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俄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俄跨境旅游区的理论架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俄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9

《中俄跨境旅游区的理论架构》:本文是一篇关于中俄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中俄跨境旅游区是中俄合作的创新模式之一,当前还存在界定困难、认识不统一、人地关系复杂、难以协调等问题,借鉴区域合作相关理论、生态文明理论以及旅游规划方法,可以对中俄跨境旅游区的概念、定位、组成要素进行理论架构,确定其区域发展目标、核心产业、对话协调机制、政府干预尺度的同时,应完善旅游规划、确保生态旅游优先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并提高生产意识,将有助于中俄跨境旅游区设想的实现.

[关键词]中俄;跨境旅游区;理论架构;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1-0016-06

中国与俄罗斯互为陆上最大邻国,相互开放的口岸城市众多,自1988年开通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边境一日游项目以来,中俄在边境地区的旅游活动日益频繁,带动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010年前后,作为深化中俄旅游合作的新形式,中俄跨境旅游区设想被提出.2011 年6 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第38 条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中俄、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1],跨境旅游区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创新模式被确定下来.目前,正在建设或有意向建设的中俄跨境旅游区,有内蒙古满洲里——俄罗斯后贝加尔、内蒙古额尔古纳——俄罗斯普里阿尔贡斯克、内蒙古室韦——俄罗斯涅尔琴斯克札沃德、黑龙江绥芬河——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黑龙江萝北——俄罗斯阿穆尔捷特、黑龙江黑河——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吉林珲春——俄罗斯哈桑等.在2014年另有在哈尔滨设立的中俄“3+1”跨境区域旅游联合体(中国哈尔滨、伊春、黑河三市和俄罗斯阿穆尔州一区);俄方在建的“俄罗斯东大门后贝加尔斯克——满洲里跨境旅游园区”项目等.经过5年的实践,中俄跨境旅游区设想逐步得到落实,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越来越具体、明确,但仍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有可能阻碍或拖延中俄跨境旅游区设想的最终实现.因此,在这里我们尝试从不同视角去探讨中俄跨境旅游区的理论架构,从而找到未来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一、提出中俄跨境旅游区设想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中俄跨境旅游区是一个新兴事物,需要借用其他成熟区域发展理论进行指导,在理论与实践共同探索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

(一)中俄跨境旅游区的概念与定位难以界定

关于中俄跨境旅游区的概念,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认识,往往要去借用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区、互市贸易区等已经相对成熟的概念,然后加入一些“旅游”的理论要素,形成最终的概念界定或对事物的认知.在中俄地方政府签订的合作或规划协议中,“中俄跨境旅游区”的概念似乎已经完全达成了共识,无须赘言.可现实的情况是人们并不知道我们要建设的跨境旅游区最终会是什么?我们可以提出很多假设,比如可能是一个填充了大量旅游设施,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大型景区;或者是可以建设成为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合作区;也可以发展成为过境游客的免税购物中心以及惠及边境居民的自由贸易区,等等.国内有些学者认为,边境旅游与跨境旅游近乎等同,或者跨境旅游属于边境旅游的一个层次,认为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中国与邻国政府在旅游产业领域深化金融、贸易、管理、投资等各方面合作的试验区,它在边境旅游模式探索并促进沿边地区经济发展,助推或缓和国际关系方面有一定的潜在价值[2].目前,中俄关于跨境旅游区的筹建规划更多地停留在战略层面或基础建设环节,只有明晰“中俄跨境旅游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以及所涉及的范畴,才可能推动中俄深化合作的美好愿景最终落地.

(二)边界效应转化并不等同“去边界化”

跨境合作,往往被认为是突破边界屏蔽效应的重要手段,跨境合作区的最终形式将是“去边界化”的特殊区域.我们看到的是关于中俄跨境旅游区的报道和学术研究论文,似乎也是怀着这样的“美好愿景”.如同欧洲广大区域,根据《申根协定》所促成的“去边界化”,虽然,边界的屏蔽效应被减弱,并被转化为效应,凸显了边界两侧的旅游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技术流,以边界为中心的集聚效应,但仍不能忽视主权让渡问题.现实环境中,两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涉及海关、边境管控和检验检疫管理,跨境合作必然需要国家间主权的相互让渡.而在中俄两国边界两侧关于国家主权的让渡问题同样十分敏感和困难,需要注重国际惯例、各自的国家法律、土地政策、税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与评估等.因此,“去边界化”实际上很难促进中俄两国的友好交往,跨境旅游区实现边界屏蔽效应而向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转化的过程中,还不能以“去边界化”为发展目标.

(三)人地关系的协调比较复杂

人地关系理论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人地关系与地域系统的协调发展.中俄跨境旅游区是具有明确地域范围的区域,从多维角度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完全闭合的经济社会系统,还包括生态、资源、文化等系统,它向区域之外的辐射作用很强,区内各系统之间关联度高,所形成的旅游产品的外延性较强,区域内特定的生产、生活活动的示范效应也比较突出,更重要的是整体的生态环境受到两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要素影响较大,人地关系的系统相对比较脆弱.在中俄毗邻地区的合作项目涉及了大量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的项目,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2009-2018年合作规划纲要》为例,虽然,在发展边境旅游和相关娱乐服务产业上,中俄双方达成了一致共识,但在其他方面俄罗斯一直希望能够“矫正”中俄合作的方式,其代表观点是:“中俄合作的前提应是保障中俄毗邻地区的俄方主权,俄罗斯籍居民的一切必须福利,包括住宅、土地以及不被外来劳工抢走的工作机会.同时,对资源出口定额立法,提高资源出口税,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提高关税,改变中俄贸易结构以符合俄罗斯战略利益等”[3].很显然,与中国表现出的高度合作热情不同,俄罗斯更担心中国人力资源输出、边境地区土地开发所有权、环境污染、资源过度输出等问题,而且“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之下,大力推行生态税收、生态保险、生态鉴定等制度[4],使得参与中俄跨境旅游区建设的主体(包括地方政府、企业、旅游者和边界两侧的居民)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获得方式和分配比例上难以达成共识.

中俄论文参考资料:

中俄关系论文

俄狄浦斯王论文

结论:中俄跨境旅游区的理论架构为适合不知如何写中俄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