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漆器论文范文资料 与漆器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漆器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8

《漆器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这是一篇与漆器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一道道髹漆,一笔笔雕琢,让漆艺这种流传了千年的老工艺回归当代,需要的正是匠人精神.

2001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春拍推出了漆器专场拍卖,掀起了漆器拍卖的 ,从此漆器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此之前,漆器对于中国人而言,可能还是陌生、新鲜的,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漆器源于日本,是从日本进口的器皿.其实,漆器和陶瓷一样,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千年.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是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朱漆瓜碗和缠藤篾朱漆筒形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两件漆器使用的是红色的朱漆,朱漆并不是本色漆而属于色漆,从本色漆到色漆的使用,中间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由此说明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漆器,也不能算作中国漆器的源头.日本虽然以漆器为国宝,至今发现最早的日本漆器是6000年前的绳文时代的朱漆栉.可见,说漆器起源于中国也是有证有据的.

漆器,顾名思义是把漆涂在器物表面制成的.《庄子·人间世》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漆”字是象形字,有在漆树上割八字形流出生漆之意.尽管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漆都是化工产品,其实最早的漆来源很简单——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树脂.把漆树割开一道口子,会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接触空气后会变为褐色,4小时左右干涸后硬化生成漆膜.从漆树上留下来的树脂被称为生漆,俗称“土漆”或“大漆”,是目前所知唯一靠生物催化(漆酶)干燥的漆.生漆具有隔水、耐腐、耐磨、富有光泽等特性,因此被用来涂刷在器物表面,不仅能提高实用性也可以提升美观度.虽然是从植物上割取下来的,大漆也并不能予取予求.伏天割漆效果最好,漆树一年可采割时间只有3个月.一棵漆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只能割出10公斤生漆,要一次取得一公斤生漆需要从3000棵漆树上采取.另外,割漆非常讲究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所以素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所谓“滴漆入土,千年不坏”,足见漆器的耐用性.7000年前的朱漆瓜碗虽然形状已经不完整,但是仍可以清楚地看出上面的朱漆.秦汉时的竹简在水中浸泡在地下埋藏,挖掘出来时仍然字迹清晰,就是用漆作墨,才可以保存这么久的.

精雕细琢的奢侈品

中国对漆器的应用由来已久.古代唯一传艺的漆器工艺著作《髹饰录·杨明序》追溯漆器渊源:“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于此有其供.”大漆除了涂在器皿外还能用作书写工具,《学古编》记载:“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简上.”

漆器的材料来源简单,但是将其制作成器的工艺却不简单,不仅步骤繁复而且耗时许久.因此在古代,漆器并不是寻常百姓家就用得起的,一直被贵族家庭当成高级食器使用,更是皇室的御用之物.《尚书·禹贡》曰:“兖州厥贡漆丝”,说明漆丝在古时是作为贡品进贡的.

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贵族喜爱中国风物件,瓷器、丝绸、家具等艺术品被西方人当成“奢侈品”*.和瓷器相比,漆器的制作周期更长,工艺更复杂.明清时期,一年可做百万件瓷器,而漆器只能做百十件.

说到制作,应该把漆和器分开来看.首先制作漆器的胎体就不简单.胎,指的是器,讲究器形和材质.胎的种类很多,大多为木制,也会用陶瓷、铜或其他材料制作,还有用固化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在髹漆之前需要经过特殊加工,以保证坚固,不脱漆.以古老的夹工艺为例,胎是用泥和布制成的,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这样制作的胎重量轻而且形态多变,这一技艺在公元4世纪时就已经成熟.相传在乾隆年间,福州的漆艺匠人沈绍安在寺庙中修补破旧牌匾时偶然发现,木质的牌匾虽已腐朽,但用漆灰麻布做的底胚却完好无损.于是他想起了一门历史悠久、几近失传的技艺——“夹”.夹制成的胎失水和吸水后收缩和膨胀变化比木胎小得多,不易变形,也不易开裂,质量比木胎好得多.沈绍安继续把夹改造升华,大肆运用到漆器制造中,引导福州漆器走向辉煌.

胎体制作完成后,就需要用漆对胎体表面进行装饰,工艺种类繁多,比如髹漆、剔漆、雕填、戗金等.在胎骨上层层髹漆十几层或上百层,半干时再根据剔红、剔犀、螺钿和描金等种种不同工艺类型,或描上画稿,或雕刻花纹,或描金镶钿等整个过程延续数年,一件漆器才能大功告成.

