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培养方案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高职衔接培养方案期待个性化设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培养方案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1

《中高职衔接培养方案期待个性化设计》:该文是关于培养方案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4-0022-01

又到一年考试季,作为有效解决职业教育“断头”问题的特色改革,中高职衔接项目再度成为广大考生及家长关注的焦点.5月5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立项名单》,57个立项课题榜上有名,110所中、高职院校与50多家企业共同成为联合研究的主体.

加快职业院校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大力推行中高职衔接,是江苏省在全国率先进行的试点探索;而由教育主管部门资助、以课题立项方式集中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更是我省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究竟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不违背改革初衷且又卓有成效?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专门探访了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周新源.周新源是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中心组组长,多年的专门化研究和潜心的办学实践,使其对中高职衔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周新源觉得当前中高职衔接改革方案最怕的就是在实践层面跑偏走歪.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省里文件要求“建设任务均由牵头的本科、高职院校组织实施,牵头的中职学校和联合申报单位配合实施”,其主要目的显然是希望依托本科和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保证和提高育人质量.但实际上,受传统高等教育思维的影响,本科和高职院校都会不知不觉地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较少顾及中职学校的实际,往往导致制订方案是一套,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套,很难实现人才培养的整体预期.为此,周新源认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当“以中职为主”.

坦率地讲,笔者不太赞同“以中职为主”的说法,但这一来自基层一线办学者和管理者的呼声却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能忽略中职学校这一主体,应当更加注重面向中职学校个体进行“个性化”设计.

现实中,由高职院校尤其是本科高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更加注重“统一性”“标准化”和“一体化”,“严谨”有余而“个性”不足.这就导致许多问题不可避免.比如,在理论课学习的要求上,本科院校站在控制“出口”标准的角度,大多不愿意自降“要求”;在中职向专、本“转段”的问题上,高校更愿强调有条件、有考核的“衔接”,而中职学校则更愿意“直通”.如果这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高职衔接方案设计的初衷就未必能够实现,现实与初衷甚至还会背道而驰,改革项目不仅效果会大打折扣,还有吸引力下降甚或办不下去的危险.

所以说,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中职生的实际基础一定不容忽视.这绝非“要求降低”“开门放水”“自拆门槛”,而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是对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传承.以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为例,2001年,大仓中专依托地方经济,以“专业建设”为主抓手,在保持德国“双元制”特色的前提下,大胆进行“本土化”实践,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依托校企共建成立了“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等10个培训中心.按照这样的模式培养,该校毕业生去到本地中外企业的“适岗率”超过九成.不难想象,如此灵活、有效的中职办学,如果被强制套以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将很难实现有效“衔接”.此类不足本应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予以克服.

江苏素有“教育大省”“职教强省”的美誉,办学有特色的中职学校为数众多,发展这些特色,对于保持江苏职教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切不可因为碍于“面子”或强调“主权”而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白白放弃中职学校多年经营和积累的特色.所以,笔者认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更需要针对中职学校的“个性化”设计,不能“一刀切”地“全省统一推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

培养方案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设计方案

论文方案怎么写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论文方案

论文实施方案

结论:中高职衔接培养方案期待个性化设计为关于培养方案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大学专业培养方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