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萧丽红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台湾作家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传统文化意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萧丽红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3

《论台湾作家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传统文化意识》: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萧丽红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通过女主人公贞观的视角,描写了上世纪50至80年代台湾农村一个蔡姓家族的日常生活,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再现了乡间的风俗人情.小说构建了“世外桃源”式的理想世界,将民间的日常生活上升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慕,处处流露着作者对中国儒家礼乐文化和佛教智慧的认同,表达了作者寻找精神之根的“文化乡愁”.

关键词:萧丽红 家族观念 儒家 佛教 民俗

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以下简称《千江》)是台湾诗化乡土小说的代表作,曾获得联合报长篇小说奖,自1981年出版以来,吸引了两岸无数读者的关注.萧丽红成长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农村,受“大中国意识”的影响,自小接受传统文学的熏陶,“乡土”和“中国”交织的文化记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和众不同的素材.《千江》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带着“生于中国本体的悲天悯世的宽厚慈祥和和人为善而反求诸己的气象”{1}.《千江》从女主人公贞观的视角出发,以贞观和大信的爱情为主线,描写了生活在台湾农村的蔡姓家族的日常生活,塑造了一系列光辉的富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古典温婉的审美风格.

一、家族观念

《管子·小匡》有云:“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2}“家族”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一个社会群体,包括家庭和宗族.家庭是由父、母、子女三个部分来构成;宗族则更广大,它包括血缘关系的父族和姻亲关系的母族.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家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人提供行为规范,制约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国家,家族作为连接国家和个人的桥梁,和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钱穆曾说:“‘家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是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3}可见,“家族”观念是中国文化的坚固基石,它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传统文化的风貌.《千江》的家族叙事同《红楼梦》《金粉世家》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家族小说不同,《千江》中丝毫没有家庭冲突、明争暗斗的踪迹,而是父慈子孝,长幼有序,呈现出纯美宁谧的农村家族图景.

“累世同居”是中国家族制度的传统模式,《千江》中三世共居,家族成为凝结着亲情、*的共同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历来被奉为诸德之首.《千江》多处表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贞观阿嬷犯头痛病牵动着全家人的心,贞观母亲尽心服侍,家住台南的大姨专门赶回来探望;贞观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悲痛万分,万分自责没有更多地陪伴在父亲身边,在之后的时光中也总是思念父亲.小说还描写了公媳、婆媳之间融洽的关系.贞观的大舅离家三十多年,大妗无怨无悔地替他尽孝道.家中女眷基本都烫发,唯独大妗未曾烫发,梳着老样的髻,留发只是为了给头发日渐稀少的年老阿嬷做假发用.大妗在丈夫平安归乡后,意欲出家还愿.阿嬷为留住她,竟像个孩子似的撒娇,大妗顺从了,继续对公婆尽孝,直到阿嬷去世后才出家.其次,小说还表现了兄友弟恭的家族*道德.儒家思想中的“悌”是维护手足关系的基本原则,意思是遵循“长幼有序”,在“长幼有序”的基础上行“兄弟之礼”.温馨脉脉的手足之情在《千江》中俯拾即是.许久不见的五叔公突然回家,来讨要一向由外公和三叔公看顾的多出来的一甲鱼.面对说出冰冷话语、不知感恩的弟弟,外公甚是痛心,但还是顾及兄弟之情满足了他的要求;贞观母亲和阿妗们,常来二姨处摸牌,一坐就是一半天,只为了陪伴寡嫂和孀姊渡无聊时光;银月出嫁时,贞观从台南赶回来给她做伴嫁,姐妹们久久未见,亲密无间,难分难舍.

“家族至上”的观念把蔡姓家族的每个个体凝结为一个整体,他们以个人服从集体,将家族的团结和谐摆在首位,以一系列合乎标准的行为建构出了井然有序的家庭*结构.贞观大妗本可以拒绝丈夫带回日本媳妇,但为了协调家庭关系,促成家庭的团圆,她将个人的情绪置之度外,做出了无私的“壮举”.家族对成员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生存的依托,更是他们的精神力量.正是源于“家”的精神感召,故乡成为贞观在外求学时挥之不去的牵念,并在最后成为疗救贞观心灵伤痛的归宿;贞观大舅在外几十年,一心归乡,如若不能再回到这个家族中,他剩下的日子只是苟且活命,正如贞观说的,“这一家一族,整个是一体的,是一个圆,它至坚至韧,什么也分它不开”{5}.

二、儒家道德

《千江》创作的20世纪70年代,台湾的工商业迅速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许多乡间的美好事物渐渐被城市文明掩埋.而萧丽红却依然眷恋着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她以儒家礼乐文化为基础建构起故乡圣地.儒家道德不仅在蔡姓家族内部得以传承,这种以仁和礼为核心的精神同样为整个小镇所遵守,形成了田园牧歌式的邻里关系.

“仁”是儒家文化的中心内容,孔子讲究“仁者爱人”,要求君子以“忠恕之道”爱人,并能做到“推己及人”.小说中,外公和贞观撞见阿启伯偷自家的瓜,为了不令阿启伯羞愧难堪,外公连忙拉着贞观躲在一边,并让贞观忘记此事.外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宽阔余裕,体现了儒者风度.此外,“礼”也是儒家*道德的重要方面.中国自古便是以农立国的社会,重视乡土情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而在人情交往之中“礼尚往来”是一个基本原则.小说中,无论学识高低,布袋镇的每位村民都淳朴知礼,通情达理.贞观给乡邻送银城儿子满月的油饭,每次端盘子回来时都有些白米,原来这是乡亲的回礼,在布袋镇没有端回空盘子的道理;端午节当天,镇上的小孩子可以敲邻居的门,向新娘子讨要馨香.平常的细节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宽厚谦恭,令贞观和大信感慨不已,愈发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

作者所推崇的传统道德修养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鲜明,小说刻画了家族三代女性形象,她们无一不是贤良淑德的传统美德的化身.阿嬷洞察世事,深谙待人处事的原则,是传统家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多处表现了阿嬷对女德的尊奉,例如阿嬷每早都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她的妆饰是她“对人世有礼”,从这个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年事已高,却气质如兰、雍容典雅的妇人.小说还刻画了三个守贞妇女的形象:大妗、二姨、贞观母亲.《礼记·郊特牲》说:“信,妇德也.一和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说的是女子要讲诚信,在婚姻中“从一而终”.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情的民族,情感的表达一般比较内敛,守贞是小说中几位妇女对自己爱情无言的守护和坚持.萧丽红在这里无意探讨传统婚姻观、贞洁观的合理和否,而是将关注点放在夫妻间的深厚感情上,表现了大妗对丈夫的亲情,二姨对丈夫不朽的爱情.此外,贞观姐妹们从小就被要求成为端庄有礼的女子,贞观就是“好女有好德”的代表.贞观自幼跟着外公念《妇女家训》《劝世文》《三字经》等古典文学书籍,传统教育潜移默化地涤荡着贞观的身心,她善解人意,安分守礼,遵循“男女有别”,知道“男女授受不亲”,所以才会在和大信的交往中矜持而慎重,在和大信的感情生变之后,为自己的冲动行为感到愧对旧人,愧对礼教.

萧丽红论文参考资料:

红船精神论文

红秀杂志订阅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

网红经济论文

结论:论台湾作家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传统文化意识为适合萧丽红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萧丽红胡兰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