即便在科技发达、材料齐全的当今,手工制作一件漆器也并非易事.漆器品牌休物成器的创始人赵飞介绍:“制作有胎的漆器至少需要一个月.这和画画、写作不同,不是有了灵感就能奋笔疾书、迅速完成的.漆要一遍一遍地涂,涂一遍后要等阴干后再刷.另外,对阴房的要求很高,温度是28℃?30℃,湿度是70%?80%.一般阴房是木头或者是青砖.南方的阴房直接放在地下就可以,因为湿度够大.北方的阴房要经常喷水.难就难在湿度掌握不好,如果湿度对,可能一道漆一晚就干了,如果湿度不好,可能一个月都不干,还得洗掉重做.”

千年文化的剪影

漆器和陶瓷一样,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映衬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千年文化的缩影.

商周时代,古人便已经懂得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同时镶嵌松石、螺钿、蚌泡等作花纹.

春秋战国以前,青铜器盛行,其他质地的器皿如漆器只占据从属地位.为了追赶当时的潮流,漆器的造型也极力模仿青铜器,并不能将自身独特的韵味和特质发挥出来.而后,因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又十分笨重,相比之下漆器制作工艺简单,而且耐腐蚀性好,能够长期保持色泽鲜艳,重量轻,易于搬抬,成本也更低,所以漆器在春秋战国时期进步迅速.战国是漆工艺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这时,制作工艺趋于成熟,在器型和纹饰两方面都有所创新,漆器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

唐代经济居当时世界之首,和其他工艺一样,在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下,在人民安居乐业的环境中,漆器的外形以华丽、鲜艳更受青睐.唐五代漆工艺一绝金银平脱,是从汉代金银箔贴花发展而来的.唐五代金银平脱用料较厚,镂刻较深,纹饰较细腻,纹样面积也较大,更显得器具富丽堂皇、光彩华丽.考古发现了许多唐代金银平脱漆器精品,如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两只秘色瓷平脱漆碗.秘色瓷平脱漆碗为细密的瓷土胎,造型为敞口、坦心、斜腹.碗内外分别饰以黄釉和金银平脱髹饰,口沿及底圈足均镶有银棱装饰.金银平脱制作方法是先把金银饰片雕镂好花纹,用胶漆平贴在素胎之上,在空白之处填漆,然后再用漆将整体覆盖,金银饰片经反复研磨雕镂候和漆面平齐,所以成品表面能达到光、平、亮的效果.

1965年在武汉十里铺的北宋墓里发现19件一色漆器.这和宋代朴素的审美风十分契合.明代张应文在《清秘藏》记载:“宋人雕红漆,多以金银为胎,妙在雕法圆熟,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俨然若图画,为绝佳耳.”漆雕工艺在是宋代成熟,至元代走到鼎盛.漆雕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宋代的漆雕有“剔红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的特点.

关于明清两代漆工艺的成就,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曾用一句话进行概括:“不同髹饰变化结合,迎来漆器的千文万华.”漆器的品种和制作技法在唐、宋、元时期已经齐备、成熟,因此后来漆器工艺的进步就体现在多种技法的结合上.

如今,虽然仍然无法和瓷器、玉器等*品的热门度相比,但是漆器市场也算有所回暖.赵飞说:“现在漆器的行情比前两年好了一些.前些年人们都忙着赚钱,现在大家都静下来,也有了一些钱,就开始有心境做一些事情.”

在漆器历史上,汉唐为鼎盛,明清后被瓷器盖过了锋芒,再后来,漆器似乎就成了日本艺术品的代言,日本的英文名称“Japan”也是漆器的意思.公元前200多年,中国的漆艺流传到日本,由于地理环境相似,天然漆的资源丰富,日本漆艺行业逐渐繁荣至今,在日本的工艺品中的地位不可撼动.除了天时地利,漆器在日本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匠人精神.日本匠人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求之苛刻,对于手艺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就了漆器在日本的兴盛.

一道道髹漆,一笔笔雕琢,让漆艺这种流传了千年的老工艺回归当代,需要的正是匠人精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匠被当作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在重复之中坚持品质正是匠人值得敬佩的地方.匠人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态度,也是对中华文明的一份坚守.

漆器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漆器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漆器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汉代漆器价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