿色卧牛,下为镂孔台座.通高113厘米.另一件形态与前件对称(图八),身着绿赭黄及白色斑点的铠甲,绿釉饰边,护胸上浮雕兽首,左右肩臂饰禽兽形象.右手曲肘上举握兵器,左手下又于腰间,右弓步,双脚踏白色卧牛,立于镂孔台座上.

由于受佛教文化影响,盛唐时期,天王俑开始出现,在墓中位置逐渐替代以前的镇墓兽,成为唐朝葬仪的组成部分之一.

天王俑来源于佛教中帝释外将的四大天王,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祗,分别以护国、增善根、净天眼、扬福德为主职,掌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天王俑既能降魔伏妖、守护佛法,也能驱鬼辟邪、保护墓主安宁.因此天王俑往往被达官贵人奉为死后的保护神,一般成对随葬,多置于墓门两侧.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步汉化.佛法护卫神逐渐失去原来的姿容和身份,成为经过艺术夸张的中国武士形象,其象征意义已经超越佛教领域,成为凡人世界正义、威猛的象征.盛唐时期,天王俑的形象受佛教文化影响,又与唐代武士形象互相渗透,一般头戴兜盔,身着华丽的“明光铠甲”,或足踏卧牛,或脚踩小鬼,叉腰握拳,英气逼人,表达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的这对三彩天王俑形体高大,头戴凤冠,一手叉腰,一手握拳高举,脚踩怪兽.天王竖眉紧锁,两目圆睁,阔鼻大口,形象威武凶悍,令人恐惧,俨然一幅咄咄逼人的气势,是洛阳出土唐三彩中极难做到的大件三彩天王珍品.

安菩墓中之所以出土有如此高大精美的唐三彩,与他的特殊身份有极大关系.墓主安菩名菩字萨,为唐初归附的西域安国部落大首领的后裔,其祖孙四代均受唐封,任唐官职.安菩袭爵安国大首领并定远将军(同京官五品).麟德元年(664),安菩在长安去世,时隔40年,他的妻子何氏在洛阳病逝.他们的独生子安金藏,把安菩的尸骨迁到洛阳与母亲合葬.何氏也是粟特人,来自粟特何国.

唐代秉持开放、包容的国策,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洛阳作为唐代的东都和女皇武则天武周政权的神都,许多外国使节、留学生、僧侣及客商纷纷云集于此.唐朝时期,洛阳居住着大量的粟特人.粟特人大批进入洛阳,主要有三种人:即商人、僧人和在内地任职的官员.在洛阳的粟特人多毗邻隋唐洛阳城南市的修缮坊一带聚居.而洛阳城东的伊水沿岸为其墓葬区之一,另一个墓葬区在邙山,目前已出土粟特人墓志40余方.

洛阳地区出土的大量三彩胡人俑、三彩骆驼、三彩天王以及异域风格的三彩器皿等,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期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商贸繁荣、胡汉交融的盛景.透过这些具有异域特色的三彩珍品,可以领略洛阳作为唐代东都的京华之地、丝路与大运河的交汇点、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会时期所呈现的独特人文风情与时代风貌.

(责任编辑:阮富春)

唐三彩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唐三彩文物精粹为关于对写作唐三彩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唐三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